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是否有优势

2024-08-02 00:00:00白舰
新体育 2024年8期

伦敦奥运会百米决赛起跑。

尤塞恩·博尔特曾被问到一个人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他为什么能有如此惊人的速度?回答问题时,博尔特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与生俱来的跑步天赋,以及喜欢吃炸鸡块、牙买加山药等食物。不过,他也提到了人类历史上的残忍往事。“我认为牙买加田径运动员之所以与众不同,真的与奴隶贸易有关。我们的基因非常强大。”

这套理论不是博尔特发明的,过去多年来一直存在。按照这个理论,黑人之所以在田径运动中具有优势,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数百年前野蛮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一些体能出众的黑人被强行带离非洲,贩卖至加勒比海、巴西和美国等地从事体力劳动。

自从英国短跑名将阿伦·威尔斯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赢得男子100米冠军以来,再也没有白人运动员登上奥运会或世锦赛男子百米比赛的领奖台。直到2021年,中国选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赛场表现出色,成为四十余年里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非黑人运动员。在此期间,来自北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黑人短跑运动员包揽了30枚奥运会男子100米奖牌中的24枚。

事实是否真如博尔特所说,黑人的运动天赋与人类历史上的奴隶贸易存在直接联系?前英国短跑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是世界上4分钟内跑完1英里(约1600米)的第一人,也是一位神经学家。1995年9月,班尼斯特在纽卡斯尔进行的一场会议上发表演讲。“作为一位科学家而非社会学家,我想提醒人们注意一个看似显而易见,却经常被忽视的事实。那就是黑人短跑运动员,以及其他项目的黑人运动员似乎都具有某种天生的身体优势。”

班尼斯特承认,他无法确定黑人运动员究竟有哪些优势,不过他坚称在短跑项目中,参赛选手的种族和奖牌数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试图解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科学界,有人不同意班尼斯特的观点,认为这样的论点可能引发潜在的种族主义。另一些人指出,种族是一种社会构建,没有任何生物学含义。如果仅仅根据肤色,将来自不同大陆的人归类为同一个群体,那种做法是荒谬的。

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保罗·坎贝尔博士解释说:“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至今,人种类型学一直存在,很多人相信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有着巨大差异。然而,我们从来没有以任何其他方式看待这个问题。由于黑人运动员在田径项目中表现出色,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肤色与竞技成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与坎贝尔不同,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令人震惊的观点。他们认为,奴隶贸易确实将西非血统的短跑运动员变成了世界冠军。据估计,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1000万经过严格挑选、身体条件出色的奴隶从非洲乘船穿越大西洋。由于船上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身体强壮的人才能活着抵达目的地。随着时间推移,在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洲奴隶后代中的佼佼者天生具有过人的运动天赋。很多人觉得,这套理论无形中贬低了黑人运动员的努力。另外,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一种特定基因,用科学证据来证明这套理论,却从未获得成功。

2003年,一群澳大利亚科学家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金牌基因”。参与研究的学者们发现,一个人基因里ACTN3的R变体越多、X变体越少,就越有可能在短跑和力量项目中表现出色。许多研究表明,有西非血统的黑人运动员肯定拥有所谓的“短跑基因”,所以在跑道上跑得飞快。然而,科学家经过后续测试发现,几乎所有奥运短跑运动员都拥有ACTN3基因,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在全世界,数十亿人都有这种基因。

美国作家大卫·爱波斯坦在《运动基因》一书中写道:“ACTN3似乎只能告诉我们,哪些人无法参加奥运会100米决赛。”就连在这方面,甚至也很难完成任何有价值的工作,因为只能排除全世界70亿人当中的大约10亿人。”

近年来,围绕黑人短跑运动员肤色与竞技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科学界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理论。科学家阿德里安·德扬和爱德华多·琼斯在一篇研究论文中写道,有西非血统的黑人拥有比白人更高的重心,大步奔跑时双脚能够更快地踩到地面,所以在100米比赛能够获得大约1.5%的优势。另一项研究指出,黑人普遍有更多的快肌纤维,这种肌肉纤维容易疲劳,但收缩速度较快,对他们参加短跑比赛有帮助。

