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荷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不仅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人才支撑,也助力突破农业现代化瓶颈。荷兰通过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政策支持,优化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协同育人机制,赋能农业科技人才数字能力提升,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国际交流机制等路径,推动农业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共促、数智赋能、交叉融合三大特征。借鉴荷兰经验,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可持续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不断以学科交叉融合带动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新动能。
关键词:荷兰;农业科技人才;人才培养;农业强国;农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4.07.05
农业科技人才是指受过教育和职业培训,掌握农业行业的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专门从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服务等专业性工作的人员,包括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民、农业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等。[1]农业科技人才不仅是促进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创造社会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力量。早在1876年,荷兰就开办专门的农业学校,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荷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形成了由初等农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构成的完整培养体系。总体来看,荷兰农业科技人才素质较高,普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能够熟练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和农机装备,具备应对自然环境挑战、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比较而言,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正面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双重矛盾[2],农业科技人才的规模与质量面临挑战。系统分析荷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路径和特征,汲取其成功经验,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一、 时代背景
荷兰农业发展一度面临自然资源限制、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等挑战,制约了荷兰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同时也推动了荷兰创新性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进程。
第一,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限制,急需大批高质量的农业科技人才。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国土面积仅为4.2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地势低洼的国家,素以“低洼之国”著称。[3]荷兰有27%的国土低于海平面,面临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的难题,农业产业发展受限。荷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教育,围绕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为高质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条件。高质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有效驱动了技术持续创新,推动了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助力荷兰突破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的农业发展瓶颈[4],为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第二,为缓解人才总量不足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急需注入人才活力。随着荷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农业也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这进一步增强了荷兰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据荷兰教育与劳工市场研究中心(ROA)的统计数据,2022年以来,荷兰农业人才保有量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5]一是农业从业人数逐年减少,加剧了供需失衡。据荷兰中央统计局(CBS)的统计数据,荷兰农业从业人数呈递减趋势:2007 年为224,074 人,占该国总劳动力的2.60%;2013年这一数字为2.3%,2020年仅为2%。[6]农业从业人员的流失,削弱了农业人才在推动荷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二是荷兰农业科技人才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了结构性短缺。2023年,荷兰65岁以上人口比率达到20.2%,其中80岁以上人口达到了老龄人口的25%。[7]荷兰农业和绿色行业第三方研究机构斯蒂加斯组织(Stigas)公布的《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Netherlands)显示,荷兰55岁及以上的农业科技人才比率持续增加,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紧缺。三是海外农业科技人才留在荷兰就业的意愿不强。荷兰发达的农业虽然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但仅有25%的农业科技人才在毕业5年后仍在荷兰工作。[8]海外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荷兰农业科技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第三,为应对农业数字化转型,急需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数字能力的培养。当前,全球数字技术应用空前活跃,数字技术赋能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也随之面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202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科技赋能乡村转型2022:数字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Sci-Tech Empowering Rural Transformation 2022 Report: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提出,“以数据和知识为核心要素的数字农业,尤其是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9]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对农业科技人才掌握前沿知识的能力要求更高,由此,荷兰更加注重信息化田间监测、大数据收集,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管理、防控和生产,积极推进“数字农业”落地。数字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改变了荷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人才角色,他们不仅是土地的耕种者,还成为了数字技术的应用者和管理者。传统农业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现实所需,农业科技人才还需拥有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等数字能力。
二、培养路径
为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对农业产业的贡献力,荷兰强化政策支持体系,优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顺应数字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诉求,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国际交流机制,全面推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一)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为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力,荷兰政府在财政支持、青年人才保障、终身学习制度等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
