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解说体系特色化构建策略

2024-08-02 00:00:00王芳芳 王波 黄秀军
环境 2024年6期

环境解说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教育交流方式,通过实物、模型、文字、图示和解说人员将特定环境信息传递给受众,并期望引起受众等方式的解说环境意识、情感、理解、态度及行为的改变,这种方法在推动社会环境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相较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环境教育基地的类型更为广泛,覆盖领域更大,承载着更为丰富的环境教育功能。因此,依据基地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特点,积极发展特色解说,是构建高效解说体系、发挥环境教育功能、实现基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广东省生态保护类、环境治理类、绿色创建类、展示场馆类四类环境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出发,分析出四类环境教育基地的典型特征为“亲”“践”“行”“整”,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融”“警”“范”“现”这一对应的特色解说方向,细化提出了每类基地的特色解说内容平台和发展特色解说产业的具体策略,旨在通过构建系统、专业的特色解说体系,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提供实际可行的借鉴与指导。

一、生态保护类:“亲”“融”

“亲”即亲近,象征亲近自然,参访者可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体验自然之美,是此类基地的独立魅力所在;“融”即融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愿景,是基地在打造特色解说及产业时的关键指向。

一是自然教育径。自然教育径是一条在自然环境中精心铺设的小径,是自然中的学习之路,沿途设有科普说明牌和植物名牌,让参访者在享受大自然阳光、空气、流水和鸟鸣的同时,探索自然的奥秘,设计理念是将大自然的魅力与科普知识完美融合。沿着小径漫步,参访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植物或动物博览会,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潺潺流水声和鸟儿的欢歌,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自然教育径的设计富有多样性和教育性,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可以设置多种类型的路径。如自然观察径让参访者深入观察自然界的细微之处,探索自然的奥秘;自然教育走廊则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自然知识的空间,让人们在行走中汲取知识;森林体验步道带领人们深入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原始魅力;观鸟步道则为鸟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鸟场所。

二是自然教育工作坊。自然教育工作坊是以资深自然教育专家为核心,汇聚10-20名学员,共同探索自然教育的奥秘。在这里,学员们将在主讲人的引导下,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等多种形式,开展与自然教育紧密相关的活动,使对自然的认知更加深入和具体。无论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演讲,还是互相评价,都能让学员们在自然教育的海洋中畅游,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是一种小团体、深层次的交流方式。

二、环境治理类:“践”“警”

“践”即实践,表示环境治理类基地在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的实践,是此类基地的典型特点与优势;“警”即警示,表示通过现场展示环境治理过程,警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达成教育目的。为创建特色解说,可重点围绕这两点展开:一方面,展示企业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与成果,让公众直观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现场警示教育,加深公众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激发其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一是环境治理解说。环境治理解说作为环境治理类企业的重要服务内容,在直观展示治理过程和治理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解说系统。这不仅涉及基地的开放程度,还需注重解说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解说媒介的多样性。通过环境治理解说,企业能够向公众传达治理原理、过程以及设施设备的运作机制,同时强调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此外,还需强调环境设施在设计、安装、检维修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废水处理设施中废水的收集处理、化学试剂的储存使用、设备的停运拆除等环节的风险点。通过构建解说体系,企业不仅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可履行社会责任。

二是公众关系解说。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通过阐述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环境治理企业在前期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公众关系的解说,让公众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环境影响的结果。

三是特色解说产业:研学解说。研学解说作为特色解说产业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拓展。它强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治理类企业凭借其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能够为研学解说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指导。通过研学解说,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中,深入了解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绿色创建类:“行”“范”

“行”即践行,在此表示绿色创建类环境教育基地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实现绿色发展,是此类基地的典型特点与优势;“范”即示范,在此表示此类基地示范自身绿色践行的行为示范,从而能在理念上引领,行为上指导参访者绿色践行,是此类基地在构建特色解说与特色解说产业的重点方向。

一是绿色创建历程解说。绿色创建类环境教育基地是绿色发展的先行者,绿色创建的历程是行为过程的展示,但更重要的是理念变更的支配,因此历程的解说是基地用实际行动向公众展示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示范性更足、教育性更强。具体可通过大事记、案例分享等方式进行绿色创建历程的解说,在此过程中也展示了绿色生活规范的具体做法与内容。

二是绿色发展理念解说。绿色创建类环境教育基地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和展示平台,绿色创建的过程,不仅是行为的示范,更是用实际行动对绿色发展理念深刻变革的生动诠释。基地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不仅关注环境教育的实施,更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绿色发展的思想。可通过举办各种绿色活动,如绿色讲座、绿色论坛、绿色展览等,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实践,不仅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也促进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进程。

三是特色解说产业:劳动与职业体验解说。绿色创建类环境教育基地为参与者提供了独特的劳动与职业体验机会。通过亲身参与绿色创建中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实践活动,参与者能够深入了解绿色发展的实际操作和重要性。若体验者是学生,则成为学生步入社会成为真正的劳动者的重要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现实问题的探究中得以应用并完成知识的重新构建。基地可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挑战性的项目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系统统筹、分工协作等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以劳动项目为载体,完成特定内容的学习,在真实的场景中提升环境素养。

四、展示场馆类:“整”“现”

“整”代表整理、归纳、总结的意思,即展示场馆类教育基地通过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环境教育的优秀案例或实践历程并通过专门的场馆进行展出,是此类基地的典型特点与优势;“现”代表展现、再现之意,在此表示展示、在线经系统整理过的史料或案例,可达到系统教育的目的,是此类基地在构建特色解说与特色解说产业的方向。

一是主题展览解说。即围绕特定环境教育主题设计的展览所进行的专业解说。在策划这样的展览时,基地需要融入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展览的各个细节来传递环境保护的信息。比如,在博物馆展厅的设计中,基地可以巧妙地将环境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利用独特的空间设计、色彩搭配和光源效果,打造出一个直观、引人入胜的环境教育展示空间。这样的展览不仅让参访者能够欣赏到精美的展品,更能够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和接受环境教育的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二是沉浸式体验解说。这是一种创新的环境解说方式,它借助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为参访者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自然环境。参访者戴上VR眼镜,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茂密的热带雨林、广袤的沙漠或深邃的海洋之中,感受不同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辅以精心设计的环境教育解说词,使参访者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提升环境素养。

五、结语

为了适应广东环境教育基地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基地应系统布局多元化发展,实现特色对标,并推动多元跨界合作,形成独特的发展亮点。各基地需强化差异化发展理念,以环境解说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基地特色,走“环境教育+”的创新之路。

在解说系统构建上,应基于通用体系,结合资源特点开发特色解说项目,优化解说质量,让参访者在休闲中有所学、在娱乐中有所得,从而增强公众的环保兴趣,提升基地吸引力,强化环境教育功能,推动基地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基地间应优势互补互通,将解说体系互鉴互学,共同促进环境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王芳芳单位系广州现代青少年发展研究,王波单位系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黄秀军单位系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