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是指患者脑部血管突然阻塞,脑供血出现中断,进而迅速引发脑细胞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脑梗死通常发病急,且十分凶险,一旦发病,脑细胞将会以1 分钟190 万个的速度坏死!我们需要尽快为患者开通闭塞血管,挽救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以减少脑部的伤害。
动脉取栓治疗就是为脑梗死患者打开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利用机械取栓设备,将阻塞血管的血栓移除,帮助恢复脑血流。这种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概率,还能减少梗死面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患者在接受动脉取栓治疗后,专业的护理与康复措施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综合运用医疗技术与护理康复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以下几点,值得患者及其家属关注。
术后监护 在患者完成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人员应当持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此时,应全程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疼痛等也应多加留心,确保出现并发症时能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病情稳定。
并发症护理 患者在动脉取栓术后可能会出现部分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等,护理人员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如有异常,立刻与医生沟通。例如,对患者的血压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或青紫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出现并发症后,尽早进行药物治疗或其他手段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抗凝或抗栓治疗 为防止术后血栓形成和再次栓塞,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或抗栓治疗。不过,无论是抗凝治疗还是抗栓治疗,都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迹象,例如皮肤割破处或鼻子流血不止、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点、尿血、便血等情况。发现以上情况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另外,患者服用药物期间不可私自停药,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康复护理应以患者的康复潜力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脑梗死患者在动脉取栓术后如果病情稳定,可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与指导下开始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
患者在动脉取栓术后2~3天,建议卧床休养。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在床上进行,包括床上被动活动、床上移动训练、翻身训练等,可由患者自主进行,也可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训练。这类训练能明显恢复患者的体力,促进功能恢复,同时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发生,也有利于后续运动功能训练的进行。因此,要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预后。
运动功能训练
HlQ9FhG4yiKd/54Br+fX8w==患者病情好转和状态改善之后,就可以开始运动功能训练了,包括肢体功能恢复、步态训练、踝关节屈伸运动等。比如步态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方式。此外还有踝关节屈伸运动,患者可以选择平躺或坐在床上,将下肢伸直并放松,随后尽力使脚尖内勾朝向自己。保持该姿势10秒,然后将脚尖绷直向下压, 同样保持10秒,然后放松。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天练习5~8组,一组10分钟即可。
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时,患者要根据身体情况与康复进展,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整体协调性与平衡力,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训练
遭受语言功能损害的患者, 首先应着重于掌握运用眼神交流、手势等替代性非语言沟通手段。随后,逐步开展系统的语言能力康复训练。该训练从训练患者口腔和面部肌肉的协调性入手,继而过渡到发音练习,并逐步进阶至复杂语言技能的恢复。
认知功能训练包括注意力培养、记忆力提升、逻辑思维锻炼、计算能力训练等。这些训练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营养支持
为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家属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和偏好,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饮食当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增加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瘦肉及鱼虾等。想要补充维生素,可以服用复合维生素片。
心理护理
由于病痛折磨的影响,以及对介入治疗的担忧和害怕,患者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如不合理疏解,将对后续的康复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无论是在取栓过程中,还是取栓结束后,家属都应与患者主动沟通,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积极开导患者,帮助患者排解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配合后续的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取栓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多方配合和努力,才能尽快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后期的家庭康复,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让他们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