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随着中国对蒙古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两国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具有地理邻近和产业深度融合等优势,但也面临全球经济低迷和大国海外基建竞争等挑战。因此,中国应继续推进对蒙古国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视绿色投资和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惠及民生项目的落地,加强政策沟通和人文交流,促进中蒙合作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蒙古国;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4)04-0042-08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蒙两国就加强发展对接达成共识,在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贸易投资稳步发展、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等领域取得切实成果。2024年正值中蒙建交75周年,也是《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签署30周年。“羊来茶往”的佳话不断谱写两国友谊新篇章。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更加紧密。202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会见蒙古国总统时指出[1],蒙古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也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十年来,双方深入对接发展战略,中国愿与蒙古国一同筑牢两国命运共同体的根基,一如既往地帮助蒙古国振兴经济。蒙古国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蒙古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有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以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产业升级,提高国内附加值[2]。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秉承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克服了新自由主义单向性和利益导向的内在缺陷,坚决摒弃不可持续的投资模式。中国投资紧密围绕现实的工业生产结构,将投资重心放在发展中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以高标准推动项目落实,旨在帮助蒙古国重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推进和走深走实,中国正在加快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积极开展与共建国家在数字、绿色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中蒙两国在地缘、产业结构和人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些都为中国未来对蒙古国的投资合作提供了巨大增长潜力。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创造出的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不仅有助于深化两国合作,也对推动中国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者们围绕中蒙经贸投资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中蒙两国经济结构有典型互补性特征,合作潜力巨大,但也存在外部环境影响与两国政策沟通不畅、资金贸易与基础设施畅通程度不高等制约因素[3,4]。蒙古国自然环境恶劣、勘探设备陈旧和开发技术落后限制了采矿业充分发展;同时过度依赖资源,对制造业等其他行业投入较低,也阻碍了其国民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5]。在全球国际经贸投资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中蒙签订具有较高保护水平的双边投资协定(BIT),将减少投资壁垒并更加有力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中蒙经贸关系健康发展,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对接[6,7]。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高质量发展方面,投入效益高、合作水平高、价值链位置高、市场瞄准程度高和整体联动性高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8]。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支持体系[9],从过去偏重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及低端制造加工等领域转向未来更具技术前瞻性的基础设施、智能制造、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强、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和项目,强调高质量、突出新基建,提出中国基建标准[10-12]。
综上可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中蒙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展开了广泛讨论,但缺乏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深化中蒙投资合作的研究。当前,面对高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形势的深刻调整,中国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应以创新思维不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在确保中蒙双方核心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的基础上,中国可为蒙古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且高质量的供给。因此,本文将围绕中国对蒙古国高质量投资特征,分析新阶段下中国对蒙古国投资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提出中国采取的高质量投资推进路径,以培育中蒙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中国对蒙古国际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中蒙共建“一带一路”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蒙古国投资概况
