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兴数字技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探究技术如何赋能教育已成为战略核心议题。经合组织教育政策委员会致力于推动全球教育系统创新与变革,开展教育研究并促进国际合作。文章基于经合组织教育政策委员会会议关于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及相关报告,梳理并分析经合组织数字教育发展的愿景与战略规划,为促进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机制创新提供参考:数字教育发展应鼓励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实施持续性评估以保持战略规划更新,推动跨部门、跨域合作,形成上下联动、多元协同的数字教育发展格局。
关键词:经合组织;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变革;技术赋能教育;教育治理
中图分类号:G5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4.07.08
新兴数字技术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探究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前时代的战略核心议题。经合组织(OECD)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提供政策建议、开展教育研究、收集与分析教育评估数据、促进国际教育合作等。近年来,经合组织持续发布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相关的系列报告,这些报告聚焦于探讨影响数字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构建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策略框架,旨在厘清经合组织国家当前的教育数字化现状,并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路径中的数字化策略与实践。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委员会(Education Policy Commmitee, EDPC)是经合组织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协调成员国教育政策方面的工作,并为非成员国提供政策交流与教育经验分享的平台。教育政策委员会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召开正式会议,共同讨论教育政策的最新发展与挑战。
一、教育政策与愿景:
通过教育建设公平社会
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的社会是当下的紧迫任务,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更新,不平等现象持续加剧。教育是通向可持续未来的桥梁,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行动,确保教育体系能够有效支持社会发展。2022年,经合组织教育政策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各国在通过教育构建包容和公平社会时所面临的机遇和主要挑战,并据此制定《2022年通过教育建设公平社会宣言》(以下简称《部长级宣言》)[1],该宣言阐明了各国通过教育建设更强大的经济和社会的共同愿景与目标,并重申支持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承诺,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部长级宣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通过教育和培训建设更加公平的社会
经合组织呼吁成员国强化跨国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政策与其他领域政策的互补和协同效应,确保教育与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劳动力市场的质量和公平性,提升学习者的社会参与度,以协力建成更加高效和可持续运作的生态环境。此外,委员会强调应确保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并将优质教学视为改善学习者成果和为弱势背景学习者提供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鼓励各国开展基于证据的实践研究,实施教育与技能的相关政策,为技能发展、经济繁荣和公平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证据基础。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考虑学习者的多样化背景和需求,关注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机会获取、资源配置和质量方面的数据与指标,以及这些因素对教育、经济和社会成果的影响,并且通过定期追踪国际公平性指标的衡量数据,以改进建设公平社会的指标,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二)重新构想教育
经合组织致力于教育系统的创新,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从而帮助每位学习者充分发挥其潜力。这包括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教学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为达成这一目标,各国在经合组织的支持下致力于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第一,基于可靠的证据,建立并实现关于如何利用空间、时间、技术和人力资源,提供更有效和更具包容性学习机会的教育愿景。第二,赋予学习者更多的发言权,让学习者能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发表自身意见,全面支持所有学习者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第三,制定有效战略,促进性别平等并支持教育领域的弱势群体(包括残障人士)。第四,基于证据设计并创新学习环境和教学法,充分发挥学习科学和数字技术的潜力。第五,建设开放教育资源,增强数字解决方案的互操作性。第六,认识和探索可能塑造教育未来的新兴趋势,并充分发挥这些趋势的潜力。第七,积极应对阻碍教育创新和变革的挑战,坚持将教育作为促进民主和公平社会的基础。第八,认识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第九,分析新冠疫情对学习者的影响,并研究各国如何在各自的教育系统中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三)支持未来的相关技能
经合组织鼓励各成员国构建新的技能发展愿景,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革保持步伐一致。经合组织支持各国通过教育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制定策略以充分赋权和支持所有学习者,为他们提供满足当下及未来劳动力市场所需的基础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同时,也为其适应数字社会和绿色经济环境打下坚实基础。经合组织进一步倡导各国与社会各界伙伴、社区、企业和学习者合作,预测经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转型中的未来技能需求,并支持各国在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及再培训领域更有效地融合学习与工作环境,以应对未来挑战。
二、学校数字化转型:
迈向有效数字教育系统
教育系统如何在降低相关使用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字教育的潜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是经合组织关注的核心问题。经合组织强调需要制定支持性政策,以保证教育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数字技术,确保教师为数字时代做好准备。为此,经合组织启动“数字时代学校教育资源:有效的数字化和面向未来的教师”项目,帮助各国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继续前行,迎接数字时代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并制定系统政策以成功实现学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包含以下三个主题。
