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课程开发

2024-07-30 00:00:00祁兴普刘萍姚芳蒋慧亮张静
高教学刊 2024年22期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致良知,知性合一:基于网络资源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2022-R-105330);2023年度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SHK2023038);2023年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校教研课题“功能性食品研发团队”(JYYB202404)

第一作者简介:祁兴普(1982-),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博士,副教授,扬州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22.041

摘 要:针对焙烤行业人才需求,基于产教融合校企 “双元”育人理念,探索建设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在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知识重构、实践教学深化、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和多元化合作模式探索等方面着手,进行产教融合校企 “双元”育人课程开发探索,为建设紧跟市场人才需求食品加工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产教融合;“双元”育人;课程开发;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2-0168-04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talent demand in the bak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dual education" concept of integrating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ith school and enterprise, we have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Baking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We have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integrates industry and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mechanism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knowledge reconstruction, deepen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models. This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processing courses that closely follow the demand for market talents.

Keywords: Baking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dual education; course develop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我国烘焙行业发展迅速,《2023年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烘焙行业市场规模达2 853亿元,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将达3 518亿元。随着行业的发展,烘焙食品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烘焙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出现了巨大的缺口。紧跟市场发展和人才需要,国内高职高专学校陆续开发和建设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课程开发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建设中,我们从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知识重构、实践教学深化、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和多元化合作模式探索等方面着手,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 “双元”育人课程开发探索。

一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并成立课程开发质量督导机构,下属学院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由课程建设教师、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明确人员分工,其中每个合作企业至少派出核心技术人员1名,以确保将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和新标准引入到课程中来,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课程教师和行业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系统性。所有成员均参与到课程开发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为确保课程建设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制度规范,明确课程开发的流程、标准和要求,确保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减少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制度规范,可以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保障双方的利益。

二 师资队伍建设强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是核心参与主体[1]。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在推动“教材”与“教法”改革中发挥着关键的主体作用[2]。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可以派遣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和交流,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通过双方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课程开发和高职教育“三教”改革要求,课程建设小组教师主要从教师技能竞赛、技能资质证书获得、学生技能竞赛指导、企业挂职锻炼和教学及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锤炼“双师”型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小组教师通过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和微课大赛,对其教学方法进行锻炼;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技能大赛、获得糕点面包烘焙工职业能力评价证书,提高自身技术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和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通过申报教学及科研课题并开展研究,进行教学和技术创新,确保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先进性;同时外聘企业专家进行课堂教学,使其了解教学规律,确保企业专家与课程教师沟通的顺畅性。

三 教学内容重构

(一) 教学内容重构前提

大学课堂教学内容究竟是原封不动地按照教科书讲授,还是以教学大纲为准按照需求进行重构,这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从分析课堂教学缺乏魅力的原因入手,使课堂教学具有活力和实效,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构[3]。在对教学内容重构时,必须考虑企业需求、学生特点和内容普适性等几个因素。

随着产业的发展,烘焙食品加工相关的生产、质量安全技术以及加工设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在招聘高职高专学生时,对学生的创意与设计、品质控制和商业意识能等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对招聘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主要为产品开发、品质控制和门店管理等方向[4],因此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高职院校目前生源结构多样,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提前单招、统招、注册三种形式,此外还包括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面向社会人员的分类考试,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数远大于考生人数,生源的缺失导致生源基础相对较差,特别生源中文科生占比较高,报考专业前,缺乏对报考专业了解[5]。因此,食品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特别感觉理论知识晦涩难懂,更进一步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导致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人才需求。针对学生特点,近年来高职高专各专业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运用了微课、仿真、在线课程等新技术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6]。育人模式改革中,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课程开发是其中重要一环,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学内容重构是核心。

(二) 教学内容选取的定位与目标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定位是根据食品加工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食品加工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焙烤食品加工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掌握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技术,能进行常见焙烤食品的生产加工、并能够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价和缺陷分析。

