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突袭和生成性(评论)

2024-08-03 00:00赵茂宇
滇池 2024年8期

和伊娃·达·曼德拉戈尔相识是因为一个诗歌比赛,叫诗青年出版计划。本文为了便利,以下就称她伊娃。日常交流之中,她的话语直接、简洁、极富自信和穿透力。她是受不了诗歌平庸的诗人,她曾说过,不管诗人以任何创作价值、导向作为借口,如果陷入平庸,那就是偏离诗歌本质的。换言之,她认为诗歌的本质就是创造力的诞生,甚至对诗歌形式、诗歌语言的创造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伊娃的诗歌产量大,但是每次在阅读中,总会有新的形式和语言惊喜,这种阅读惊喜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向度。

一、对日常视野外的经营和扩充

伊娃的诗歌,往往将视角引入他者的陌生视野和空间。偶尔涉及日常性经验,也被包裹在陌生经验或者异质的语言形式缝隙中。换言之,崭新的经验与日常性融合,一方面改善了读者对庸常经验的顿感;另一方面,界限之外的经验,产生“惊喜”“撞击力”的同时,也有日常思维、精神的接受触感。组诗《萨迦菊》中,伊娃涉及的都是被日常思维遗忘的植物,例如:“知母薤、斯坦芬妮娅、白前草、腊梅花、金豆杉、高加松、上海筽、龙血蕨、亚瑟柏、虎皮葵、蓝菩提、四叶重楼、金茯苓、银紫芝、老鼠簕、黑果木、钠金花、白藜芦、卡莫兰等等。”这些植物的名字,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根本没有听过,更没有相应的记忆和视觉轮廓。换言之,这些陌生的植物名字,天然具有文字和形体的神秘性和冲击力。伊娃似乎谙熟一点,对于被遗忘或者具有突袭性的陌生物象,给它们命名,符号意义的赋予是任意的,它们会冲击读者的既有经验,刺激读者的原始感官,形成视觉和阅读快感。而且,这种原始感官,在语言“突袭”的基础上,符号形象在迁移和繁殖过程中,会不自觉衍生出新的意义。换言之,突袭性的语言,是含混性的语言,具有生成性的特质和本能。但是,在伊娃的写作自觉里,完全依靠新符号的刺激,诗歌的阅读厚度和效力是不持久的。所以在具体的语言形体中,她运用幽微的直觉笔法,将湿润、灵活的日常性经验,融入到诗歌的肌理中。例如“白喜鹊从冰箱里找到新鲜的树枝|他写信给他的情人|石板,头发和带有红橙子贴画的火车|我总是用我的指尖作为她头发的起点。|米拉和烟囱清洁|会得到上帝的奖赏。治愈的木树枝作为交换|我们微笑如酷刑营里的立方体”。(《萨迦菊》)冰雪、情人、红橙子贴画的火车、烟囱、酷刑营等等意象,都将“萨迦菊”的神秘轮廓,安置、释放在日常性的场景中,再加上诗歌灵敏、性灵的语调,读者对陌生形体的经验接受,得到平衡。诗歌的结尾,伊娃甚至将“微笑”和“酷刑营里的立方体”进行纵时性的关联,诗歌的文化、形象厚度和外延性意义因此得到加强。这种示例很多,例如“男人渴望撩人心痒的女人|我从莫伊卡的青春河喝到什么|寂静小榕树遮蔽的天空|风向着池水吹拂|我为盛开的山灰哭泣|添加这新的黄金—你不能喝她”(《高加松》)。“新月卷曲,从来不是美丽的眉毛|银钓钩。|容易看不见。|一旦看到,它就短命。|谢尔科娃,你想去世界五湖钓鱼吗?”(《蓝菩提》)

二、语言的灵敏和阻断性

伊娃的诗歌中,总是会涌来各种不同特质的形式和思维,她痴迷语言灵敏性形成的童幻和庄严。读了大量她的诗歌,我发现一点。对于语言的重新组合、拼贴、切断、并置,伊娃显露的直觉和天赋,更像一种语言洁癖。她深知语言过度重复会损耗所指,能指也会越发清晰,诗歌空间的轮廓会更加确定。为了避免诗歌含混性的缺失,为了抵达诗歌语言的不可预知带来的力量和启示性,伊娃采取的策略包括。第一,将语言与主体语调之间的气息放在“暧昧”“调和”的距离,借此让语言同时具有智性和柔软性。第二、在艺术直觉中,采用取喻偏远和转折的原则,最大程度保持语言的神秘和重组轮廓。例如“裸露旧衣服|保持干净和安静|愤怒的马和水|靠在树上的植物,上帝的一天拥有72小时”(《上帝是女人》)各种数学符号、标点符号,以及各种灵活长短句的排列,组合成伊娃诗歌神秘的形式。对于读者来说,“靠在树上的植物,上帝的一天拥有72小时。”这种句子完全突破了以往的经验和法则,在此之后,上帝与72小时之间就形成了伦理性的法则。不过这种法则和社会性的法则不一样,社会性的法则对大部分人负责,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而伊娃诗歌下的再定义法则,是心灵化的法则,只对具有艺术直觉的人负责。伊娃告诉我们,诗人拥有重新立法的权力。“我不知道春风。为什么要进我的闺房|诗是语言的酸性妹妹,女人的思想成为驻军的丈夫”。(《声喧乱石中》)。语言之间的灵敏组合形成的“阻断”和“身体撞击感”,本质上体现了伊娃追求的语言快感和思维快感。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注意,“诗是语言的酸性妹妹,女人的思想成为驻军的丈夫”。这类内含二次,或者多次语言转折的诗句,在伊娃诗歌中很多。同时,两个短句之间,存在着语言气味、气息的变化,这是诗人思维灵敏、湿润的直接体现。国内很多青年诗人的作品,气息乏味、陈旧,导致阅读难以为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创造力思维的自觉和魄力。伊娃曾说,湿润和灵敏的转折,会加强文本之间的互动和扩展。例如:“为地上的宝血向神祷告,像泉水一样躺下|还有蜗牛壳的喜悦!我的母鹿来到我的铜园”(《金茯苓》)

整体来看,伊娃诗歌的关键词是空间、转折、迁移、再定义、奇幻、浓烈等等,在《金茯苓》《银紫芝》《老鼠簕》《黑果木》《钠金花》《白藜芦》《卡莫兰》《铜木槿》《黑莓果》《秋蒲》《凤凰茅》等等诗作中都有清晰的体现。最后,我们需要明白,很多诗人无法创作出具有生成性的作品,无法驾驭具有突袭感的奇幻语言。原因在于,由于长久的约定俗成伦理和文化秩序,汉语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顽固性,甚至语言背后的形象和暗示的意义,也具有很强的顽固性。这种语言惰性和阻力,一定程度上会损耗诗人的创造力,也会抑制创作者的革新魄力。感谢伊娃,阅读她的诗歌,会不时提醒自己,写作时,应该更勇敢把自己的个性和思维打开,不要惧怕陈旧伦理的凝视。

本栏责任编辑胡兴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