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中的“形、气、神”

2024-07-31 00:00张清奥
健身气功 2024年4期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病痛。调节经络后,能使气血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将能量送达人体的五脏六腑,就会轻易不得病。所以,活血通络,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除针灸、推拿、按摩等外,八段锦更是自我调节健康的良法。本文尝试以“形、气、神”为切入点,并结合道家生命哲学理论,对八段锦蕴含的运行逻辑和健康价值作一探寻。

《淮南子》道: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从思想内容来看,人的生命系统主要有“形、气、神”组成。而以“调身、调息、调心”为旨的健身气功,则深契《淮南子》这一具有生命意义的哲学思想。

形者,生之舍也——调身

形者,生之舍也。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养生就反对人的“极度享乐”的物欲放恣。正如老子所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畈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受老子《道德经》的影响。老子的少私寡欲等思想,也多体现在健身气功功法之中,这就是回到传统,回归根本。其“调身”之旨即是对“形”的调控与训练。身体行为注重“旋转屈伸”,注重“动其梢节”,注重“松紧结合”等,目的皆是为了“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筋骨”“调整阴阳,平衡机体”。

例如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上下拉伸。当双手上撑到最高点、头回正时,肩部用力继续上撑,目视前方。意识和力量从中(脊柱)而发,由里而外逐步传达止于肢体的末端,筋脉肌肉进一步舒张,全身处于相对“紧”的状态;紧接着两臂落下时,肩部的力量才可以逐渐减弱,两臂水平时开始微微收髋屈膝,这时肌肉筋脉自然放松舒展,经络气血充分顺畅流布。紧从松求,松从紧来。松是紧的弹性回缩,紧是松的进一步舒张;紧只是一瞬间,松贯穿在动作的始终。这一瞬间“紧”“松”的变换,看似柔和缓慢,却是“内劲”的透发过程,体现了对身体“上下”的训练规范。

又如“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左右旋转,“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前后旋转,“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前后屈伸,“攒拳怒目增气力”的交替循环,“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反复提降等,虽然八段锦只有8势动作,却涵盖了“上下”“左右” “前后”等对身体训练的整体性规范。

气者,生之充也——调息

“气者,生之充也”。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息可以理解为气,而气有两层含义:其一为来自大自然的水谷精微。其二是大自然的气息。

八段锦的运动同样离不开气的运动。其中,“气和”是“调息”的运行之旨与理想追求,调息“气和”即是呼吸形式与身体动作的配合与协调。常见的调息方式如“吸气时往往配合肢体动的开放、上升之势态; 呼气时往往配合肢体动作的闭合、下降以及动作发力之势态。对于部分动作的完成要合理进行闭气,进而实现运动过程中呼吸波动范围保持在相应区间,是对调息的要求。

例如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手上托经胸前内旋向上托起至两手心朝上时,配合吸气,这时腹肌收缩凹腹。两臂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舒胸展体,闭气并略有停顿。身体重心缓缓下降,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捧于腹前时,配合呼气,这时腹肌舒张凸腹。这样往返推动气的升降鼓荡,可以按摩胸腹两腔脏器,使气体在肺脏运动推动横膈肌上下运动。且闭气也大有利处,可使全身气血更加鼓荡和调和顺畅。

又如八段锦的“背后七颠百病消”,要求运用提肛呼吸,此时,吸气时配合提肛,提踵;呼气时,配合落踵,松肛。只有做了提肛、提踵与呼吸的配合才能达到相应的功效。因此,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配合呼吸,通过深细匀长的呼吸配合,可以使动作更加流畅自然,增强锻炼效果。

神者,生之制也——调心

神者,生之制也。八段锦是一项注重意念运用的体育项目,其深层次练习必须主动运用意识。而运用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调心,调心可使人精神集中,专心致志,是在练功中对意念的调控,意守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使气血畅达。调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他的意识都是在动作规格上面,而且心是不平静的,形体也可能没有那么放松,此时是有为的。而在熟练动作后,能有意识的注重调心,会慢慢去体会功法的特点、神韵,此时是在有为与无为之间。一旦进入练功的高级阶段,动作达到自动化,此时就会进入无为。练功不是单纯地用意念调控每一个动作、控制呼吸和导气,以及设置精神想象意念引导,而是要先有一个整体精神状态。

王芗斋先生称之为:“统一其精神”。首要的统一“意念”是轻盈的,喜悦的。如果没有做到,就模拟那种状态或者精神假借:你喜悦的场景,你的爱情的开始,你的子女初生的感觉。因此,这个轻盈和喜悦,是精神非常集中的,是很认真的。比如“左右拉弓似射雕”,左脚左平移,身体下蹲呈马步,双手自胸前向上画弧,置于胸平高,再分别左右拉开,如开弓待射。这一式,可以借用“射雕”的意念去想象。你可能很难射雕,但是,你可以找一把普通的弓,感受拉弓或左右手的感觉,不只是用力方式,更重要地是把这种精神状态运用到“左右开弓”上。进一步,还可以模拟自己“食指”就是那只被射出去的箭。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内劲”的透发是在意念的调控下完成的。

又如“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势。旋转起身时,意在上下画圈,“内劲”由腰背命门而起,略前俯冲,顺势摇头摆尾,头略后仰,臀稍前挺,“内劲”上行至项与首、下走尾闾,上下各自旋转,方向相反,然后复归中位,略下坐,气沉丹田。

八段锦的“形、气、神”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全部内容和内在规定蕴含着道家生命哲学的“身道”逻辑。这一“身道”之“身”时义大矣,正所谓“一字之义,当贯群经”,它以一种中国式的独特的身体行为演绎着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那种天机与真髓; 它始终与生命之“生”息息相通,始终坚持一种生成论意义上的未济的生命之“身”为其内在理路。恰如“身体思维因自然而具体,进而引申为一种故事思维,一种可以贡献‘跨文化互动’的思维方式”。健身气功的身体思维正承担着这样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它不仅是形象的、具体的,更是充满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生命力和生命能; 它不仅为困扰于繁杂生活的现代人的心灵回归平添了一抹弥足珍贵的清新之光,更是为中西身体文化的跨文化互动与融合,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产物。

八段锦力主“身者,道之所托,身得则道得”的文化思想。这一充满生命哲学智慧的身体养生之术关涉“形、气、神”三大要素,其中“形”为生命载体,“气”为生命动因,“神”为生命主体精神,从不同深度彰显出了三者与个体生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和谐运变的自然规律。这既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大身体观,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观的思想方式与运行逻辑。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使健身气功的探究更能忠实于自身特有的性质,也与当代人类美学的“生命转向”这一新的趋势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