(一)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
技术使用本身不是目的,如何支持教育活动开展,为教育系统提供服务,才是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合理有效地使用数字技术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全方位增强教学和学习效果。利用个性化学习工具和辅助技术,还能进一步节省成本,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尽管数字技术对教学有潜在好处,但教育系统受限于固有挑战和技术使用风险,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2]如果各级教育系统缺乏有利的政策环境,对教育技术的投资就难以产生回报,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预期的效果。因而,在教育系统中建立全面、综合的政策环境,以促进数字资源的有效和公平使用,成为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经合组织在综合系列研究证据、国际数字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系统一般资源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教育政策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如何在短期和中期优化数字技术使用的指导。[3]该框架覆盖了教育系统中不同层面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等,指向学生认知技能和数字素养提升、社会情感技能培养和福祉与数字风险防范,以及更广泛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成果等,最终目标是构建优质、公平和高效的教育系统。
教育政策制定者可利用一系列政策杠杆来实现数字教育目标。该分析框架从八个分析维度组织起教育政策领域的其他政策杠杆。
第一,数字教育的战略愿景和政策协调。有效的数字教育政策生态系统必须以战略愿景为中心,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并将其与教育系统目标相联系。这一战略愿景应与政策协调机制相结合,以确保教育具体政策与更广泛的政策生态系统相协调,从而顺利实施数字教育。这种协调不仅涵盖了教育领域内的各个优先事项,还涉及与教育领域外其他政策部门的协作,以及跨越不同的政策维度和系统层次,包括与数字教育相关的多方参与者。
第二,数字教育的教学法、课程和评估。教学法、课程和评估是数字技术能否发挥其促进教学潜力作用的关键,其充分性、采用率和有效使用对于教学和学习成果的优化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调整数字时代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评估方式,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力发展和学习方式。具体包括:选择合适的数字教育技术政策,推广数字工具使用的有效教学实践,调整优化课程评估框架和教学策略,以及克服当前教学过程中技术有效使用的障碍,从而促进数字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第三,数字教育的治理、指导和监管框架。治理、指导和监管框架在促进有效数字教育、保护学习者安全和隐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数字技术带来了许多增强学习体验的机会,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学生可能面临来自电子平台的网络欺凌、有害内容、隐私泄露等问题。此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可能引发学习者权利受损。例如,歧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问题,以及教育系统中的潜在算法偏见导致的不公平问题。因此,建立技术治理和监管框架、制定数字教育质量标准和指南,对于保护学生的个人安全和确保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第四,数字教育的资金和采购。数字教育需要对人力、物力、基础设施等进行大量投资,而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可用信息有限,同时数字教育技术的融资环境分散且复杂,给教育机构的资金规划和预算造成巨大困难。一般而言,教育投资需要基本了解资源流动情况和特定投资收益对教育成果的影响。然而,当前教育系统内对数字技术投资的认知和规划仍然存在显著信息差距,关于数字教育投资成本效益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这进一步突显了基于实证、谨慎开展数字教育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数字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创新。数字教育战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包括网络连接、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相关教育服务的获取。为所有人提供可靠的连接是数字教育的基础,应确保所有学生、教师和学校至少能够获得最基本的技术支持。教育部门需要制定全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和促进宽带网络的充分普及,确保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互联网接入。此外,教育部门还需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包括为教育机构提供可负担的宽带资金,将互联网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学校和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学习者。
第六,数字教育能力建设。发挥数字教育技术的潜力,提高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为了实现数字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教育从业者需要具备整合、优化和转换数字资源的能力,以支持各种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4]。数字教育能力的培养涉及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包括提升职前教师的数字素养,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升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字素养,以及增强家长或监护人在数字教育方面的参与度。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发挥数字教育技术的潜力,为学校提供技术使用的指导。
第七,数字教育人力资源政策。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室中的日益普及,它们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教育管理者、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方式。然而,教育工作者能力的缺乏可能会成为教育系统内数字化转型的阻碍。除了技能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技术的动力不足或结构性障碍也可能妨碍数字技术融入教学。人力资源政策(如职业结构、教师工作量、人员配置等)是影响教育工作者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和动机的关键因素。因此,将人力资源政策与加强教育工作者数字技能的期望相融合,对于实现数字教育的潜力至关重要。
