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滁河水污染
摘 要:近日,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滁河南京浦口段出现大量死鱼死虾,引发关注。事发后,安徽省政府、省纪委监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滁河水体污染事件进行彻查。初步查明,这一事件是由于全椒经开区的滁州富信石油助剂有限公司原料仓库发生火灾,部分污染水体外泄,导致滁河部分鱼虾死亡。据悉,联合调查组已进驻全椒县开展全面调查。目前,全椒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已被免职,调查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
央广网:
滁河水体污染背后治理污染更要整治作风
从当地公布的情况来看,这起并不复杂的污染事件,最终却闹得全网皆知、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被免职的地步,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其表面上是由于个别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时的言行不当而引发社会关注,但根本上还是因为其背后所暴露的干部作风问题,令人震惊。譬如,市民通过滁州市12345反映此事,自称没有参与过问题处理的工作人员却成了“承办人”;当地民众担心污水是否具有毒性,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表示“没看到哪个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做毒性分析”……这些做派之下,个别干部“事不关己”“蒙混过关”的心态一览无余,不仅暴露出对环境问题的严重轻视,更折射出对公众利益的不作为、乱作为已到了麻木的程度。
可以说,从污染源控制不力,到应急响应不及时,再到盲目决策、责任意识淡薄,是种种人为因素和作风问题的叠加,让一起原本并没那么复杂的污染事件最终“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如果说一次污染事件污染的是一片水域,那么,作风不正“污染”的却是整个防治和应对污染的“指挥棒”,其带来的后果严重得多。
因此,当地在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加强监管、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强背后的作风建设,真正实现干部作风和治理生态的重塑。一方面要敢于动真碰硬,遏制侥幸心理,让那些“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官混子”混不下去,及时出清;另一方面要强化责任监督,切实增强履责意识。
治理污染,也要先治好作风。这起案例,为此增加了现实注脚,也应该为更多地方敲响作风治理的警钟,真正让“实干、实为、实做”的作风充盈在每一个环节。
红星视频:
河水污染茅台“挡箭”,环保岂容“醉语”
央视记者采访时,全椒县水利局的一名党组成员说:“我说真话,我还有两个月就退休啦。我也不该过多地问这些事情。”在其位、谋其政,在位一天,就应该站好岗,守好位,值好班,退休不是甩锅的理由。更荒唐的是滁州市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窦平。百姓担心河水被污染有毒,希望做毒性分析,窦局长却称没必要做,窦局长的逻辑是,人喝茅台死了那是人的问题跟酒没关系,鱼喝滁河水死了那是鱼的问题跟水没有关系。看来是鱼的体质问题啊,是滁河水太清了,水至清则无鱼嘛。
水污染非同儿戏,关乎生态平衡,涉及千家万户,岂能胡乱拿茅台做比喻,混淆视听,推诿塞责?窦局长轻佻的“茅台论”,背后是对科学精神的无视,对环境治理的怠慢。环保之责,重于泰山,岂能以个人臆断替代理性判断?
5月29日,当地发布通报,全椒县委主要负责人已被免职,“茅台局长”官网简历被撤。民心如水,环保不容敷衍,民生不可轻忽。希望此次污染事件,能成为一次深刻教训,让每一位公仆铭记: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切莫让“茅台之醉”,迷了治理之眼,寒了民心之河。
上游新闻:
水体散发恶臭还信口开河,“口气大”背后是失职渎职
据调查显示,滁河水质异常与5月7日安徽滁州富信石油助剂有限公司仓库的危化品粗甲醇失火致使污染物外泄流入滁河有关。火灾发生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在花园水库设置了土坝,封堵污染水。然而,一场大雨把土坝冲掉了,污水进入花园水库。当地百姓发现问题,希望进行水质检测,而水利局的回应却是“凭经验”“没问题”,这让原本已经发现的污染问题,最终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处理。在未经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决策,开闸放水,致使水体被污染,损害了当地群众利益。
事件本可避免,但一些干部不敢直面问题,总想蒙混过关,最终小事变大事、甚至引爆舆情,耽误了民生大事,也损害了相关部门的公信力。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地方政府是“第一责任人”。事前树立“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后严惩不贷才能刹住渎职失职之风。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严格监督,不留死角,污染行径才无所遁形。唯此,才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封面新闻:滁河水质污染事件中,官员的胡话连篇堪称次生灾害
一步错,步步错。层层失守,覆水难收。发酵数日之后,滁河水质污染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在官方通报中,将之定性为“重大生态环境损害事件”,足可见其性质之恶劣、后果之严重。
受访者雷语频出,采访者实录照播。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堪称大型翻车现场。在接受采访时,滁州市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葩言论,真是把人雷得外焦里嫩。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胡言乱语,昏聩至极。事实上,梳理以往案例,基层官员面对媒体言辞不当引发舆情的不在少数,这俨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这看似是媒介素养不足,归根结底,或许还是业务能力、履职能力缺失。
以往,一些基层官员“被采访”的窘状,官话套话打哈哈,无效沟通一大把。与之相较,此番全椒县一众官员的发声,倒算是放浪形骸、出言无忌,透出一股憨直的“真性情”。按理来说,水污染防治,乃属于专业领域的技术性事务而非那种大而化之的宏大课题,相关细分条块的职能官员理应是心中有数、有话可说的。想必,正是由于犯错在前、自知理亏,其在遭遇媒体逼问时,方才口不择言、失态失仪。
就造成大面积水质污染这种极端事故而言,话语层面的找补,当然于事无补。可即便如此,至少也不能破罐子破摔,以昏话谬论来火上浇油才是。同样是生态灾害,污水给流域生态造成的伤害,“胡话”给舆论生态造成的伤害,那份伤口上撒盐的锥心之痛,实在是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