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循证护理;肝癌介入栓塞术;生活质量;并发症;病程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1],目前,临床对该病常采用手术治疗,如介入栓塞术。介入栓塞术可使细胞坏死、肿瘤体缩小或消失,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生存质量[2]。为了改善介入治疗患者预后,提高后续治疗效果,临床应在治疗的基础上应予以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3]。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对象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2.29±3.4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54±3.42)年。实验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49~65岁,平均(52.17±3.23)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34±3.2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癌;预计临床生存期>6个月;符合介入栓塞的指征;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具体内容;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无独立表达能力;合并其他癌症;遵医嘱行为较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为患者提供饮食、用药及生活指导;监测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
(1)建立循证支持小组:由护士长带头,组织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等,了解患者的基础治疗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2)循证问题:肝癌介入栓塞患者化疗后,在破坏肿瘤组织的同时,也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导致发热,还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故以护理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预后情况为循证护理问题,进行循证研究。
(3)循证支持:基于知网、万方以及其他数据库资料,选择学术价值高的参考文献,寻找循证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4)护理干预:第一,对于发热患者,确保每日饮水量大于3 000 mL,并遵医嘱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第二,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第三,对于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用药,并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对于疼痛感较轻的患者,可进行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物理止痛。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第四,对于穿刺部位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咳痰。第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予以患者维生素、护肝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采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从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方面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总分为0~100分。满意,86~100分;一般满意,60~85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
(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环境、社会关系四个维度,共26个条目,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出血、腹痛、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环境、社会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一般予以患者手术治疗。肝癌介入栓塞术主要是通过注射化疗药物,使得肿瘤细胞失去血液供应后发生坏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4]。该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特点,能够在血管的表面建立微小通道,从而在CT、MR等手段支持基础上,采用专业的导管对患者实施栓塞剂导入。由于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已广泛应用临床[5]。但术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循证护理是一种依据大量的参考文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6]。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计划性,更能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7]。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组成循证小组,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优势,并进行职能的分工,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8~9]。通过提出循证问题,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价,继而分析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更专业的护理干预,使得整个护理计划具有流程化、有序化。护理人员还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为护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干预措施更为科学、合理[10~11]。
本研究数据表明: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改善预后。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在介入栓塞术后出现的发热、出血等症状,给予降温、止痛等护理措施,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进一步促进疾病恢复[12~13]。同时,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和预后[14~1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薛珍琴,郭林红.循证护理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3):116-118.
[2]向贵,蔡艳珠,汪婷,等.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生活质量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1):148-151.
[3]李冰,李琪,高枫,等.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探讨[J].母婴世界,2020(21):238.
[4]李筱苑.分析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9):335-336.
[5]吴玉敏,王俊奕.探究循证护理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1):3602-3605.
[6]王丽娜.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156.
[7]刘丽霞,毛剑婷,黄旭芳,等.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3):527-530.
[8]曹春菊,黄苏莹,徐秀平,等.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流程构建的循证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1,36(5):33-36.
[9]李莉芬,毛剑婷.基于循证医学的精准护理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162-165.
[10]常喜霞.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07-2409.
[11]汪里萍,范芹.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109-110.
[12]崔莉.循证护理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大医生,2018,3(7):134-135.
[13]肖芳,王娜,胡郁.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控制及生存质量改善上的效果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195,197.
[14]徐姗姗.循证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108,115.
[15]朱四妹.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