摘要:目的 观察预见性创伤护理应用于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66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创伤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见性创伤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关键词:预见性创伤护理;急诊;创伤性骨折;生活质量;急救时间
近几年,各种事故发生率逐年提升,导致创伤性骨折病例频发。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救治,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中救治创伤性骨折患者时配合高质量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在临床中,需要结合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高质量的护理模式。预见性创伤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创伤护理,更具有预见性,常应用于急救中,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3]。本研究旨在分析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66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35.26±12.25)岁。观察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26~50岁,平均(35.33±11.5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满足创伤性骨折诊断标准;均是急诊收治;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创伤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积极配合急救工作等。
1.2.2 观察组应用预见性创伤护理
第一,组建预防性创伤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均需要接受培训和考核,内容侧重于创伤性骨折知识,如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并发症等,以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二,休克预防性护理:针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抢救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应处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血型、出血情况,并与院内血库保持密切沟通,保证备血的时效性。
第三,窒息预防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尤其是呼吸节律、氧饱和度等指标。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受阻表现,需要快速检查其气道情况。如果有堵塞物,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如果患者阻塞较为严重,则需要快速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预防窒息。
第四,感染预防护理:在清洁患者伤口周围皮肤时,护理人员需要动作轻柔,观察创口是否有出血情况。同时,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防伤口出现感染。使用止血带时,需要保证松弛度适宜,以防对患肢血液循环造成影响。此外,尽量不要频繁地对患者进行搬动,以防二次伤害。
第五,低温预防护理:患者创伤病情较为严重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巡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在达到现场后,需要记录患者状态,运送期间使用保温毯或棉被做好保暖工作。调节好抢救室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取血和扩容。
第六,心理预防护理:患者疼痛较为强烈时,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如焦虑、害怕等,不利于治疗和预后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适时给予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此外,针对患者的疑问,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及时、详细进行解答,促使患者积极配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总分100分。91~10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75~90分表示一般满意,0~74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领域、心理功能、躯体疼痛和情感职能4个维度。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急诊科疾病。由于创面复杂程度、骨折发生时间、创伤深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急救质量,因此创伤性骨折对于急诊救治、护理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4]。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没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很多患者救治后出现并发症,护理效果和预后均不理想。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后会有3个死亡高峰时间段,一般第2个高峰期,也就是创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是抢救黄金时间[5]。在该时间节点,给予患者有效、高质量的创伤预防护理,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
预见性创伤护理强调以患者为核心,结合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服务[7~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在预见性创伤护理中,护理人员组建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每位小组成员均扎实掌握创伤性骨折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护理水平和职业素养[9~10]。同时,护理人员结合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休克、窒息、感染、低温、心理等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1~12]。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孔佩玲,梁娴芳.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4):173-174.
[2]王晓明,张蓉蓉,吴迪.预见性创伤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8):120-122.
[3]何宜汀.预见性创伤干预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抢救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J].名医,2021(22):131-132.
[4]武苗苗,冷莎莎,景晓娜,等.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40-141.
[5]万甜甜,陈金玲,史敬丽.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6):732-733.
[6]田玉花.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5):13-14.
[7]李晓燕.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7):65.
[8]董琳琳.分析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3):99-100.
[9]王小勤.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及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J].母婴世界,2021(5):264.
[10]姜秀娟,齐超鹏,鞠传宝.观察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1(19):167-168.
[11]陆圣译,顾芳.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1(10):78.
[12]王梅.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1(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