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之巅到地头田间”

2024-07-31 00:00:00陈佳莉
环球人物 2024年14期

2024年6月,汤敏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间,藏着一所独踞半山腰的乡村小学——美烈教学点。这是一所只有两名教师和13名学生的“微型学校”。

今年4月,汤敏一行人乘坐大巴车翻山越岭,下车后又沿着狭窄的山路拾级而上足足20分钟。抵达学校门口时,71岁的汤敏已然气喘吁吁,抬头望去,如果不是“文明、尚美、笃学、勇敢”的标语和鲜艳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很难想象,面前这栋悬在高山上的简易房子就是一所小学。

据了解,截至2020年年底,像美烈教学点这样的乡村微型学校在全国还有约7.9万所,它们如繁星点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汤敏希望通过一个个扶贫教育项目,将这些隐匿于山间的“萤火”点亮。

60岁之前,汤敏更多是以一名经济学家的身份活跃在大众面前。他曾有过很多头衔——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2010年,汤敏突然给朋友们发了一条短信,打算“换一种活法”。“我下半辈子就干一件事,乡村教育。”他加入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友成基金会),开启人生下半场的“跨界”——投身公益教育。

2024年4月,汤敏(后排左)和妻子左小蕾(后排中)等人在美烈教学点调研。
在美烈教学点周边,汤敏(左)和当地老师边走边交流。

一辆山地自行车

汤敏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说话语调轻柔,循循善诱地剖析问题,很像一位和蔼的师长。和《环球人物》记者聊起不久前在美烈教学点的活动经历,他依然激动。

“没想到是一辆自行车!”活动之前,汤敏和团队特地询问了13名学生想要什么礼物,结果出乎意料。当汤敏将一辆山地自行车推进教室时,孩子们瞬时瞪大了双眼。

周边多山路,骑自行车的机会很少,导致孩子们几乎没摸过自行车。一辆可以变速的山地自行车,成了他们眼里的“潮货”。大家争先恐后试骑,个子矮小的同学还需要老师扶一把才能跨上去。班里有了这辆自行车,有同学兴奋地说,“可以骑车去看外婆了”。

大山阻隔的不仅是孩子的眼界和梦想,还有青年教师的未来。

美烈教学点的老师胡玮曾坦言,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站在校门口,“内心是绝望的”,为孩子们的未来,也为自己的前途。直到加入“青椒计划”,他才算爬出焦虑的深坑。

2017年9月,汤敏和团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发起公益项目“青椒计划”(全称“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乡村青年教师提供专业课程、师德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培训。

“很多乡村特岗老师在3年服务期内是没有编制的,3年聘期结束后,经过考核合格才会获得编制。这样的日子听起来只有3年,但好像又一眼望不到头。”做过多年教师的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对《环球人物》记者解释道,对青年教师来说,大山里的生活闭塞又阴郁,“教不好、留不下”成为常态。

在“青椒计划”项目中,每堂直播课开始前的预热环节,乡村青年教师们从诉说困难到集思广益,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彼此相伴相携,不再孤单。在培训中,胡玮受其他优秀老师的启发,新开设了一门美术课,让孩子们的梦想通过绘画和外界联结,给小小的学校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截至2023年12月,“青椒计划”历经7届,累计培训了15.7万名乡村青年教师,近千万乡村学生因此受益。

“青椒计划”只是汤敏这些年发起的众多教育项目之一。他在友成基金会的公益实践,始于2010年回广西南宁参加的一次同学聚会。几位刚退休的老师在饭桌上“诉苦”,说突然闲下来,“每天就像游魂一样四处瞎晃”。汤敏接过话茬反问:农村现在特别缺优秀老师,你们能不能到农村支教?“常青义教”项目的雏形就这样在饭桌上敲定了。项目运行几年后,这一模式进而成为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发起的“银龄讲学”计划。2023年8月,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计划在3年内将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扩充到12万人左右。

“即使所有的退休老师都下乡了,还是杯水车薪,因为需求太大。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而有了‘双师教学’计划。”汤敏说,2013年担任国务院参事时,他与另一位参事、当时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一拍即合,尝试把人大附中的课程拍下来送到贫困山区去,由山区老师和人大附中老师组成线下和线上的双师教学模式,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向城市以外地区的输送。

14年“穿山越海”

在汤敏的办公室,《环球人物》记者看到了一张特别的奖状,是友成基金会授予他的“地球之巅和地头田间”扶贫先锋奖。苗青解释说,她和同事们经常看到几天前还在高大上的国际会议上进行头脑风暴的汤敏,转眼就带着团队来到穷乡僻壤为公益项目奔走。

加入友成基金会14年来,汤敏“穿山越海”,足迹遍布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区县:有云南怒江山高水远的小镇,有贵州毕节崇山峻岭间的小城,也有四川大凉山悬崖边的村落……