中国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2023年,蒙古国对中国出口占总额的91.4%,自中国进口占总额的40.8%,均居蒙古国首位,对华贸易顺差达101亿美元[13]。从中国对蒙古国投资企业数量来看,2013—2022年对蒙古国投资注册企业达到1441家;从中国对蒙古国投资企业分布领域来看,数量最多的投资行业是贸易与餐饮业,为1032家,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畜牧业和农业、工程建筑、食品工业、畜牧业原料加工、轻工业等领域也均实施了投资;从对蒙古国投资结构来看,基本覆盖了基建、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科技行业等各个领域(见表1)。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企业数量占据优势,这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长期承诺。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目前,中国不仅在工程建筑、交通运输业、轻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畜牧业原料加工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投资,而且在这些领域的投资鲜有其他发达国家的身影。这种投资模式充分展示了中国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全面支持与深度参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蒙古国的投资地位变化与采矿项目的开发密切相关。在2010年以前,中国曾是蒙古国的最大投资来源国。但随着2011年奥尤陶勒盖铜金矿项目的开发,大量外资涌入蒙古国,荷兰与加拿大等国也成为蒙古国的主要投资国,中国在这一时期的投资地位有所下降①。2013—2022年,蒙古国在矿产勘探与生产领域共接受投资160.44亿美元,其中,荷兰投资43.28亿美元,加拿大投资53.77亿美元,卢森堡和新加坡分别投资10.31亿美元和9.53亿美元,这四个国家在采矿行业的投资额占到总投资的72.85%[14]。
(二)中国与发达国家投资导向的现实分析与对比
蒙古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国家,发达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下,主要投资于采矿业和银行与金融业。这种投资方式注重资源控制和金融资本扩张,以满足投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控制。然而,这种投资策略往往较少考虑蒙古国的长期发展和利益,也较少关注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与发展的普惠性。这种投资导向长此以往会导致投资目的国对特定资源的过度依赖,限制其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对外关系中迫切需要用本国的经济资源置换国外的产品和技术,以推动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然而,如果投资导向过于侧重资源开采而不注重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可能将发展中国家长期锁定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中低端。2013—2022年中国和其他主要投资国在蒙古国直接投资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工程建筑和交通运输业这两个行业,中国几乎包揽了相关领域的全部对外投资,这体现出中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包容性发展,其核心在于将稳定且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到欠发达地区,为双边国家创造共同的发展机遇。中国对蒙古国投资体现出长期性、稳定性、多元化等特点。其中,长期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两国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和中国对蒙古国市场的重视;多元化则体现了中国企业如何将投资与贸易活动相互整合,既延伸了国内产业链,也优化了蒙古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国更注重在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等关键领域为蒙古国提供实质性支持,这些投资旨在夯实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带动其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投资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即通过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对蒙古国的多元化投资增加了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和合作深度。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蒙古国银行续签规模为 150 亿元人民币(7.25 万亿蒙古图格里克)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说明中蒙两国对于更便捷、更稳定的支付和结算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投资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和信心保障[15]。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为了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脱钩政策所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投资策略从过去的广泛布局到现在的精准发力,旨在更有效地推动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因此,中国将继续深化与蒙古国的投资合作,进一步落实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模式和业态的创新,以加快培育高质量的投资合作增长点。
三、中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
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对外投资业务虽面临外部风险,同样也面临重要机遇,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中国对蒙古国投资的重要机遇
1.“一带一路”建设正成为中国构建新格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国经济经受住内外部多重挑战,保持了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稳定的经济发展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可靠的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求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构建新型分工和价值链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测算,若共建“一带一路”内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的收益,其中90%的收益由伙伴国分享,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最多[16]。在此机遇下,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合作有利于发挥其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国际市场构建独立自主、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体系。
