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杉
我出生在清水江岸,对于杉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
那高大挺拔的身影,那深深浅浅的枝叶,仿佛是我生活中最亲近的伙伴。而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对杉树的热爱更是深沉而浓烈。
小时候,我常常和父亲一起来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耕作。父亲总是耐心地教导我如何栽植杉树,如何善待它们。童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次次将小小的稚杉苗埋入土壤,然后再漫长地等待它们能够茁壮成长。经过多年的呵护,如今这些杉树已经形成了一片片茂密的森林。
稚杉,即小杉树苗。它是杉树的幼苗阶段,通常在种植过程中养护一段时间后形成。小杉树苗通常具有矮小的身材和稚嫩的树干,但也拥有杉木所特有的浓密翠绿的针叶,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苏轼在《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中也有提及:“湛湛清池五月寒,小山无数碧巑岏。稚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云合抱看。”这些诗句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稚杉的赞美和关注。稚杉,最快十多年才能长入云霄,亭亭玉立于山林之野,召唤着人们无尽的爱意。
清水江岸的人民,世代对于育杉、管护杉树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杉农用心呵护每一棵稚杉,给予它们充足的阳光、雨露和氧气,像父母一样细心地滋养着它们,让它们茁壮成长。从明代以来,清水江畔成千上万的杉农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世代轮续栽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的奇迹和一片又一片杉海的天地。
它们从小小的种子开始,逐渐发出纤细的根系,然后冒出嫩绿的芽,最终长成高大的树木。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婴儿逐渐成长为强壮的青年。我仿佛看到了稚杉的坚强和勇气,它们敢于追求高度,敢于向云霄挺进。无论遇到凛冽的寒风还是遇到狂暴的雷雨,它们都坚守在那里,像是大自然中坚毅的战士,守护着山林的荣耀。
不仅如此,每一棵稚杉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记忆。它们见证了清水江岸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经验。它们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茁壮,记录了我们对清水江孕育文明的深情敬意。
每到春季,杉贩卖杉,杉农种杉,无论是在杉林还是在苗圃,稚杉们在茂密的枝叶中交织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当风吹过,它们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宁静和安逸的感觉。当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穿过稚杉的枝叶,犹如一串串明珠,给整个地区带来了温馨和浪漫。
记得,古代诗人江淹的《杉颂》,他以桐梓和松栝相对照,赞美了杉树的独特之处:“桐梓旧丽,松栝称奇。焉如兹品,独秀青崖。群木敛望,杂草不窥。长入烟氛,永参鸾螭。”这些字句中透露着人们对杉树的景仰之情,也让我对稚杉充满了期待和深情。
每一次走在稚杉丛中,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愉悦和宁静。它们静静地站立在那里,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次走在稚杉丛中,我可以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和韧性。它们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历经岁月的侵蚀,依然屹立不倒。
稚杉,你是我们清水江岸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你们代表了我们的坚强与勇敢,代表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是你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季,你们都挺立在江岸上,用青翠的身姿和树冠为我们遮阴,为我们守护了一方净土。
稚杉,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燃烧的希望之光,你们也是我们清水江畔的绿色符号,承载着杉乡游子的乡愁和记忆。
孤杉
孤杉,在清水江畔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它与其他树木、花草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品质。它们矗立在山脊之上,如同一尊尊山林守护者,默默守望着这片土地。
我出生的地方,是临近清水江畔的一个小村落。在这里杂木林、杉木林和茶树林中都可以经常看到些茕茕孑立的孤杉。它们挺立在山脊之上,高耸入云,与蓝天相连,散发着威严而壮观的气息,凝视着大地的广袤与壮丽。山峰之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使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喧嚣。而当夕阳逐渐西下,山峰上的光芒映照天空,构成一幅绚丽的景色,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我父亲也养护了几棵孤杉,它们被视为寿木的原料。在清水江畔,许许多多的上了些年纪的老人家都自留了寿木原木,这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一棵孤杉的长成,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呵护,才能长成直径过米粗的古杉木。