有一次,在南宁的一所山区学校,校长想带着来访的汤敏等人到会议室座谈。10月的南宁,馥郁芬芳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汤敏直接招呼大家“到树下谈吧”。摆上四方凳,一群为教育奔走的公益人围坐在桂花树下,伴着远处操场上同学们打球的喧闹声,公益教育项目就在如此接地气的氛围中落地了。

“在现代社会解决教育问题,就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势,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形式输送到贫困的地区去。”

汤敏深刻体会过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

1977年,高考在中断10年后重启的消息传来,让正在农场和学生们一起翻地的汤敏瞬时心潮澎湃。那一年,汤敏正在南宁一所学校担任数学老师。

汤敏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大学老师。5岁时,他跟随父母迁往南宁生活。在他的记忆里,由于客观原因带来的停课让他几乎没上过初中,高中也只读了两年就到农村去插队。“后来,我有幸做了几年教师工作,但深感知识储备不足,给学生上课心里都发虚。”因此,当汤敏知道高考恢复且自己可以参加时,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全力以赴备考,最终考进武汉大学数学系,并以此为起点在经济学领域深耕多年。

40多年后,汤敏坐在办公室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为教育改变命运的巨大影响力慨叹。如今,为了能让更多乡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汤敏投身了公益事业。

“在现代社会解决教育问题,就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势,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形式输送到贫困的地区去。”汤敏说,他希望看到教育公平在中国一步步推进。

2014年,汤敏出版了《慕课革命》。慕课(即MOOC)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汤敏在书中写道:“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教育很难实现公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在慕课模式下教育公平终于有了希望。”在汤敏主导的项目中,很多都借鉴了慕课模式。

在推动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汤敏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一谈到教育公平,觉得就是贫困地区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条件,但忽视了另一种公平,即对创新人才的重视。创新人才可能只专注一个领域,并不是传统教育体系所推崇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汤敏说,中国未来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人才,这也将是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这是一辈子的事”

在武汉大学上学时,汤敏是个典型的“不安分学生”,把创新思维用到了极致。他组织学生们开讲座、办杂志、成立租书点,还和同学一起开了全校第一家“洗衣房”,“那时武汉市场上刚出现洗衣机,我们就凑钱买了一台,同学们花5分钱就可以洗一桶衣服,很受欢迎”。

198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汤敏留校当了两年教师,之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深造。一到寒暑假,他就花70多美元买一张美国“灰狗巴士”(跨城市的长途巴士)通票,全美各地跑,深入了解社会情况。其间,汤敏还跟经济学家茅于轼一起主编了《世界经济学前沿专题》。这本书日后成为很多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入门宝典。

1989年,汤敏从美国博士毕业后到亚洲开发银行工作。亚洲开发银行是个国际机构,总部设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工作对象都是发展中国家。“它虽然叫作银行,但并不给企业贷款,主要解决的是社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问题。”那几年,汤敏几乎每个月都要跑好几个国家,给遇到发展问题的政府支招。

2023年12月,在四川省广安市恒升镇小学,汤敏为学生颁发奖品。

上世纪90年代初,亚洲开发银行在孟加拉国发起“乡村银行扶贫”计划。1993年,汤敏和茅于轼等人仿照孟加拉国的经验,在山西省临县龙水头村尝试实施国内第一个小额贷款项目,专门服务于贫困人群,对于治病和求学的贷款不收利息。

2002年,汤敏看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没有就业机会,考虑到大城市对保姆的需求量很大,便和几位经济学家一起,在北京通州区租了几间平房,成立了一所公益性家政培训学校。

这些公益的雏形,在汤敏看来只是“小打小闹”。如今他来到友成基金会,开启专注教育领域的公益项目,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这些年,汤敏能全身心投入公益,离不开妻子左小蕾的支持。左小蕾是汤敏在武汉大学数学系的同学,两人情投意合,志向一致,后来还一起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书。左小蕾原来是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现在已退休。“我俩平时在家里吵架,基本都是关于‘该不该加息’这种话题。”汤敏笑着说,“我们的兴趣点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她更多参与市场经济,我更多参与公益事业,但两者是相通的。”

汤敏来到友成基金会后,左小蕾也成了基金会的铁杆志愿者。所有的项目,不论山高水远,左小蕾只要有时间就会陪伴在汤敏左右。“我俩都是学经济学的,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本身就是一个经世济民的学科,所有的理论,最终目标都是要解决社会问题。”汤敏说。

2024年年初,汤敏结束国务院参事的任职,这是他离开亚洲开发银行后的二次退休。当被问到打算什么时候从友成基金会三次退休时,汤敏说,“这是一辈子的事”。

编辑 苏睿/美编 苑立荣/编审 张建魁

【人物简介】汤敏,1953年出生于北京,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89年至2007年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2010年加入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2011年至2024年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