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胎足牵引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08-06 00:00:00刘丹丹
健康之家 2024年6期

摘要: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胎足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经阴道上顶胎头部娩出胎儿,观察组使用胎足牵引娩出胎儿,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产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足牵引应用于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具有确切效果,产妇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且术后并发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胎足牵引;出血量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逐渐变多,头位难产发生率也逐渐提高[1]。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可通过剖宫产进行分娩。相关研究显示,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有较高的概率会出现娩头困难情况,若不及时给予有效处理,会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需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快胎儿娩出速度,保证分娩安全[3]。本研究旨在探讨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胎足牵引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68±6.50)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51±1.61)周。观察组: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1.76±6.53)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51±1.6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接受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无法正常交流,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有凝血功能障碍;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引导产妇取平卧位,给予产妇持续硬膜外麻醉,在麻醉起效后给予产妇阴道检查,对胎先露下降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在子宫下段、子宫体交界位置作一2 cm左右的手术切口。把子宫切开后,给予破膜处理,将羊水吸尽。

随后,对照组经阴道上顶胎头部娩出胎儿。手术医生将手深入阴道,上顶胎头,向骨盆入口方向对胎头进行推脱,以头位娩出胎儿。

观察组经胎足牵引娩出胎儿。手术医生将手深入到宫腔中,触摸胎背、胎腿,探查胎足位置,明确胎儿前足位置后,用右手握住前足,顺着胎儿胸前方向进行牵引,一直到胎儿下肢、臀部位置都达到子宫切口后,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大纱垫包裹胎臀,通过臀牵引经阴道娩出胎儿躯干和上肢,在抬头娩出时需要注意将方向调整至产妇侧方向。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用于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以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满分为10分,得分越低,新生儿窒息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利用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满意率进行调查统计,总分0~100分,>90~100分,非常满意;75~90分,一般满意;0~<75分,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3)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新生儿产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总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新生儿产伤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0.05)。

3讨论

在女性分娩的过程中,难产会给产妇、新生儿带来较大的伤害,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威胁产妇、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剖宫产手术常用于解决难产问题,可有效保证母婴安全[4~5]。但术中存在诸多手术风险,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手段加快分娩速度,保证分娩安全性[6]。

以往临床中利用经阴道上顶胎头者娩出胎儿,但产妇易发生难产。这主要是由于胎儿的头部在盆腔中,通过剖宫产手术勉强利用拖头分娩,需要助手在阴道上顶胎头部进而娩出胎儿,该种操作具有较高危险性,若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胎儿肢体骨折、颅骨骨折,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呼吸,还会增加产妇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7]。因此,在临床中需要结合产妇、胎儿具体情况,对分娩方式进行改变[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发现胎足牵引分娩对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9]。在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利用胎足牵引主要是指利用手法牵引引出胎儿躯体。这种分娩形式能够避免手术给胎儿肢体以及产妇带来的创伤,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新生儿产伤及其他危险事件发生。此外,这种分娩方式能够保证胎儿正常呼吸和发育,手术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胎足牵引对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产妇具有较为积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利用胎足牵引的分娩方式并不适用于巨大儿,胎儿体重如果在4500 g以上应禁止使用[10]。同时,在胎足牵引时,术者需要熟练掌握臀位牵引操作手段,术中避免使用暴力行为,避免硬性娩出胎儿[11]。术中还需要对胎手、胎足进行仔细辨别,明确胎儿前足位置后,慢慢进行牵引[12~13]。娩胎头时需要保证胎头朝着产妇头侧方向娩出。在临床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头位难产改剖宫产术中胎足牵引娩出胎儿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改善分娩效果,保证母婴安全[14~15]。

综上所述,胎足牵引应用于头位难产中转剖宫产术中具有确切效果,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手术并发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低,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谢辉琴.胎头深嵌剖宫产手术中臀牵引与经阴道上推胎头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3,36(1):178-181.

[2]姚丽萍.经足牵引臀位取胎用于胎头深陷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1):109-112.

[3]邓春霞.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的运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0):50,48.

[4]陈幼琴,王胜华.内倒转及臀牵引术在胎头深嵌盆腔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7):95-96.

[5]金华英.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0):69-70.

[6]方晓军,叶群生.头位难产急诊剖宫产时机及处理技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212-213.

[7]黄奕冰.第二产程头位难产中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4):379-380.

[8]刘占茹.研究头位难产剖宫产指征与手术时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3):63.

[9]卜云芸,武湘荣.头位难产改剖宫产术中胎足牵引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2):72-74.

[10]荀生丽,任卫娟,张小微.胎头深陷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取胎方法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2):97-99.

[11]冯伟.足牵引取胎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困难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5):646-647.

[12]于静.胎头深定剖宫产不同取胎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82.

[13]蔡美琴.胎头深陷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取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3):135-137.

[14]燕恒毅.胎头深陷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取胎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饮食保健,2020(44):46.

[15]赵婉萍.胎头深定剖宫产两种取胎方法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