第八,数字教育监测与评估。监测是指对教育绩效数据进行系统收集,用于跟踪政策的实施进展和目标达成的情况,从而识别教育系统当下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弱点。而政策评估则是对特定政策干预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进行结构化评估,旨在问责和了解各项政策的影响。[5]在教育领域,关于必要设备的可获得性、数字技术的有效使用、数字教育的人力和机构能力,以及数字教育的有效监管程度等方面,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差距。基于数字教育政策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数字教育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是否使用合适的教学法、课程内容和评估框架以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是否建立了数字教育指导和监管框架;数字教育的资金是否充足,采购机制是否完善;是否提供了可访问的、创新的且高质量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教育工作者、教育机构等是否具备参与数字教育的能力;人力资源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激励教育工作者有效使用数字技术,并增强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二)数字时代面向未来的教师职业政策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核心,需要成为变革的共同创作者和推动者,以确保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成功实现。经合组织正致力于帮助教育系统重新设计教师职业政策,推动教师在数字时代的角色转型,具体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调整教师政策以适应数字时代。掌握有效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以及调整教学实践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由于工作量多等因素,教师可能面临没有足够时间专注于数字能力发展的困境。因此,调整教师的工作时间安排,为新任务留出充足时间,并承认他们在数字教育方面的时间投资,是促进数字教育成功的重要步骤。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设计职业结构、制定专业标准和建立评估系统,来激励和奖励数字技术的创新使用,并肯定教师为此付出的努力。
第二,让教师为数字时代不断变化的角色做好准备,并促进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数字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还需要培养学生未来所需的关键技能,包括数字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能力、社会情感技能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需求置于教学的核心,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获得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需要调整教育方法,并持续进行专业学习。教育系统需要促进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如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和特殊教育从业者等。
第三,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调整教师职业和工作条件以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已被确定为经合组织国家的优先事项。为吸引和留住合格的教师,教育部门须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方案、改善工作条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根据2018年的国际教学调查数据,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除了教师工资,还包括持续的专业学习、专业合作以及教学自主权。[6]深入分析这些非物质因素的关键领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就感,进一步探索具体措施以提高教师的保留率。
第四,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推广有效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政策。政策制定者应提供支撑性条件,鼓励创新教学实践和政策实施。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评估、识别和记录成功的实践方法,并允许这些方法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扩展和适应。地方试点计划是政策制定者促进创新教学实验的一种常见方式。在确保实施过程科学严谨,并对实施结果和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大规模调整或推广。此外,刺激教学创新的策略还包括扩大学校的教学自主权,使地方政府、学校领导或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自主权,并提供充足的能力培训、支持性环境和问责机制。
第五,利用数字技术支持教师持续专业学习。研究表明,接受过相关培训或定期与同行合作的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上频繁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并且更有信心利用数字技术支持学生的学习。[7]为了培养教师数字时代所需的技能,经合组织建议制定政策,确保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学习机会。例如,提供更灵活的专业学习形式,使学习活动更具吸引力,并更贴近教师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促进新形式的专业合作,以满足教师持续专业学习的需要。
第六,培养教师的能动性和专业精神,提高他们对学校转型的参与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学习者群体的日益多元化和不断发展的高质量教学研究,给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压力。面对多重变革时,确保教师能够发挥个人能动性,充分展现其专业精神尤为关键。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自主判断并在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的能力是其专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合组织强调支持教师能动性的重要性,给予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自主权的机会,增强教师在职业转型和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以帮助他们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学校教育有效投资政策
各国要想从数字教育中获益,就需要进行明智的投资,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并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经合组织提出,支持教育系统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包容性并增强数字时代的社会成果。有效的学校教育投资政策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和部署教育系统的财政资源,以产出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成果?如何重新规划和重组学校网络布局,以实现更合理的资源利用并增强跨地区的系统公平性?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经合组织提出将基于各国的具体需求设计和实施相关教育投资政策。
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