其实,孤杉的成长之路非常不容易,从一棵小树苗开始,先得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每一次风暴的袭击,都使得它的树干更加坚实。每一次雷雨的威胁,都是它意志的磨砺。只有经受得住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在时空中展示出无与伦比的高度,成为月光下独一无二的存在,才能独自守护着一方土地。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栽杉》:“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威武挺拔的杉树在不同环境中的坚韧和生命力。它的形态雄伟有力,劲叶茂密,高度穿越青天,展现出了杉树的豪情壮举。尽管遭遇严寒的冬天,它仍然保持着生机,不凋落,表达了作者对坚韧和不屈的赞美。而与杉树相对卧的病弱之人也经历了安静而悠扬的日夜,表达出疾病中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思。
“孤茎”得以移栽,《栽杉》正是因为诗人对它的喜爱和钟爱,才将它与“涧底松”相提并论,凸显它们的特殊意义。在“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照下,孤杉更加凸显了它的孤单和坚强。虽然,孤杉有时也会从山中郁郁葱茏的树木变成檐下的一根木条,但它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纯洁和孤独,没有被尘嚣所侵扰。
孤杉能够独森成林,实属不易。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白居易用《栽杉》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抑郁难伸的共鸣。孤杉的成长之路也让我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每一棵孤杉都是独特且珍贵的。
探寻清水江的孤杉,似乎是一次寻找记忆符号的旅程。它们矗立在江岸边,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它们穿越了历史的沧海,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梦想。
孤杉,它们像是时间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它们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它们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仿佛是大自然的见证者和守护者。每当我走近孤杉,我总能感受到一种静谧和安宁。它们高大的身姿让我感到敬畏,仿佛在它们的身边,所有的烦忧和纷扰都可以暂时抛开。它们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吹过,将我带到了一个宁静的天地。
古杉
追溯清水江畔的古杉树,仿佛一部历史的书卷展开在眼前。它们如同在人间漫步的长者,见证了时间的流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在清水江畔的村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古杉的身影。这些古杉树已经活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守护着这片土地。如同元代傅若金在《古杉行题陈兵曹所藏李遵道画灵隐道中二杉图》中的描述:“灵隐道中古杉树,上与云雾相胶葛。李侯一见为写真,霜雪萧萧起毫末。此杉苍茫几百年,鬼物扶持人所怜。贞心岂容蝼蚁蚀,老干或有蛟龙缠。山林万里那得致,见者皆惊栋梁器。暗壁寻常度雨声,晴窗仿佛生秋气。吾闻大厦众力持,此杉谁能久弃之。君不见道边不材木,臃肿百围安所施。”这些古杉树看似平凡,却透露出千年的沉稳和坚韧。
我家门口也有一棵古杉树。几个人合抱之粗,它成了我们村的标志。每当我踏入寨门,看到这棵雄伟的古杉树,我仿佛能感受到它那厚实的力量,让我心安如归。
古杉树不仅是村庄的标志,更是人们内心的慰藉。它们承载着岁月的风雨,见证了村庄的兴衰更替。当我靠近这棵古杉树时,我能感受到它的厚实和稳定。它的树干粗壮有力,仿佛一对坚实的臂膀,可以托起整个村庄的希望与梦想。在古杉的庇护下,村民们感到安心和放心,他们从这棵古树中汲取力量与勇气,继续奋斗和追逐心中的梦想,尽管岁月已经过去,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依旧没有改变。
古杉树也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它给人们提供了栖息和庇护的场所。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茂盛的枝叶之中,村民们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共同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生活场景。古杉树也像一位智者,它静静地聆听着村庄的故事,沉浸在悠久岁月的记忆之中。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村民们的喜怒哀乐,都被这棵古树默默地承载着。
在村里,古杉树与人们的生命紧密相连,彼此渗透,树人合一。它们不仅是村庄的标志,更是文化与传统的象征。在这棵树下,村民们谈天说地,讲述着祖辈们的传说故事,传承着村庄的智慧与勇气。每当夜幕降下,古杉的沉思倒影被月光照耀,宛如一幅幅神秘的画卷展开。村民们围坐在树下,沐浴在清凉的夜风中,倾听着古杉树的低语。这些低语是岁月的交响乐,是历史的呢喃,是村庄的根基。
在古杉的怀抱里,村民们感到了一种深沉的归属感。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孩子,与古杉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经历着众多的故事。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却不乏幸福与喜悦。他们与古杉树一同见证了无数个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与古杉树一同感受着雨后大地的清新,与古杉树一同看着村庄日渐变化的容颜。
古杉树所见证的不仅是村庄的变迁,也是人心的故事。它们看着村民们经历了生老病死,看着他们将梦想逐一实现,看着他们的感激与喜悦。古杉树并非无言的见证者,它们用生命的力量诉说着情感与思索,用自己的树姿和枝干向人们展示着奋斗和坚韧。
古杉树,它们是村庄的灵魂,是记忆的淬生。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古杉树就像是我们心灵的守护者。每当我面临挫折时,古杉树默默地为我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当我迷失方向时,古杉树以坚毅的姿态为我指引前进的道路。它散发出的独特气息,让我感受到土地的温暖与宁静,也让我明白生活的真谛。
站在古杉下,我再次沉浸在它们的爱与力量中。古杉,将继续成为清水江畔的村庄标志,继续见证着岁月的风与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