第一,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财政支持。一方面,荷兰持续加大农业教育投入。据统计,荷兰政府每年投入到农业教育领域的资金占农业财政资金的比率为25%,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10]在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荷兰政府还通过追加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农业教育。例如,2022年,荷兰提出,通过国家增长基金(National Growth Fund),计划在2021—2025年拨出200亿欧元用于农业领域,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11]此外,荷兰政府以农业科研项目资金为补充,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资金支撑。例如,荷兰政府与荷兰科学研究组织共同成立食品银行(Banking for Food),每年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项目。[12]荷兰政府通过加大投资,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数字技能,保障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完善经费监督机制,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荷兰建立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资金使用问责制度,以确保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资金的正确使用及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例如,2002年,荷兰政府颁布《教育督导法》(The Dutch Education Supervision Act)和《教育质量评估框架》(Th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其中明确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资金的使用原则和标准,为保障和提高农业教育质量提供依据与遵循。
第二,强化青年农业科技人才保障措施。荷兰高度重视青年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激励、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农业科技领域,持续优化荷兰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13]荷兰农业部与欧盟委员会就《2023—2027年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2023—2027)达成协议,计划投入1.2亿欧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14],主要用于设立青年农业科技基金会和农业科技人才奖学金,以吸引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继续从事农业科技领域相关工作。与此同时,青年农业科技基金会也用部分资金支持涉农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申请的涉农创新创业项目,以增强农业科技人才后备力量。通过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保障措施的投入,荷兰政府旨在建立一个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应对未来挑战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为荷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第三,建立农业科技人才终身学习制度。1998年,荷兰政府出台《先前学习认定制度》(The Validation of Prior Learning),旨在充分认可和评估人才在非正式和非学历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人才积极参与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变化,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制度支撑。[15]《先前学习认定制度》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是建立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学习及成果评估的机制。《先前学习认定制度》规定,农业科技人才可以通过职业实践、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相关技能和知识,并由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学习成果认定,颁发相应的学分证书。二是健全学分转换和积累机制。《先前学习认定制度》允许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在内的从业者将认定的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分,并在不同培训项目、学历教育中进行学分累积,实现学习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完善培训激励政策。荷兰出台了配套的激励制度,包括为参与终身学习的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学习补贴、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支持,以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助力农业科技人才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二)优化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以高水平农业大学引领高质量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打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集群,是荷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是全球顶尖农业大学,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区域乃至全球层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第一,依托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农科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研究内容,以课程或教学为手段,实现超越单一学科边界研究目标的过程。[16]以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已形成全球共识,瓦赫宁根大学在学校发展规划中阐释了“瓦赫宁根方法”(Wageningen Approach),其本质是借助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大交叉、大融合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质量。该校基于“瓦赫宁根方法”倡导的原则,打造了开放、共享、交叉、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以支持既定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是注重设置跨学科课程。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联结在一起,为农科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视野。例如,农科专业学生将在课程中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同时也会学习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社会科学相关的课程。二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基础上,瓦赫宁根大学倡导将实验教学、案例研究、团队项目参与等形式运用于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瓦赫宁根大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鼓励学生习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瓦赫宁根大学要求农科专业的学生须接受综合素养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领导力、创新思维等,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化的要求。
第二,与社会组织共同建立农民基金会,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瓦赫宁根大学与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了农民基金会(Stichting Boerengroep),围绕荷兰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农业科技人才之间的交流。农民基金会还邀请农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农业技术创新者或成功的企业家进行演讲,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行业见解,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解最新农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和资源,帮助农业科技人才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打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集群,形成人才培养合力。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多所研究机构与高校建立了食品谷(Food Valley),通过合作研究项目、知识共享等方式打造国际顶尖的农业科研集群和世界农业科学高地。在食品谷的辐射带动下,代尔夫特工业大学、阿姆斯特丹维利大学、特温特大学等诸多荷兰综合性大学均将服务社会需求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使命,并追求在绿色农业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荷兰高校注重时代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程度,力图将课程内容与“用最少的耕地养活更多人口”这一重大关切相关联。
(三)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协同育人机制
