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五大枢纽能力”建设 提高对外交往能级

2024-08-02 00:00唐志红
先锋 2024年6期

城市能级的跃升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为核心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的历史时期,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明确提出“五大枢纽能力”建设重大命题。将五大枢纽能力建设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夯实产业底座是成都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和对外交往中心能级的重要路径。

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依赖“交通+航权”掌握走出去主动权。截至2024年5月底,成都在飞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航线70条,其中客运航线49条、货运航线21条,通达欧、美、澳、非,亚洲主要航点实现全覆盖,但对欧美发达国家及世界性经济枢纽城市航线数量和航班次数都较少,航线更多是与亚非一些非发达国家的链接。成都应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覆盖四川更多城市,增加过境免签国家数量,提升航线质量,争取包括第七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安排更多第五航权航线。国际铁路货运线路的规划与国家内陆开放战略更有效融合,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通过中老铁路密切与南亚和东南亚陆地联系,强化铁公联运能力,为成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基础交通支撑。

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依赖“贸易+消费”掌握市场话语权。核心在于国内国际大循环的链接。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的角度强化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一方面链接国际市场,推动世界性资源和资本积聚成都并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推动国际性人员往来、信息获取和技术交流。另一方面则强调通过成都将成都乃至中国的产品输送到世界,只有产业能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资本,成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是世界的。

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依赖“信息+科创”掌握科技发展权。核心在于强化成都与世界的包容性交往。多元文化的交融可有效催生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从与国际交流角度强调文化共性营销成都文化特性,如农耕文化、美食文化、熊猫文化等。另一方面,在保持成都特性基础之上,提升国际化元素并将其融入消费场景打造。如依托成都“赛事名城”的建设,进一步做大国际品牌首店,为世界不同文化的人来到成都、融入成都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双机场以及成渝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机遇,积极谋划建设亚洲新的会议中心城市,鼓励在蓉高校和企业举办以成都为目的地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和产业发展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全球多元信息。

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依赖“制度+市场”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核心在于建立符合国际市场规则以及新质生产力扩张的国际化产业营商环境。主动从规则制度角度加强资源配置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提升不同规则的适应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投资活动,鼓励成都企业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前沿企业将企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比如充分发挥成都航空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抢占本领域国际标准高地,进而增加成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的国际标准话语权。

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依赖“中心+腹地”掌握产业链分配权。核心在于发挥成都都市圈增长极极点作用进而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成都要站在新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度,从区域整体发展入手,体现极点辐射效用,扩大产业生态圈市场半径,高度重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产业和未来产业机遇捕捉,加强对终端型先进制造业支持力度,主动为自己谋划和争取产业腹地。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