在《西印度医学杂志》上,科学家埃罗尔·莫里森和作家帕特里克·库珀提出了一种有争议的假设性理论:在有西非血统的人群中,很多人的细胞呈镰状特征,“这种突变引发了一系列生理调整,对运动有好处,包括会提高快缩肌纤维的比例”。

然而,科学家扬尼斯·皮西拉迪斯表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数据可以支持以上种种理论。他曾经在苏格兰格拉斯哥、英格兰布莱顿和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进行研究,比任何其他科学家都更深入地研究了运动员竞技成绩与基因之间的关系。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他的结论令人大开眼界。“基因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基因,就不可能成功。拥有特定基因的运动员需要进入适合他们的环境,不过这跟肤色没有关系。”

在皮西拉迪斯看来,基因遗传具有特定性,对人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事实上,父母的基因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拥有运动能力或其他天赋,这与跟肤色相关的基因完全无关。”在过去的44年里,虽然没有非黑人男子运动员在奥运会或田径世锦赛上赢得100米项目的金牌,却不意味着他们天生就比黑人短跑运动员跑得慢。如果有人武断地得出这一结论,那就忽略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环境因素。

皮西拉迪斯出生于希腊,那是欧洲的篮球大国之一。“希腊人没有篮球基因,可是每个人都打篮球,篮球水平自然不错。”经过广泛研究,皮西拉迪斯发现,训练条件和环境都是影响短跑运动员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奥运会和田径世锦赛的历史上,前尼日利亚裔葡萄牙籍短跑名将弗朗西斯·奥比奎卢是唯一曾经在男子100或200米项目中赢得奖牌的西非国家运动员。与西非国家相比,牙买加和美国有历史悠久的体育传统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每年复活节,牙买加都会举办校际田径锦标赛,让最优秀的高中运动员在首都金斯敦的国家体育场内进行比赛。这项赛事能够吸引大约3.5万名现场观众,还会得到电视台和报刊的报道。

皮西拉迪斯解释说:“在牙买加,短跑就像一种宗教。所有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练短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天生的短跑运动员。大多数人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练短跑的料,不过在这种大环境下,佼佼者总会脱颖而出。如果博尔特相信奴隶贸易让黑人的基因变得更好,那么他完全错了。不过,我永远不会当面反驳他,因为那会夺走他的超能力。”

皮西拉迪斯指出,近几十年来,来自东非国家的运动员之所以在长跑比赛中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和环境因素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1920-1936年,在奥运会5000米和10000米项目的共30枚奖牌中,来自芬兰和瑞典的运动员拿下了25枚。随着时间推移,长跑运动在这两个北欧国家逐渐衰落,却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发展成了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

坎贝尔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围绕种族的刻板印象让黑人运动员的信心得到了增强。他说:“相信自己拥有与生俱来的运动能力,看到周围的人也在练田径,就更有可能在觉得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加大投入。”2014年,英国田径运动员理查德·基尔蒂在室内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项目中赢得金牌,赛后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经常有人对他的肤色指指点点。“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告诉我,白人运动员生来就处于劣势。我从来不信这一套。站在起跑线上,我从来不会觉得跟其他人不一样。话虽如此,很多人确实在我的脑海里播下了这些种子。”

坎贝尔进一步解释说,种族还有可能被视为“其他社会条件的映射”。“如果一名黑人短跑运动员转行打高尔夫球,甚至有可能取得比在田径领域更大的成就,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机会展示对其他运动的热爱或天赋。许多黑人之所以练短跑,是由经济状况驱动的。”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2019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斯德哥尔摩站的比赛中,英国女运动员迪娜·史密斯获得女子200米冠军。史密斯说,由于她是个黑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她来自贫困家庭,但她其实是在一个经济稳定、生活舒适的家庭长大的。

今年1月,皮西拉迪斯在香港的一所大学举办讲座,学生中包括多名有奥运梦想的精英运动员。在讲座中,皮西拉迪斯向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认为种族基因是决定运动员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四分之三的学生举起了手。“大部分学生潜意识里觉得,亚洲人不如黑人跑得快。换句话说,他们在比赛开始前就已经认输了,因为他们相信其他人具有更好的基因。”

这些学生绝非个例。数十年来,由于全球短跑比赛的领奖台上总是站着三名黑人运动员,许多人倾向于认为至少在短跑项目中,黑人确实具有种族优势,尽管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撑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