2.技术创新引领投资新机遇。在中蒙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的技术优势在投资合作中愈加显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中国已成功助力蒙古国建设了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如雅尔玛格立交桥和乌兰巴托机场高速公路等,提升了蒙古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为两国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中蒙两国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的智能化转型正在有序推进,将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中蒙两国在口岸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在绿色合作领域,中国企业已在蒙古国建成了首个绿色环保开采矿山充填系统,体现了中国在环保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为蒙古国的矿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双方绿色投资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中蒙两国在可再生能源、绿色生态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3.中蒙产业深度融合促成投资新机遇。中蒙两国经济结构的高度互补性,不仅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更是两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度产业融合的基础。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涉及领域广、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长期稳定。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中国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中国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和庞大市场,则为蒙古国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优化升级。这一过程中,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在传统的采矿业和轻工业领域基础上,更将拓展到新能源、环保、高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将有力推动中蒙两国产业深度融合。同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中的角色转变,也为对蒙古国的投资带来了新机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蒙古国在这些领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有望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产能合作的重要目的地。
4.地缘优势为中蒙投资合作提供天然保障。“一带一路”的高质量推进与蒙古国“新复兴政策”中的“口岸复兴”目标高度契合,为两国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机遇得天独厚,地缘优势显著。蒙古国作为内陆国家,其境内铁路主干线贯穿南北,连接中俄,为中国的投资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目前,中蒙边境的口岸已全面开放,客、货流量旺盛,这种情况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合作的深化,使得双边贸易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地理邻近性为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带来了诸多便利,有利于两国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知识溢出,使蒙古国更容易获得中国的外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不仅提升了蒙古国企业的生产率,还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经贸往来。同时,地理位置毗邻以及蒙古国无出海口等地缘条件,使得包括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在内的大多数蒙古国矿产品主要对华出口,进一步提升了两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②[17]。从文化层面来看,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习俗相近,这有助于减少投资过程中的文化摩擦和适应成本。总的来说,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文化相近性为两国在贸易、物流、加工制造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新机遇。
(二)中国对蒙古国投资面临的风险挑战
1.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经济体系面临调整。全球局势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演变,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债务风险高位累积,贸易投资依然增长乏力。世界经济低迷导致依靠外向型经济支撑的蒙古国经济活力不足,对其投资环境不利。蒙古国经济高度依赖采矿业和出口,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需求减弱等因素将对蒙古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增加中国在蒙古国投资的风险。区域主义的兴起也可能对中国在蒙古国的投资构成潜在障碍,一些国家通过签署区域贸易协定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经济联系,但也可能对非伙伴国家采取歧视性措施[18]。如果蒙古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类似协议,将可能导致中国在蒙古国的投资项目面临更高的关税、更严格的市场准入要求等障碍,限制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和盈利能力。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推出的“去风险化”政策旨在降低对关键供应链的过度依赖,实现经济多样化,这些政策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新配置,加剧经济“脱钩”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可能面临供应链断裂、市场分割等风险,增加投资的不确定性和成本。
2.基建投资正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发达国家提出的大型基建计划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日益形成竞争与挑战。如美、日、澳三国政府支持的“蓝点网络”,拜登政府与七国集团推动的全球海外基建投资计划,欧盟启动的“全球联通欧洲”战略以及美国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新框架等。这些大国(集团)基建计划可能通过认证标准、资金投入,依托透明度、私人资本以及绿色可持续等维度,提升投资项目所在国的议价能力,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并相应地提高了项目的成本和风险[19]。同时,对蒙古国投资出现多个资金供给方将导致资金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随之下降。此外,美国等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资金支持来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给中国投资项目带来政治和安全风险。市场需求分散也要求中国更努力展示项目优势。
3.营商环境制约中国投资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23)》显示,蒙古国海外投资风险排名在120个国家中位列第36名,较去年同比改善幅度较大(上升27位),评级结果为A,处于中等风险地位。但2019—2022年,蒙古国评级结果以BBB为主,2018年以前则为BB③[20]。2023年,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蒙古国主权信用的评级见表3。惠誉、标普维持评级结果为B,穆迪维持评级结果为B3,长期展望均为稳定。这反映了评级机构认为,蒙古国经济与金融稳定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因素。从政府负债来看,根据蒙古国央行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蒙古国外债总额为333.45亿美元,是GDP的194.43%,其中主权外债(全部为长期债务)为80.12亿美元,占外债总额的24.08%,风险较高,偿付能力总体较弱[21]。