向公平、优质和高效的目标迈进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重塑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8],也推动着教育改革,驱动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颠覆性变革的同时,算法偏见、隐私安全以及对技术的过度依赖等问题也随之产生。为应对这些风险,需要各级教育系统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协同努力,包括保障基本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设备安全,制定健全的法规以解决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经合组织发布《在教育中有效和公平地使用人工智能的机会、指南和保障措施》报告,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帮助其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机会,在保障师生隐私安全、增进幸福感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实践改善,以共同迈向更公平、优质和高效的教育未来。
(一)公平获得可负担和高质量的连接
高质量的连接和互联网接入是公平使用先进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条件。然而,即使在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和地区,互联网和数字设备接入质量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学习者之间已经存在互联网接入、学习工具和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现有的不平等。因此,确保所有学校和学习者都能够使用可靠的基础设施,是保障技术公平使用的首要条件。
(二)公平获取和使用数字学习资源
数字学习资源和工具作为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迅速、公平地转向远程学习提供支撑性条件。除了连接和设备之外,政府还应确保教师和学习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学习资源,以支持他们在课堂内外的教学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应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系统,确保其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对于教师而言,应提供可集成到课程计划和学习场景中的材料,同时考虑提供帮助教师设计课程或生成学习材料的数字工具。在确保师生公平获取优质数字资源的同时,还应考虑数字资源的具体使用而产生的差异和不平等。因此,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同时,也需为教师提供明确的使用指导。
(三)促进教师主动性和专业发展
对数字资源的合理选择和准确使用是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专业能力不仅需要在教师职前培训中培养,也应在持续专业学习和专业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主动性和教学领导力是促进教师合理运用数字学习资源,与学习者共同设计丰富学习场景的关键推动因素。在拥有教学自主权的前提下,教师选择采用何种技术以及在何时运用数字技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因此,持续、高质量的专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四)增进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感
学习是一种涉及人际互动和社会体验的过程。尽管数字技术在改善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也可能会降低教学成效。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现场学校环境中获得的社交互动和情感体验。因此,不涉及数字技术的学习活动仍应是儿童发展和学生正规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数字活动和非数字活动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五)共同参与数字学习工具的设计和研发
经合组织强调应鼓励教师、学生和其他用户积极参与相关工具的研发过程,以确保数字工具的实用性和可用性。创新友好型的生态系统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使技术开发人员能够在教师和学生的支持下进行工具使用试验。因此,工具和产品研发公司需要与教师建立建设性的对话,以确保设计开发的工具对教师有所帮助,并积极邀请教师参与到工具的设计、试验、监控和评估过程中。
(六)开展创新研究以获取教学改进证据
教育数字化转型将促进教育教学的快速革新,教育系统应通过开展创新教学研究以获得教学改进的经验证据。各级教育系统可开展关于有效使用数字工具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积极帮助教师明确智能技术使用对象和应用场景,赋予教师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
(七)加强伦理、安全和数据保护
数据保护政策的核心在于保护学生和教师的隐私权,并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数据保护和隐私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法规体系,以确保在保护师生隐私的同时,关注到教育公平性和教育质量的问题。此外,教育部门也应制定政策法规,监测和评估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他数字工具对教育的影响,并确保数据保护政策与其他教育目标相互协调。
(八)增强技术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在数字技术工具的使用中,技术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至关重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挑战之一在于,大多数人不了解其技术工作原理并抱有不合理的期望。有必要向教师、学生和家长解释数字学习工具的运作方式,并提供有关其目标、功能和教学效果的相关信息。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则应该平衡数字工具的预期有效性和其可解释性与透明度。
(九)提供技术使用支持和技术替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确保所有教育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遇到技术挑战时,能够迅速获得人性化的支持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变得尤为重要。在某些技术实施场景中,还应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来代替一些基础性的人力工作,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依赖技术支持进行决策正逐渐成为主流。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化的技术流程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影响决策的制定和理解。因此,当技术出错或面对复杂决策场景需要技术建议时,能够及时获得人工帮助显得格外重要。
四、启示
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对我国而言,教育数字化不仅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9],也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支撑。经合组织关于学校数字化转型和LFcvtL2B3MB+aAVeEJNQ+g==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公平使用的相关报告,为我国的数字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