荷兰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构建的“政—教—产”育人体系,整合了政策、资金、职业指导等要素,在主体和要素的良性互动中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第一,政府与高校协同育人。荷兰政府通过与高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深度捆绑与高校在育人上的共同利益。一方面,合作框架协议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利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荷兰内政与国务关系秘书雷蒙德·诺普斯(Raymond Odierno)与高校联盟签署的《我——伙伴关系意向书》(I—Partnership)明确提出,“人才培养合作对于政府与高校而言,是互利共赢的”。[17]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也能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深度结合。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化大学自治,提升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活力。早在1985年,荷兰发布的高等教育白皮书《高等教育:自治与质量》中就明确指出,政府应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以推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数据显示,荷兰政府给予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不仅使得荷兰的生均高等教育成本下降了40%,还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使研究生数量翻了一番,学位论文数量增加了2倍。[18]荷兰政府与高等农业院校的协同育人机制,不仅增强了人才培养活力,也促进了农业教育的提质增效。
第二,农业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育人。荷兰农业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与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协同育人。荷兰倡导农业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农业职业教育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同时,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合适工作机会。二是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教育模式。荷兰的农业企业、农业职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农业职业教育机构与农业企业通过共同打造实习实践场所、工作学习计划、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等形式,使农业科技人才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获取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农业企业为农业研究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问题,从而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验材料。科研院所则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帮助农业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平台。
(四)赋能农业科技人才数字能力提升
荷兰农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组织,促进了农业科技人才数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在荷兰农业科技人才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开发数字课程,更新农业科技人才数字技能。一是荷兰农业合作社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技术课程,包括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线上课程不受时空限制,农业科技人才学习相关农业领域的专家设计和讲授的数字技术课程,如精准农业技术、可持续农业实践等课程。二是荷兰农业合作社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提供直观的数字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操作流程,以更新迭代农业科技人才相关能力。同时,实践课程中数字技术的即时互动,有助于解决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提升自身数字能力和素养的热情。
第二,以农业合作社推动数字技能培训。农业合作社通过共享数字资源、提供数字技能培训、数字信息交流等服务,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数字技能更新平台。一方面,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数字能力。荷兰农业合作社通过专项培训和工作坊,向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最新的数字农业技术培训、可持续农业的实践方法训练和市场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农业合作社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科技人才的数字运用能力。例如,在与瓦赫宁根大学的合作中,农业合作社为农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发现、研究、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机会;瓦赫宁根大学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农业科技人才解决复杂农业问题的能力。
(五)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国际交流机制
荷兰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国际合作网络,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学术互访与协作。
第一,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国际交流。一是出台国际人才交流政策。2020年,荷兰政府颁布《关于知识国际化与人才发展战略的文书》(Letter on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and Talent Strategy),提出加快促进国际知识交流和人才交往。[19]二是设立国际交流项目。有代表性的是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NUFFIC)与荷兰教育部、外交部设立了大量国际交流项目,促进了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合作。
第二,打造国际合作网络。荷兰高校通过与国外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校建立合作,包括联合研究和开发、学生交换计划、教师访问学者等,为荷兰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深度参与国际科研活动的机会。例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农业绿色发展交叉创新型高端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项目(Sino-Dutch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Programme, AGD),推动了双方多学科交叉、高层次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20]又如,荷兰农业研究机构与国际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定期邀请国际著名农业学者和专家授课,将国际先进的农业科学理论和教育理念引入课程,为农科专业的学生提供深入了解国际农业发展趋势的机会,拓宽其学习视野。通过国际合作,荷兰极大促进了区域间的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为农业科技人才接触世界各地的先进农业科研成果、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提供平台,从而促进农业科技人才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主要特征
在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过程中,荷兰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形成了多主体联动的良好态势,呈现出了多元共促、数字赋能和交叉融合三个核心特征。
(一)多元共促,打造人才成长生态系统
荷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共促体系,不仅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和平台,还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进程,为荷兰乃至全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一,政府在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2019年,荷兰政府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政府应通过制定农业发展目标、协调跨部门协作等方式来引领整个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方向”。[21]基于清晰的战略规划,瓦赫宁根大学等涉农高校明确了关键的农业科技领域、确定了农业研究与教育的优先事项、设立了短期和长期的人才发展目标。同时,2019年,荷兰政府发布《好奇心和奉献——科学的价值》(Curious and Committed—The Value of Science),倡导多部门协调配合,整合教育部、农业部、经济事务部等多部门资源,共同推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22]荷兰政府始终处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领导地位,同时为社会各界的参与提供了方向和框架,形成了协同推进、互为支持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第二,高校始终是荷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瓦赫宁根大学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彰显了独特性。一是在课程设计上,瓦赫宁根大学基于农业科技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农业科技的前沿趋势和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精准农业、数字化农业等新兴领域,并将这些领域前沿知识纳入课程知识体系。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例如,瓦赫宁根大学与特温特大学等引入问题导向学习(PBL)、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实验室工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三是在国际交流上,以瓦赫宁根大学为代表的涉农高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通过参与农业科技人才交换项目、共同制定研究计划等方式,涉农高校旨在拓宽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视野,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能力。