本课程是在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基础上,通过学习和领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以食品加工人员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强调学习过程的连贯性。教学始终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线,讲授必需的理论知识,强化对就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三) 教学内容的选取

产教融合课程的基础是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核心是把产业生产过程和教育性资源引入教学过程,实现能力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7]。通过挖掘企业产品加工案例中的教育性资源,整合重构产生的新知识和新应用以实现教学内容对接行业技术,培养大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随着烘焙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标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了规范的人才晋升通道,对技术人员来讲,技能考核是其晋升的重要考核指标,各企业也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考核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不能紧跟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标准进行革新,教学内容设置相对陈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因此,引入企业培训、考核标准和程序,分析岗位任务,研究其职业能力需求与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确定学习领域,为进一步确定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本课程通过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岗位任务,完成了课程设置,见表1。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在高职高专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安排一般在45~64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较难完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在课程项目选定时,内容必须涵盖所需的知识、技能点,项目数量不能过多,仅精选典型产品。依据岗位任务分析,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精选了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教学内容精简为面包制作、蛋糕制作、点心制作3个模块,3个模块分别按照面粉、蛋及油脂为主要原料的应用,项目内容按照烘焙产品的生物膨发、化学膨发、空气膨发和水蒸气膨发等膨发起酥原理进行安排,每个模块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各有知识、技能侧重点进行安排。以面包的制作技能侧重点为例,选取的软面包、法国长棍面包、丹麦面包3个典型品种,分别代表了甜面团、硬质面包面团和起酥面团3个面基础面团,软面包主要练习控制面筋蛋白形成过程;法国长棍面包在软面包的基础上,练习通过温度控制面粉中蛋白酶、淀粉酶的水解度;丹麦面包在前两个面包的基础上,练习了大包酥方法。几乎所有的面包制作都包含以上3个技能点,通过有限的产品制作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面包制作的基础技能,也满足了企业岗位任务需求。

四 深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8]。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了学生实践平台,平台包括学校实训室、学生创业中心和企业实训基地3部分,其中学校实训室为实践教学基地,除完成教学任务外,校企共同建立了烘焙工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平台,学生在校期间,根据其技能水平,可获取相应等级证书,同时,该平台还为合作企业员工提供技术等级鉴定服务;创业中心为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建立的烘焙实体店,由在校学生生产经营和产品开发,企业和教师指导监督,产品面向社会销售,学生在创业店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并获取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企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化,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 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价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对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9]。评价的指标包括课程内容的质量、实践教学的效果、师资队伍的素质等,具体项目包括:督导评教(15%)、同行评教(25%)、学生评教(35%)和企业评教(25%),评教项目中除了传统评教项目外,还引入了企业评教,企业通过在线听课和学校输送人才质量对课程效果评价,将评价指标延伸到人才终端,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六 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

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课程开发中,探索了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课程方案,除了根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还根据企业要求和学生需求在创业中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10]。同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平台可以包括信息发布、在线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便利。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为课程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要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课程开发的长期机制,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交流,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只有双方深入合作、共同投入、优势互补,才能实现课程开发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一鸥,么加利.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新要求与现实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3,(10):36-42,50.

[2] 梁宁森,张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价值、机理及路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2(11):59-61.

[3] 许驰,陈庆章.课堂教学内容重构的原则与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37-143,151.

[4] 刘小杰.烘焙食品行业的人才就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0):231.

[5] 张国良.新高考方案下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0(10):86-87,89.

[6] 赵振乾,王维华,王鹏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城轨车辆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4(2):78-80.

[7] 唐忠,陈春莲,聂坤.校企合作“双元制”创新培养模式探讨[J].领导科学论坛,2015(21):31-32.

[8] 王长林.产教融合视域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1):103-105.

[9] 吕云汉,张敏,张欢,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智能化改革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26-28.

[10] 牛冬.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多元化合作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J].职业,2023(1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