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秦人完成了天下统一,大秦帝国横空出世。在秦统一的大战略中,地理不只是山在哪儿、水在哪儿,而几乎成为决定统一进程的关键因素。
当中国历史进入国家阶段,具有真正政治与军事意义且起步于关中的战事,不断进入我们的视线。周人克商、秦始皇统一天下、楚汉之争、北周灭北齐,乃至隋、唐王朝的建立,这一系列王朝的更迭,均属于来自关中的政治集团取代东部政治集团的历史大事件。王朝的更迭与政治集团的交替原本是历史进程中的常情,然而令后人关注的是,不仅胜者向来均起步于关中,且几乎都是曾经的弱者。《史记》中有记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不足五万人进击商纣王七十万人马,进而赢得以周代商的伟业。秦人先祖非子本居于犬丘,因善于养马而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公元前770年护送周平王东迁,再被封为诸侯,并率部从陇右迁居关中,但由于国弱兵衰,商鞅变法之前始终被关东诸侯视作戎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偏居于西部的国家,后来战胜了拥有十倍之地、百万之师的关东诸侯,统一了天下。此后不久,刘邦入关中时属下不足十万,而项羽则率诸侯军四十余万入关,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楚汉相争的结果却是刘邦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北周与北齐相比,仍是齐强而周弱,北齐不仅人口众多、国力强盛,且拥有一支规模远胜于北周的军队,双方对峙,最后的赢家却是北周。这些起步于关中的政治力量都在劣势之下,最终以弱胜强,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其中究竟还有什么力量发挥着作用?
既然所有这些起步于关中的战事不但获胜,且以弱胜强,那么关中自然成为探讨问题的关键。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到:
一支军队出战,不论是进攻敌人的军队或战区,还是到本国的边境设防,都必须依赖这个地方,必须同这个地方保持联系,因为它是军队存在的条件。军队人数越多,对它依赖的程度就越深,范围就越大。
“这个地方”就是作战基地,其价值在于为作战部队提供后勤给养与兵源。作战基地与我们熟悉的根据地具有相似性,均具有战略后方的意义,它不是仅仅服务于一次或几次战役,而是面对长久的战争,且具备政治稳定立足的条件。
显然,“根本之地”与筹饷相关,即具有为作战部队提供物资补给的功能。那么除此之外,就“根本”而论,是否还有更深的含义呢?“根”与“本”最初均指树木之根,引申出来就是政权、国家的政治立足之地。这样的地方不仅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作战部队提供物资保障与兵源,还是政权的核心之地、根本所在,关中平原就是这样的地方。
关中拥有的地理优势,早已体现在古人的讨论中。无论战国,还是秦汉,几乎所有谋士对于关中地理的认识都是共同的。这些谋士本着谋国、谋天下的立场,对于关中地理重要性的讨论集中于两点:
其一,“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的地形。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秦岭以北的渭河冲积平原上,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长20~100公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南有秦岭,北为黄土丘陵山地,南北山地合拢于西部,东有黄河,中部为平原。冷兵器时代,山地、河流都是天然的军事屏障,而关中正好拥有得天独厚的“被山带河”的地理形势。
关中如此“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的地形,正合古人理念中“形胜之区、四塞之国”的地理特征。“形胜”与“四塞”是冷兵器时代的易守难攻之地,“形胜”之地凭借地形对外出击、对内自保,均具备优势。
其二,“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物产。
继秦之后,刘邦同样凭借关中的地理基础赢得了汉家天下。楚汉之争的作战之地不在关中,根据地却是关中。西汉开国后,论及各路功臣,刘邦认为萧何功居首位。与那些浴血奋战、攻城略地的将军相比,萧何虽然无一城一地之功,但在兵源、粮饷供给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贡献。“汉王与诸侯击楚”,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轻身逃跑,萧何驻守关中,不等刘邦下令,即从关中派军队补充兵源,济汉王于困境之中。军中存粮不足,萧何屡屡从关中转运粮饷,救刘邦于乏绝之时。虽然刘邦多次丢失山东,但萧何却常保全关中,以待刘邦回归。楚汉之争中,萧何的济困救乏之功成功地表现了他的治国才能,但关中之地“四塞之国、易守难攻”的地势与“天府之国、物产富足”的物资保障,才是萧何施展才能的地理基础。无论秦、汉的发迹,还是起步于关中的其他重大历史事件,均没有脱离这里“根本之地”的地理优势。
战争的目的在于削弱对手的有生力量并强化自身,远交近攻是为实现“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的目的,秦人远交齐楚、近攻三晋的同时,也将国土从关中伸向韩、魏、赵三国。从地理视角审度这一切,秦人的远交近攻不仅仅扩展了国土,且将地理屏障推至太行山一线。山川是大地上的脊梁,也是用于军事防御的屏障。立足于西部,关中作为“根本之地”,并非孤立存在即能成事于天下,于是面向山东,其外围就是太行山与豫西山地。太行山与豫西山地既是当代地理学家界定东西部的界线,也是古代东西抗衡的战略重地。太行山在三晋土地上,不但成为关中地区的又一道军事屏障,且可通过穿行于山中的道路沟通东部平原地带,利用这一地理形势成功地保证了秦人走出西部,赢得东部乃至天下。
秦统一天下,如同一道波澜壮阔的洪流席卷天下,关中的地理基础与人的谋略共同成就了这一千古伟业。
(摘自《大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