从营商环境的法律风险来看,蒙古国长期致力于打造友好型法律环境,为外国投资创造便利条件,营商环境趋于向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法律体系不稳定,对外国投资的法律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执行合同效率较低,退出成本较高,等等。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蒙古国总体排名为81位,其“合同执行效率”排名为75位,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得分仅为5.5(0~18);解决破产能力(退出成本)排名为150位,解决破产能力得分仅为30.1(0~100);时间成本长达4年,破产强度框架指数为6.5(0~16)[25]。从法律完备性、执法成本与退出成本来看,蒙古国营商环境仍有待加强。
此外,蒙古国社会治安环境欠佳,个别人员存在执法不公现象。且蒙古国冬季气候寒冷,一年施工期不足6个月,供暖期长达8个月之久。工程、公路等项目如不能按期完工,将会蒙受巨大损失[26]。
四、中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的新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高质量投资提出了新的视角,它们强调国家的经济增长应根植于内部增长和工业生产结构的真实价值,同时倡导建立一个人文、发展和商业互信的网络,以打造有韧性的投资模式。这种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均衡、普惠、可持续的投资发展格局。因此,推进中国对蒙古国的高质量投资发展,应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蒙古国“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全球发展倡议同蒙古国“新复兴政策”、中国“两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同蒙古国“远景2050”长期发展政策对接的三大引擎,扩大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合作[27]。在推动中蒙重点合作领域迈向中高端过程中,注重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质量;同时,注重经贸投资规则标准和人文交流“软实力”支撑。
(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浪潮,其核心理念在于推动基础设施的包容性发展,即将稳定且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扩展至欠发达地区,从而为这些区域创造新的发展契机。这一理念显著区别于以往将基础设施单纯视为追求经济回报的投资手段。中蒙两国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不仅是双方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可或缺的一环。蒙古国作为内陆国家,内陆交通网络建设对于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这使得中国可为蒙古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高质量支持。中国可以通过投资蒙古国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连接重要资源开发区和出口口岸的铁路,从而大幅提升两国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在当前“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中,新型基础设施已经开始建设并占据一定的市场规模。中国在新基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形成了“中国标准”。因此,在对蒙古国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时,中国应该积极推广这些标准,引领基建项目的建设方向。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对蒙古国进行数字经济投资,推动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投资蒙古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如5G网络、数据中心等,将有助于提升蒙古国的数字化水平,弥合数字鸿沟,并推动蒙古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中国可以与蒙古国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建数字产业园区、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等方式,中蒙两国可以共同打造数字经济合作新高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有助于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另外,支持蒙古国发展跨境电商新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合作方向,这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基础设施通常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应充分发挥综合金融的支持作用,探索长期贷款、股权投资等多元融资方式,以满足蒙古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大力发展绿色投资
大力发展绿色投资对于中蒙两国来说,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合作,还能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蒙古高原是东北亚重要生态屏障,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2020年,蒙古国“远景2050”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绿色发展”目标,旨在保护蒙古国自然资源与生态平衡,减少碳排放,发展绿色经济。
在能源领域,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应该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制定绿色矿业开发规划,以实现中蒙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减碳背景下,鉴于蒙古国现有电力总装机与新能源装机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重要,蒙古国政府的“能源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旨在提高新能源装机比例,以减少碳排放并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国可通过投资推动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支持蒙古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生态修复方面,支持蒙古国开展草原生态保护、防治沙尘暴等项目。双方可以在草原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蒙古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可以通过向蒙古国提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经验,帮助其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蓄水灌溉技术和林业专家可以帮助实施蒙古国“十亿棵树”国家项目,促进荒漠沙地的生态修复。双方还可以加强水资源合作,在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传统环保领域的合作外,中蒙两国还可以在绿色产业领域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例如,中国可投资合作绿色生态农业、跨境绿色旅游等产业。中国拥有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蒙古国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通过投资蒙古国农业领域,中国可缓解国内资源匮乏压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还可填补蒙古国在基础设施、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供应等方面的缺口,促进蒙古国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三)推进境外合作区投资建设
