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广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环境》杂志联合“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推出“生态文明微访谈”栏目,访谈广东各地各单位负责人、走访一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重点宣传各地减污降碳、治污攻坚战系列举措及成效。敬请关注!
《环境》杂志:请问阳江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余金富:阳江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2021年以来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阳江均获“良好”以上等次,其中2022年度获评优秀。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推动林长制、河长制落细落实,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立法引领,出台《阳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工作文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坚决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第一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1项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11项,余下10项按时序推进;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通报指出我市阳西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仍不到位等问题,并交办信访案件13批209件,我市高度重视、立行立改,第一时间现场督导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已办结信访案件80宗,阶段性办结25宗。
二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完成国家、省下达目标任务。编制实施《阳江市污染天气应对精细化管控减排措施方案》,强化细微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四年全面达标。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污水治理力度,成立国考断面达标攻坚等工作专班,实施水生态环境问题闭环管理,2023年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7.7%。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超33万吨/年。
三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绿能之都”。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累计建成电力装机容量超2079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73.6%。在国内率先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探索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新路径。引导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项目开展节能改造,2021年—2023年我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3%。
四是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实施总投资97.78亿元的7类35个生态环境领域补短板项目,已基本完成5个项目,14个项目正在建设。加强管网建设,2021年以来新增城区(县城)污水管网196公里,完成城区老旧管网改造117公里,新增镇级污水管网235公里。
五是扎实推进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全面增强生态环境绿色底色。全面加强植绿护绿,打造5个绿美示范点,森林覆盖率达57.67%,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海陵岛入选全国“和美海岛”。持续优化森林结构,2023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2万亩。2023年新种植红树林超1200亩,海陵岛红树林、寿长河红树林被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成为勺嘴鹬等珍稀鸟类栖息繁衍地。
《环境》杂志:近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对广东进行了督察,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也刚刚开展。请问生态环保督察对阳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促进作用?阳江将如何抓好督察发现问题整改?
余金富:生态环保督察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实践证明,生态环保督察有效推动解决了一批“硬骨头”问题,对我市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保护水平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思想根本转变,形成“知责明责与共治共享”的普遍共识。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市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和短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督察工作中深受教育、深受警醒,更加深刻体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自觉地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重任。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企业经营者也从被动、消极到主动、积极支持污染整治,全市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促进制度有力保障,形成“自上而下和横向到边”的强大合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落实督察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督察整改。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合力共抓“大环保”,形成了“市、县、镇、村”同时发力、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
三是促进工作有效推进,形成“投入加大和进度加快”的良好态势。生态环保督察着眼于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指出我市存在“个别项目侵占二级水源保护地”“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督促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的生态环境难点问题。2021年以来我市调处各类环境信访投诉5352宗,处理率达100%。同时,我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接下来,我市将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抓好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彻底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领导包案机制,认真制定完善整改方案,建立清单台账,加强常态调度,压实主体责任,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发现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折不扣完成督察整改任务。
二是聚焦重点难点。组织开展重大问题专题研判,围绕阳西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等亟需整改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协同发力、综合施策,确保达到国家、省下达的整改要求。
三是坚持开门整改。建立对外公示公开工作机制,在“一台一报一网”开设专栏,及时公开整改结果,推动督察整改全过程监督监管。
四是抓实建章立制。坚定不移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加快推动出台《阳江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全方位巩固整改工作成效。
《环境》杂志:下一步,阳江市将如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余金富:阳江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探索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阳江路径。
一是以污染防治为主攻点。围绕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攻坚,严格落实“一断面一策”,确保断面全面达标。全面抓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力做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氮氧化物减排,提升应对防治大气污染精细化水平。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科学做好土壤调查评估和安全利用。
二是以绿色低碳为关键点。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加快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大力推进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打造“绿能之都”。按照“七个一”要求推进美丽圩镇示范创建工作,科学做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优化县镇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是以生态治理为着力点。大力实施《阳江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计划》,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设施向县城、乡镇、农村地区延伸。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完善地表水、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四是以绿美建设为支撑点。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实施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抓好红树林营造和修复工作,持续构建生态安全、景观宜人、产业惠民、自然和谐的绿美生态体系。
《环境》杂志:阳江市贯彻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重点工作措施?
余金富:近年来,阳江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以提高“两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设施正常运行率)为目标,着力建机制、稳投入、抓示范、带全面,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企业+农户”的阳江治理新经验、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6084个,治理率为75.22%。
一是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阳江共有717个行政村、8088个自然村,多数处于山地、丘陵等地区,村庄总体呈现“多、小、散”的突出特征,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点多面广。我市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思路,选取阳西县、阳春春湾镇、阳春春城镇河西村作为县、镇、村三级示范,探索总结建设经验,逐步扩大范围、复制推广。
二是分类建设、同步使用。优先选择主要道路两侧的行政村,或人口密集的聚居点(区),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和终端处理设施。根据村庄格局、地形地貌等合理确定污水管网(沟)布设方案,管网配套与终端污水处理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
三是多方筹资、长效运维。阳西县着力引入第三方打造共治格局,在PPP项目实施等方面探索总结一批先进经验做法,已基本实现县域农污治理全覆盖。阳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EOD项目试点,通过引入企业开发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反哺农村污水治理,破解农村环境治理资金难题。
虽然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多、长效运维要素保障不足等难题。接下来,我市将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示范点打造,继续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方便实用、生态循环、维护成本低的模式。同时,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一体落实,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