第一,鼓励开展教学创新研究,有效实施数字教学法。面对快速演进的技术环境,教育系统必须采纳和整合最新的技术实施策略,以培养多元化需求的学习者。教育决策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应携手合作,促进实施数字教学法,关注技术赋能的深度学习、构建绿色鲁棒的数字学习环境、开展循证导向的教学实践、实施人机互信的协同教育。[10]第二,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教师和学习者。对于教育领域参与者来说,掌握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并共同发展的技能与素养已变得至关重要。师生应具备高效使用智能工具的能力,与智能技术共同解决问题、进行决策,以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的人机协作关系[11]。第三,实施持续性评估,保持战略规划更新。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持续变化,评估框架和具体发展规划也应保持动态更新。在发展数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灵活的评估机制和战略规划更新机制,确保教育发展适应未来。第四,推动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构建有效的数字教育协作网络。教育利益相关者涵盖学生、教师、家长、教育机构、相关企业、政策制定者等,应当呼吁各层次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数字教育建设,构建和谐健康的新型数字教育合作结构和伙伴关系,形成上下联动、多元协同的数字教育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OECD. Declaration on building equitable societies through education[EB/OL].(2022-12-08) [2024-03-15]. https://legalinstruments.oecd.org/en/instruments/OECD-LEGAL-0485.
[2]OECD. OECD skills outlook 2019: thriving in a digital world[R]. Paris:OECD Publishing, 2019.
[3]OECD. Shaping digital education: enabling factors for quality, equity and efficiency[R].Paris: OECD, 2023.
[4]European Commission. 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21-2017): resett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digital age[EB/OL].(2020-09-30)[2024-03-15]. https://education.ec.europa.eu/focus-topics/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
[5]OECD. Open government in biscay, OECD public governance reviews[R].Paris:OECD, 2019.
[6]OECD. TALIS 2018 results (volume II):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as valued professionals[R]. Paris:OECD, 2018.
[7]OECD. Making the most of technology for learning and training in Latin America[R].Paris:OECD, 2020.
[8]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处.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变革——《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节选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0(1):6-17.
[9]习近平.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5-29) [2024-03-15].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
[10]黄荣怀.数字技术赋能当前教育变革的内在逻辑——从环境、资源到数字教学法[J].中国基础教育,2024(1):10-17.
[11]中国教育报. 智能时代,教育的“变局”与“新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系列之一[EB/OL].(2024-03-01) [2024-03-25].https://www.ict.edu.cn/news/jrgz/xxhdt/n20240301_83580.shtml.
Dig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OECD Policies Vision and Strategic Plans
LIU Mengyu ZHUANG Rongxia HUANG Ronghu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yberlearning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Emerg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have opened up new pathways for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making the exploration of how technology can empower education a core strategic issue. The OECD Education Policy Committee i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global education systems, conduc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facilita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core issues and related reports from the OECD Education Policy Committee meet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outlines and analyzes the OECD’s vision and strategic planning for digi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t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echanism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 should encourage innov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nhance the AI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lement continuous assessments to keep strategic plans up-to-date, promote cross-departmental and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and form an integrated, multi-stakeholder digi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Keywords: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Technology-empowered education; Education governace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吕伊雯
作者简介:刘梦彧,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北京 102200);庄榕霞,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 102200);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