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的传说

2024-07-29 00:00:00史红霞
初中生写作 2024年8期

关于“龙”,同学们听过这样的传说吗?“龙生九子不成龙”“龙生九子,各司其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指龙恰好生了九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虚数,也是贵数。龙生九子传说的依据则主要来自李东阳《怀麓堂集》之记载。这“九子”分别指: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囚牛,是老大,爱好音乐,性情温顺。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传说龙头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常刻上它的形象。这个装饰沿用至今,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仍刻有囚牛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睚眦(yázì),是老二,传说生得豺首龙身,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中的“战神”。睚眦好杀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增添慑人的威力。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的武器上,从而更显威严庄重。古代帝王们常将睚眦视作能震慑一切邪恶。

嘲风,是老三,形似兽,好险又好望,出现在殿角上的走兽有它的形象。同学们若留心观察中国古代宫殿屋顶檐角处的走兽,会发现这些走兽排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领头的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七只、九只或十只神兽。嘲风常排在第二位。走兽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取意“十全十美”。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辟邪避灾的含义。

蒲牢,是老四,形似盘曲的龙,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据薛淙《西京赋·注》记载,蒲牢本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大的鲸。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妄借此赶走鲸。人们便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者”,即把蒲牢铸为钟钮,而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状。敲钟时,让鲸鱼杵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钟,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狻猊(suān ní),是老五,形似狮子,是一种威武的猛兽。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常用它的形象来装饰香炉。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威武。

赑屃(bìxì),又名霸下,是老六,形似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常是其形象。相传上古时代,赑屃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通河道,为治水做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有赑屃治水的功绩,叫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赑屃虽与龟十分相似,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赑屃还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狴犴(bìàn),是老七,形似虎,好讼好辩又有威力,狱门上那虎头形的装饰门柄便是其形象。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对作奸犯科之人极有震慑力。古时牢狱的大门上常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

负屃,是老八,身似龙,头似狮,好文,专爱书法,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负屃十分爱好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作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和底座的赑屃相配在一起,更显壮观。

螭吻(chīwěn),又名鸱尾(chīwěi),是老九,生得龙首鱼身。相传它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其形象,在古时多被安在屋顶正脊两端,作消灾灭火之镇物。它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汉武帝修建的柏梁殿上。龙形的吞脊兽,口阔噪粗,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便是其形象。

学以致用

龙生九子,各司其职。这一传说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亦寄托着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下面图片分别对应的是哪个神兽?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