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面镜子,有了激情,生活才会光芒四射

2024-08-05 00:00李茏
当代作家 2024年4期

上了年龄,和许多老人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了,身前身后的同龄人也出现了空座位,生命中死亡的概念是不得不去思考的。人生,有了如此多的告别。那么,让文字如何介入其中,抵达这个心中敏感的区域?

诗歌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吗?范长江说过,人生就是“生存之维持、继续与扩张而努力,此为平淡而坚定之事实,只此平淡之事实,即为人生之本质。”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也在其中。所以,诗歌应该在呈现人生的状态和意义之上,更多的去表现出个体真实且独特的感受。

在殡仪馆送别的感受,除了对亲友的悼念,还有就是与死神共舞,擦肩而过的短暂感受;在墓地,一段在雨帘中湿漉漉的时光,包含对生命终结的感受。火葬场和墓地分别在两处不同的地方,但为了方便表述和理解的一致,文字山下承接感觉它们在一处。“雨停了,一条小路悄悄向我走来。”是用死神跟随的神秘感觉,写对追求生活的积极态度,是增加文字质感和内涵的诗歌技巧。在悲痛的氛围中挣扎,是一种梦幻般的抽离。

没有了「本我」的个体,一切都是泡影。在北山公墓,最后的告别,那些紧紧挨着的墓基,墓碑一个个连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像鱼鳞一样排列着——不管生同衾,死同穴,或者陌生,或者龃龉,就在一起,永远这么挨着,接受后来进入此地的人们进行凭吊,年复一年,于是“栉比鳞次”一词,映射在脑海里,非常鲜活。

在墓地,在迥异于恋恋红尘的别处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到过这里,但现在我必须离去。我走入这曾经是一紫陌梯田,现在已经被树木覆盖,阴沉沉的见缝插针植着常青树或者槐树的林子,脚步像虫子一样小心翼翼地蠕动着向前移动。这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像个疽虫一样,在那个狭小逼仄的空间里转来转去,仿佛是在完成一场设定好的机器程序。和一起安葬逝者的亲友一起,感觉依然被生命裹挟其中。这一刻也许是晚辈最重要的经历,而它要结束了。

在火葬场烟囱下面,一时觉得恍惚,我觉得它是地狱中的炼狱。生活中你无法转身离去,跟着感觉走,和一起同去的人,又回到了去市区的交通网上。跟着感觉走,就是我们随时与周围的人校准并随时融入其中,以彼之接纳为荣, 比如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比如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比如工作稳定,赶紧买房,娶妻或者嫁夫、生子,这系列的人生大事,都有固定的流程。跟着感觉走,就是你只需要,按照流程手册,去做就可以了,是这样吗?

但有一种感觉,似乎依然跟随着我。满山片野的像鱼鳞一样的墓地,在雨脚如麻的墓地,仪式结束时湿漉漉的水汽,鲶鱼般滑溜逝去的尘烟,我用文字把这种感觉固定下来。“我试图回忆,试图从中穿越。却很难进入那密集的领域,那是危险的,好像我在接近死亡本身。”(特朗斯特罗姆)

抬头看着城市的天空,阳光从云层投射而出,如同守护天使,偶尔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她用翅膀触及到我。或者不如说,是生活美好的力量发现了我。土归土,尘归尘,不带走一丝云彩。文字的光,比伏羲掷出的金箭还要闪亮,将心中对死亡的阴霾驱逐出去。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她就对你笑。每一次,经过你身边发生的故事,同样是你的人生。真情的自然流露,让我们看到了别人身上的另一个自己。现在的你,不等同于以前的你,是一个完全重生的生命。只有当死亡靠近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曾以为的那些纠结和困惑才得以被解开,将自己化作一滩溪流,融入到了清晰透明的世界,混沌的世界,你逐渐变得清晰。此刻,生命的激情,被一点点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