第三,社会组织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中形成有力补充。荷兰各类基金会、媒体、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贴合市场的优势,利用场地、媒体宣传等资源,积极参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一是提供项目资助,鼓励农业科技人才深入探索农业科技领域前沿问题,并开展创新性研究。二是营造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组织具有渠道便利和多元的优势,利用媒体宣传、公开课程、社区活动等,激发年轻一代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创设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数智赋能,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数字技能
荷兰已基本实现了以数字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转型,且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赋能农业教学等途径,促进了数字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第一,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扩大教育资源覆盖范围。荷兰农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阶段,精准农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因此,荷兰积极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促进农业科技人才数字技能发展。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农业科技人才可以获得来自荷兰本土高校、教育机构、国际合作伙伴等的数字教材、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有效地扩充了农业科技人才的知识储备。二是荷兰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了远程教育的机会。作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教育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与国内外农业专家实时互动的机会,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科技人才的数字能力。
第二,以数据技术为基础,实现数字化与农业知识融合教学。荷兰政府的数字化议程强调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应用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一是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课程。荷兰的农业高等院校在课程中融合了数字技术的教学,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数字技能,切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追求跨学科合作。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合作主要是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知识融入教学活动,在数字赋能中拓宽农业科技人才的视野,形成基于学科交叉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三是培养数字环境下的社会责任感。荷兰在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注重提升数字技能,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括理解和应对数字化农业可能引起的社会风险和伦理问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数字技术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三)交叉融合,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
学科交叉融合以其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完成了对传统分科课程的突破和超越,成为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荷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顺应了国际人才培养改革方向,积极架构以“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以解决现实复杂问题”为目标的“超学科体系”。
第一,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支点,促进农科专业学生成长。瓦赫宁根大学以项目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与研究能力。瓦赫宁根大学在 2022—2024 年投资计划中,重点关注“推动生物多样性的粮食系统”(Biodiversity-positive Food Systems)项目,以培养重点领域的农业科技人才。依托该项目,农业科技人才可以深耕生物学领域,学习如何评估和监测生物多样性指标,以及如何将这些指标应用于粮食生产的决策和管理过程。该项目将农业生产与生物学研究相融合,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
第二,以定制化、多学校交叉培训课程为主要渠道,提升农业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自1996年,荷兰政府规定所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的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持证人员必须参加2~4次培训课程,考核过关才能延长职业资格的有效期限。[23]这一规定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人才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支撑力量,高校创设了定制化培训课程,课程内容不仅涵盖农业生产的核心技术,还融合了多学科内容,如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通过多学科交叉培训课程,农业科技人才不仅能够掌握和运用新兴农业技术,还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决策能力和创新水平。
四、启示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不仅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荷兰的先进经验,我国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扩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规模。积极探索农科专业优惠政策,尝试通过免除农科生学杂费、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破解农科专业招生难、优质生源少的难题,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现代化建设。二是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强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农业企业可对定制培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提出建议,并选派行业资深专家与涉农高校共同参与定制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录用经过定制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另一方面,涉农高校根据各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农业企业共商、共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全程参与考核。三是高校要持续强化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面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涉农高校应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数字能力,破除专业壁垒、促进学科融合,以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同时,构建基于充分沟通、理解和信任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同行与社会、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学科交叉学术评价体系。[24]四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涉农高校要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汲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EB/OL]. (2011-10-21)[2024-03-14]. http://www.rss.moa.gov.cn/zcjd/201904/t20190418_6180275.htm.
[2]陈新忠,李忠云,李芳芳,等.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35-139.
[3]陈新忠,袁梦.荷兰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3):94-103.
[4]王守聪,邢晓光,陈永民,等.荷兰职业教育和农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4(1):142-147.
[5]BAKENS J, FOUARGE D, PEETERS T. Labour market forecasts by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up to 2022[R].Maastricht:ROA,2018.