202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设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境外合作区建设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链联动优势的平台,带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可以在此分享经验、协调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共建“一带一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规避贸易壁垒、转变出口方式的机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蒙古国则通过合作区引进中国的投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将有助于蒙古国实现经济多元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更好地融入区域一体化。随着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蒙古国的税收将有望增长,就业机会也将增多,进而改善当地民众生活质量。
在合作区的融资和建设方面,可以参考泰中罗勇工业园和越南龙江工业园的成功投资建设发展历程。例如,给予政策与资金优惠,通过设立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双方企业开展投资环境考察和项目可行性调研,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人员培训与人才培养,支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合作区所在国银行的同业合作也是提高合作区融资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政策沟通,完善投资合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蒙两国的经济合作,双方应加强政策沟通,推动两国经济在投资和经济政策制定上的深度融合。首先,加强中蒙政府部门间的广泛交流,特别是在投资相关政策法规、协调机制以及投资合作的优先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协商。通过
积极推动投资便利化协定谈判,与蒙古国签署高水平投资协定,可以从机制建设层面共同解决在完善投资合作和解决投资争端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其次,为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两国应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机制。这包括建立政府间的定期磋商机制,以便及时交流和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当地商会、法律代表机构等固定联系机制,可以更及时、更准确地为企业提供蒙古国国情、社情、政策法规等信息;还可以为我国有意愿赴蒙的企业搭建一个了解蒙古国投资环境、宏观经济现状、技术水平、政治环境等重要信息的平台,以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再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蒙古国的高质量中介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各层次、各类别的信息服务。这包括投资信息、战略发展规划等服务,以帮助企业做好风险评估,提高企业投资的精准性与效率。最后,完善债务可持续性保障机制,通过邀请第三方机构等途径对投资项目进行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有效防范与化解投资合作项目风险。
(五)推动人文交流,实现多元投资
中蒙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投资合作,离不开人文、教育、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合作基础,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增进两国间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人文合作。在教育培训领域[28],可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项目,扩大奖学金规模,启动如数字经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培训计划,以提升蒙古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能力。在文化旅游和体育合作领域,以“互联网+”形式投资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投资建设体育设施、提供训练器材和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推动蒙古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增进两国友谊。在民间组织和智库合作领域,投资支持中外民间组织、企业、智库等机构开展人文交流和民生项目,促进青年交流与合作,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培养后备力量。支持智库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组织联合研究、对话和论坛,推动学术成果联合出版,以深化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认识。总而言之,这种整体性合作不仅有利于加深两国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也将持续为深化各领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注释:
① 奥尤陶勒盖铜金矿是蒙古国国民最为关注的战略大矿,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距离中蒙边界不足100千米。根据该矿可行性开采报告,初步探明矿石总储量33.8亿吨,铜储量3110万吨、黄金储量1328吨、白银储量7601吨、钼储量8.16万吨。该矿最初由加拿大艾芬豪和澳大利亚力拓出资与蒙古国政府共同开发,蒙古国国有企业“额尔德尼斯”代表政府持股34%,外方持股66%。2013年开始对外出口,预计可开采50年。
② 根据蒙古国内阁秘书处矿产石油司的数据,2022年蒙古国主要出口的矿产品包括煤炭、金矿、铜精粉、锌矿、钼矿、钨矿、锡矿、铅精矿、萤石、铁矿石等。其中金矿100%出口瑞士;铜精粉、铁矿石、铅精矿、铸石原料100%对华出口;银矿(99%)、钼矿(90%)、萤石(53%)、锡矿(49%)、钨矿(13%)对华出口;钼矿10%出口韩国;萤石46%出口俄罗斯;锡矿28%出口卢森堡,23%出口马来西亚;钨矿74%出口奥地利,13%出口越南。
③ 根据评级标准,AAA~AA为低风险级别,A~BBB为中等风险级别,BB及以下为高风险级别。 B3级:偿债能力一般,有一定的违约风险级别;B2级:偿债能力弱,违约风险高,建议审慎考虑;B级:高风险评级,偿债能力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较大,需要谨慎投资。
参考文献:
[1] 外交部.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EB/OL].(2023-10-19)[2023-12-19]. https://www.fmprc.gov.cn/tpxw/202310/t20231019_11164001.shtml.
