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4-07-30 00:00肖森
婚育与健康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就诊的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以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n=51)与心理组(n=51),基础组采用基础护理,心理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心理组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基础组,存在显著数据差异,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门诊心血管病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心血管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不良事件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outpati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XIAO Sen

C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274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outpati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ho visited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March 2023 were studi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basic group (n=51) and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n=51) using the two-color sphere method.The basic group received basic nursing,and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satisfaction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SAS score,SDS score,quality of life score,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overall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basic group,with significant data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Apply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outpati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Outpati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sychological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state; Adverse event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属于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的疾病之一,与患者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以及心功能下降紧密相关[1]。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与此同时,还应配合使用科学护理干预措施,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从身心调节角度出发指导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治疗,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就诊的102例心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以双色球法分组,基础组51例,男女比例30:21,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4.33±3.51)岁;心理组51例,男女比例31:20,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4.71±3.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数据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组:基础护理。门诊护理人员首先应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临床症状,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护理。针对部分情绪焦虑的患者,应通过疾病治疗过程讲解等方式平复患者情绪,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定时服药,注意健康饮食。

心理组:心理护理。①病例资料收集。对门诊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类型、病程、用药历史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掌握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疾病知识,以此为依据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②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全面了解患者基础信息基础上,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初步判断,并实施针对性护理。针对轻微焦虑、烦躁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应采用温和的态度同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就诊流程,陪同患者进行基础检查,给予患者安全感,并安抚患者情绪;针对严重焦虑、抑郁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通过沟通对患者精神压力、不良心理状态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疑问进行一一解答,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通过合作方式对患者精神压力进行缓解。倾听患者的诉求以及痛苦来源,给予患者被尊重的感觉,从而建立良好的情绪疏通渠道;③放松疗法。不良心理状态会加剧心血管疾病病情。门诊护理人员应在了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产生原因基础上,通过基础知识讲解,将患者对疾病以及健康错误的认知消除,并介绍冥想等放松疗法,保持舒服的身体姿势。有节奏地默念放松等字句,指导患者逐渐将全身肌肉放松下来,告知患者通过放松疗法进行心态调整,将疲劳消除,指导患者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逐渐克服恐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④社会支持。应同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建立紧密联系,指导患者定期参加病友会以及象棋社等活动,融入集体生活中,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对患者精神压力进行缓解,同时在社交活动中通过聊天等方式倾诉自己的苦楚释放压力和情绪,护理人员应适当给予安抚,帮助患者进行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包括焦虑、抑郁2项,分别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价,评分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2)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4项,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每项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两组不良事件对比:包括失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低说明护理效果越好。(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分值分别为90~100分、60~89分、0~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数据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基础组,有数据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数据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基础组,有数据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干预后,心理组失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96%(1/51)、0.00%(0/51)、0.00%(0/5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1/51);基础组失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88%(3/51)、5.88%(3/51)、1.96%(1/5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73%(7/51)。心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基础组,x2=4.8830、P=0.0271<0.05。

2.4两组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心理组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发生率分别为58.82%(30/51)、39.22%(20/51)、1.96%(1/51),总满意度为98.04%(50/51);基础组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发生率分别为49.02%(25/51)、35.29%(18/51)、15.69%(8/51),总满意度为84.31%(43/51)。心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基础组,x2=5.9713、P=0.0145<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多数患者会频繁发生呕吐、恶心、紧缩性疼痛以及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同时在长时间疾病折磨下,会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也会加剧病情,导致过量分泌儿茶酚胺,交感神经遭到刺激,此时患者的血管处于剧烈收缩状态,会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疾病加重的现象[2-3]。由此可见,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门诊护理工作开展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患者的情绪护理。而在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可以弥补传统护理服务的缺陷[4]。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基础上,采用疾病知识讲解、健康意识树立、鼓励参加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不仅可以促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还能够促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调整,这一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以更快地得到缓解,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等都具有促进作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心理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说明采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可以采用真诚的态度获得患者信任,安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采用冥想以及身心放松方式进行不良情绪调节,有助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整。干预后,心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基础组,P<0.05。分析原因,在对心理护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门诊护理人员可以在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基础上,指导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释放不良情绪,调节身心状态,可改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此外,干预后,心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基础组,P<0.05。究其原因,在对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展开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知识手册以及治疗效果良好案例介绍的方式,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缓解,同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同时通过心理调节等方式,降低失眠、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可以从患者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角度出发,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促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促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和生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花荣,温俏睿,余灿清,等.河南辉县地区居民午睡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3,31(3):213-217.

[2] 刘思蕾,李源.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模型的菜单式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嘱遵从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6):714-717.

[3] 田蓓,王娟,吴燕.正念认知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2):237-240.

[4] 李鑫丹,张晓娜,芦鸿雁,等.基于CiteSpace对积极心理学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6):1-5.

[5] 孙欣怡,陈晗,马丁,等.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与拔牙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2):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