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期间,一家苏州公司突出重围。
追觅科技抢先发布成绩单,截至6月1日,GMV突破9.5亿,同比增长166%。
该公司创始人兼CEO俞浩,是江苏南通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念书时创建了学生科技平台“天空工场”,网罗一批发烧友。
2017年,俞浩带着部分成员,创立追觅科技,组成核心创始团队。
这群极客攻克了技术难关,自研自产高速数字马达,获得资本追捧。追觅规模迅速扩大,2019年至2023年,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其估值达200亿元。
创业6年,追觅团队主要做了这件事:做好机器的“心脏”和“大脑”。
“心脏”即高速数字马达,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吹风机等产品的核心部件,提供动力,对制造工艺要求高。
“从2015年到2017年,我们就研发高速数字马达。完成了核心技术的储备,我们才开始打磨产品。”俞浩说。
据追觅科技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介绍,早期公司刚进入市场时,大部分厂商只能做到每分钟两三万转的水平,最头部的厂商却能做到接近10万转,性能差别大。
初创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高速数字马达的转速做到每分钟12.5万转。后续,在和客户合作时,其进一步提升转速。
俞浩回忆,当初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没有供应商能够提供支撑更高转速的轴承和关键材料,团队带着上下游一起研发,一步步在电机供应链领域实现突破。
公司表示,新一代马达,可实现每分钟20万转的转速。追觅吸尘器V16Pro的马达转速,达到每分钟16万转。
光有马达不行,其得和“大脑”打配合,机器才能运动自如。
大脑是基于图像的感知、识别、规划和控制,两者结合,就可以拓展一个又一个应用,比如扫地机器人的定位感知识别、洗地机的识别污渍等功能,背后都是智能算法在支撑。
“最早,我们拥有高速数字马达技术,做了吹风机和吸尘器,后来有了智能算法技术,做了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郭人杰介绍。
技术进步,离不开巨额研发投入。
“追觅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约7%,产品研发及设计人员占比约60%。”郭人杰向《21CBR》记者表示,团队坚信“核心技术是根本”。
俞浩将研发投入分成三份,一份花在产品迭代上,回报周期在12个月左右;一份用在产品创新上,回报周期在12个月至24个月左右;还有一份花在新领域的创新上,回报周期最长可能要60个月。
要让消费者买单,俞浩团队还得在渠道上发力。扫地机器人、吹风机等产品,不需要线下安装,主要面向年轻消费者。
追觅,借了直播电商的东风。2021年,在抖音电商发展初期,俞浩团队投钱、投资源,进入该渠道。
郭人杰介绍,2022年,追觅在抖音的销售,增长超1200%。趁热打铁,公司又入驻快手平台,于2023年“双11”期间,收获1.5亿GMV。
据透露,在大促期间,线上销量占比超过七成。
从0到1阶段,追觅踩中了新流量和新渠道的风口。
据记者统计,在抖音、快手平台上,截至发稿前,追觅官方账号粉丝数量分别为98.8万、44.8万。作为对照,戴森抖音账号为111.9万,没开通快手账号。
公司在线下也有所布局。
前两年,该公司在很多商场拿到位置,开设店铺。截至2023年底,线下渠道已经覆盖超180座城市,门店数量破800家。
追觅团队发现了一个现象,扫地机器人在线上卖的时候,很多人不敢买;到线下,只要拿到用户家里试用过,九成的人会选择留下机器。
国内市场,扫地机仍保持增长。有数据显示,2023年扫地机的零售额为137亿元,同比增长10%。
郭人杰认为,扫地机国内的渗透率不足5%,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待挖掘。
这两年,俞浩团队大举开拓海外渠道。
据介绍,追觅旗下产品,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全球线下门店入驻突破4000家。
追觅的很多产品,在国内先上市,验证商业模式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出海。
“海外市场接受度高,中国品牌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明显,是时候乘势而上,做全球化。尤其在北美,潜力巨大。”
俞浩称,2023年,全球560亿美元的清洁电器市场,智能清洁设备占比超过30%。
2024年第一季度,其国际市场,贡献了一半收入。公司称,在意大利、新加坡,卖得最好的扫地机器人,是追觅的。
追觅并未公布盈利数字,同行的数据显示,海外一般毛利率更高。
俞浩表示,2024年,追觅将推进全球化产品开发策略、布局全球化供应链等举措,以期实现产品全球多地生产、全球同步上市。
国内扫地机赛道,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有所下滑。在海外,追觅也要同对手抢蛋糕。
“未来市场会越来越卷,但不能卷价格,这是无底洞,要卷技术、卷功能。”俞浩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