[2]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Investor guidebook Mongolia 2023[R].Ulaanbaatar:Mongolia,2023.
[3] 陈国喜.关于新时期中蒙经贸合作关系的再认识[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76-83.
[4] 邱丹阳,刘大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经济合作面临的难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21(7):73-78.
[5] 孟小玉,齐晓明,佟宝全.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2):100-105.
[6] 鄂晓梅.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的现实挑战与迭代升级[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6):15-21.
[7] 史晓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的升级[J].当代法学,2022(2):133-147.
[8] 卢伟,申兵,李大伟,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构想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1(3):9-17.
[9] 李向阳.“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与机制化建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5):51-70,157.
[10]郑雪平,林跃勤.“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挑战与推进高质量发展对策[J].东北亚论坛,2020(6):94-106,125.
[11]郭朝先,徐枫.新基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10.
[12]吕越,马明会,李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与经验[J].管理世界,2022,38(10):44-56,95.
[13]蒙古国国家统计局.2023年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报告[EB/OL].(2024-01-18)[2024-03-29].https://www.1212.mn/mn/statistic/file-library/view/73581388.
[14]蒙古国经济发展部投资政策局.外国直接投资统计报告[EB/OL].(2024-03-15)[2024-03-29].https://opendata.gov.mn/dataview/60.
[15]吴雨.中蒙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EB/OL].(2023-08-01)[2024-03-29]. http://www.xinhuanet.com/2023-08-28/01/c_1129780950.htm.
[16]曹元龙,杨逸夫,邓宇飞,等. 聚力同行 合作共赢[N]. 光明日报,2022-09-14(5).
[17]蒙古国内阁秘书处矿产石油司.2022年矿产数据报告[EB/OL].(2023-01-28)[2024-03-11]. https://mrpam.gov.mn/article/50/.
[18]张宇燕,徐秀军.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当代世界,2024(1):16-23.
[19]张辉,韦东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就、挑战与路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5):13-26.
[20]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家风险评级项目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2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21]蒙古国央行.蒙古国外债总额统计报告[EB/OL].(2023-12-30)[2024-01-15]. https://stat.mongolbank.mn/external.
[22]惠誉.Fitch affirms mongolia at “B”; outlook stable[EB/OL].(2023-11-20)[2024-03-11].https://www.fitchratings.com/research/sovereigns/fitch-assigns-mongolia-proposed-usd-bonds-b-rating-20-11-2023.
[23] 标普.Mongolia “B/B” ratings affirmed; outlook Stable[EB/OL].(2023-07-27)[2024-03-11]. https://disclosure.spglobal.com/ratings/ru/regulatory/article/-/view/type/HTML/id/3026078.
[24]穆迪. Moody’s confirms development bank of Mongolia’s B3 ratings; Outlook Stable[EB/OL].(2023-12-28)[2024-03-11]. https://www.moodys.com/researchandratings/region/asia-pacific/mongolia/0420AB?po=2.
[25]Group W B .Doing business economy profile 2020: Mongolia[R].2019.
[26]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2023)[EB/OL].(2024-04)[2024-04-15]. https://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mengguguo.pdf.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新时代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N]. 人民日报,2022-11-29(2).
[28]袁利平.如何构建更高级形态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基于“价值—主体—机制”框架的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6):178-185.
(责任编辑:允萱)
The New Situation and Advanc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vestment in Mongolia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UANG Ying
(School of Asian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Mongolia is an important neighbor of China and an important node country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its main goal. In recent year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has continued to deepen and become more substantial, creating new impetus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two countries, which become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s investment in Mongolia has the advantages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deep industrial integration. But it also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and competition in oversea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rom major countries. Therefore,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new infrastructure connectivity with Mongolia,attach importance to green invest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local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trengthen policy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so as to promote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ngolia; inve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