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到家找师傅

2024-07-31 00:00:00李惠琳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4年7期

618大促,一家位于深圳的家居安装售后平台,宣布对平台商家、师傅,各提供亿元现金补贴。

鲁班到家做的生意,简而言之是“找师傅”,帮助B端客户匹配师傅,落地C端的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

平台上线7年来,公司累计斩获三轮融资。4月中,又完成数亿元的B轮融资,由创新工场领投,老股东彬复资本跟投。

“大家居是个蓝海市场,市场规模有数千亿,我们渗透率才1%。”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邓崴告诉记者,鲁班到家GMV已达数十亿元,天花板还很高。

瞄准痛点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邓崴这一次的创业念头,源于一次装修经历。

他从网上购买了智能马桶、淋浴屏等产品,其间遇到很多售后的问题,有的商家不包安装,有的到货了安装不了,只能退货。

大家居电商化的一大痛点,就是线下交付能力不足,一些商家没有全国售后团队,在网上临时现找的安装师傅,专业度不够。

“大家居后市场具备规模大、复购率高、刚需强的特征,非常符合理想的创业赛道特征。”

邓崴表示,鲁班到家的业务逻辑,本质上也是对人的管理,唯一的区别是,过去用组织力驱动对线下人员的管理,现在通过大数据进行线上数字化管理。

走访调研后,2017年鲁班到家上线,初期主攻中小电商,通过平台注册师傅,承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安装、维修等服务。

相比58同城等主打信息撮合的平台,鲁班到家注重技能交付,对结果负责,面向B端。

这种“S2B2C”模式,相当于“大家居后市场的货拉拉”。客户发布需求后,师傅通过后台自主接单,在线下完成服务后,由平台结算工费。

赶上大家居电商化的红利,鲁班到家开局顺利,成立第二年,GMV就做到1亿元,第三年做到3亿元。

近几年,鲁班到家每年拓展一两个新品类,从最早的建材,到智能家居、家具、家电等,累计SKU超过18.8万个。

鲁班到家的合作客户,不限于中小电商商家,也渐渐多了大企业和线下实体商家。

其线上、线下的客户比例约为7:3,与欧派、好太太、顾家家居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核心客户的长期留存率达到90%。

大企业原本有自己的售后服务部门,选择与鲁班到家合作,源于其高性价比。

邓崴介绍,公司初入市场时,采用报价模式。针对某个客户需求,由不同师傅报价竞标,最后由企业进行甄选采用。

后来,基于多年沉淀的大量价格数据,鲁班到家测算出各细分品类服务的价格,制定了标准服务一口价。

在“一口价”用工模式下,企业省去了比价环节,用工价格更透明,成本更优。

升级运力

相比企业自己“养师傅”,鲁班到家的零工经济用工模式,帮企业降低三到四成的售后成本。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鲁班到家打造了一套关于师傅的管控和评价体系。基于数据化服务管控,从需求发布到订单完成,设置10大追踪节点,对师傅实施可视化管理。

在商业模式上,其主要采取预充值模式,保证公司的现金流,同时保证师傅的工费,一单一付。

鲁班到家已聚合了300万师傅,服务 200万家企业、6000多万个家庭,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品类超出传统大家居行业,安防设备、充电桩、户外广告等,也在服务范畴。

鲁班到家项目启动阶段,找师傅是一个难题。

邓崴回忆,初期通过线下市场,线上社群,广告投放,甚至用卫星地图定位建材市场等方式找师傅,注册师傅的拉新成本高达一两百元。

当师傅入驻量超过100万人后,基于人群裂变效应,主动入场的师傅多了。今年,师傅的自然注册量每月超过8万,拉新成本大大降低。

要开拓一个新品类业务时,师傅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甄别平台已具备相关技能的人,二是对原有师傅进行技能培训。

2017年开拓智能锁品类业务时,多数师傅没有接触过这类产品,更不懂如何安装。鲁班到家和品牌联动,花了一年时间进行线下培训,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智能锁安装师傅,由此迎来了一次业务爆发。

国内的家居后市场服务平台,对专业师傅的需求强烈。而市场上优秀的师傅供不应求,流动率较高。对运力的管控,成为业务核心壁垒。

鲁班到家现有的800多名员工中,提供运力支撑的就有200多人,专门负责师傅的拉新、转化、留存等。

稳定的订单和收入,是影响师傅留存的关键因素。鲁班到家聚合了200万商家,有更多接单机会,让师傅们“多劳多得”。

618期间,鲁班到家启动“加薪大计划”,拿出1亿元来激励、吸引师傅。

接下来,鲁班到家将继续拓展新品类、提升运力体系,打造一个“蓝领技工服务共享平台”。

“无论怎么破圈,鲁班到家所提供的归根结底是一种蓝领零工服务。”邓崴表示,服务品类会基于蓝领技能,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