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单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颈部不适)、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2周后单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颈部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推拿;颈部不适;单肢麻木;复发率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
lopathy,CSR)为临床常见颈椎病,主要指个体颈神经根受到相关压迫或刺激,导致颈椎、背部及上肢出现疼痛(放射性)、麻木、无力等症状,以30~50岁男性患者居多。当前临床还未明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多认为CSR是由多种因素(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改变或脊髓血运循环障碍)共同作用导致。此外,长期伏案工作、劳累、外伤等因素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牵引、推拿、针灸等,但单一疗法效果有限,多予以患者联合治疗[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4.87±6.42)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4.34±1.89)年。观察组男30例,女26;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2.59±6.90)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5.26±1.6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均存在颈椎、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及无力等症状,经临床X线、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CSR;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精神、认知障碍;治疗配合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损害;伴有高血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0.9%氯化钠注射液7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神经阻滞,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1.2.2 观察组给予针灸配合推拿治疗
(1)针灸:以大椎穴、天柱穴、风池穴为针灸主穴,按照辨证治疗原则选择针灸配穴,如商阳穴、曲池穴、合谷穴、肩髎穴、中渚穴、外关穴、支正穴、天宗穴、后溪穴等。选定针灸穴位后,指导患者调整卧位为端坐位或俯卧位,保持颈部向前微倾,使颈项部充分暴露,按照常规消毒操作要求将所需针灸部位消毒,消毒后使用针灸专用针实施针灸治疗,进针前应仔细观察患者病变部位,进针位置应避开神经和血管,针刺风池穴进针1寸,直刺天柱穴,以患者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其他穴位也采用直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同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2)中医推拿:指导患者调整卧位为端坐位,保持头部稍微向前倾,使颈项部充分暴露;推拿医师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掌(左手掌)掌根按揉患者颈部,按揉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逐渐加大按揉力度,直至患者颈部出现温热及酸胀感,时间5 min;双手放于患者一侧肩部,提捏其一侧肩部项肌,约20~40 s后换另一侧交替进行;用一只手固定患者颈部,另一只固定患者一侧面部,指导患者将头慢慢向被脸部被固定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停顿30~50 s后恢复,重复上述流程训练另一侧;将双手交叉放置于患者的枕部,并作抵抗动作,指导患者向后延伸头部,停顿30~50 s后还原,随后将双手交叉放置于患者前额位置,同样作抵抗动作,指导患者尽量向前前屈,停顿30~50 s后还原,分别拍打患者肩部各30次,每日推拿1次,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分级标准分为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4个等级,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主要证候包括单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颈部不适[2]。
(2)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颈部、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颈部、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病症、体征未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3]。总有效=显效+有效。
(3)比较两组复发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单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颈部不适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的单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和颈部不适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为98.21%,高于常规组的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2、4、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西医治疗CSR可起到一定疗效,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具有极高的复发率[4~5]。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人体太阳经(后脑直下至腰抵部位)、督脉(左右肩胛)有着密切关系,主张由经脉入手进行治疗。针灸可有效激发患者枕神经冲动,从而达到收缩(舒张)血管和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的效果,本研究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大椎穴、天柱穴、风池穴为针灸主穴,大椎穴位于督脉阳交合之处,属人体手、足三阳经,针灸该穴可起到益气、壮阳、通络、止痛作用,有效改善局部神经血管压迫症状;天柱穴为中医治疗头、颈疾病的主要穴位,针灸该穴可起到止痛、缓解僵硬作用;风池穴属人体足少阳胆经穴,针灸该穴可起到疏风、散寒、止痛、通络、调和气血作用[6~7]。
推拿也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以揉、捏、按、拿手法推拿神经根型颈椎患者局部经脉,不仅可以很好地疏通患者机体经脉,缓解组织痉挛,还可以消除机体气血瘀阻和肿胀,松解神经根粘连或软组织粘连,修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受损软组织[8~10]。此外,推拿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周后、2周后单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颈部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为98.21%,高于常规组的82.14%(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麦方永,冯文锋,刘桂平,等.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配合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1):16-19.
[2]孟仕贵.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9):97-98.
[3]王田资.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34-1936.
[4]孙建武,孙鹏飞.针刺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9):1498-1499.
[5]王华.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牵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0):22-23.
[6]吴月,张双飞,王文娟.穴位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2):5532-5534.
[7]杨旭.颈椎牵引结合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1):168-172.
[8]孙玲.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疼痛度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7):239-241.
[9]郭迪.四位一体推拿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34例[J].河南中医,2021,41(9):1399-1403.
[10]李亚君,周愚.推拿中经穴疏导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推病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11):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