[6]陈琰璟. 荷兰农业教育体系研究概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0): 63-65.
[7]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第八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成功举办[EB/OL]. (2023-10-25) [2024-03-14]. https://www.bjast.ac.cn/Html/Article/20231025/54718.html.
[8]ZAKEN M Van A.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EB/OL].(2023-10-13) [2024-03-14]. https://www.government.nl/topics/development-cooperation/international-agreements-development-cooperation.
[9]FAO. Thematic study on China’s latest sci-tech-powered rural transformation trends and practices unveiled[EB/OL]. (2022-11-25) [2024-04-26]. https://www.fao.org/china/news/detail-events/en/c/1620247/.
[10]魏若璇. 荷兰:“科技+人才”创造农业奇迹-服务三农[EB/OL].(2022-11-23)[2024-03-14]. https://www.zgcxjrb.com/zgcxjrb/fwsn/webinfo/2022/11/1669567179295323.htm.
[11]NFIA. The Netherlands: circular agri-economy pioneer and powerhouse of food innovation[EB/OL].(2022-04-15)[2024-07-05].https://investinholland.com/how-we-help/invest-in-holland-network/.
[12]张家辉. 科技金融驱动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研究[D].杭州: 浙江科技大学,2024.
[13]ZAKEN M Van A. Youth at heart-young people at the heart of Dutch development cooperation[EB/OL]. (2020-05-14) [2024-03-14]. https://www.government.nl/documents/publications/2020/05/14/youth-at-heart---young-people-at-the-heart-of-dutch-development-cooperation.
[14]中国农业外经外贸信息网.荷兰与欧盟就共同农业政策战略计划达成协议[EB/OL].(2024-03-17)[2024-03-25]. http://www.mczx.agri.cn/myyj_1/gjny/202210/t20221014_7905178.htm.
[15]岑建,陈明昆.荷兰先前学习认定何以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学习和职业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4(4):64-70.
[16]刘仲林.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3(2):11-18,4.
[17]Rijksoverheid. Staatssecretaris Knops en koepelvoorzitters hoger onderwijs tekenen voor structurele samenwerking op IT [EB/OL]. (2020-06-08) [2024-03-14]. https://www.rijksoverheid.nl/onderwerpen/digitale-overheid/nieuws/2020/06/08/staatssecretaris-knops-en-koepelvoorzitters-hoger-onderwijs-tekenen-voor-structurele-samenwerking-op-it.
[18]王守聪,邢晓光,陈永民,等.荷兰职业教育和农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4(1):142-147.
[19]ZAKEN M Van A. Letter on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and talent strategy[EB/OL].(2020-12-18)[2024-03-14]. https://www.government.nl/documents/parliamentary-documents/2020/12/18/letter-on-international-knowledge-and-talent-strategy.
[20]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伙伴[EB/OL].(2024-03-14) [2024-03-14]. https://www2023.cau.edu.cn/col/col10274/index.html.
[21]KOPNINA H. Teach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Netherlands: a critical approach[J].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2018, 24(9): 1268-1283.
[22]ZAKEN M Van A. Curious and committed-the value of science[EB/OL]. (2019-01-28) [2024-03-14]. https://www.government.nl/documents/policy-notes/2019/01/28/curious-and-committed---the-value-of-science.
[23]陈新忠,崔驰.跻身世界一流行业高校建设路径研究——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2(5):38-46.
[24]刘辉,徐小霞,王平祥.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6):59-64.
Path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HU Rui1 ZHOU Linqing2
(1. School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re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n the Netherlands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supporting role of talents for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but also helps the Netherlands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Netherlands has promoted the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by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for them, optimizing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universities, establishing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for them, enabl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digital capabilities,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During this process, three characteristics are showed as follows: diversified promotion,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cross-integratio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Netherlands, we could continue optimizing the top-level design in the future,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hool-enterprise education community, continuously drive teaching reforms in terms of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from which cultivate new impetus fo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words: Netherlan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Talent cultivation; Agricultural powerful country; Dig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吕伊雯
作者简介:胡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武汉 430079);周林清,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与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战略研究”(编号:2022-XY-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