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的夏天酷热难耐,家里没有风扇和空调,空气滚烫得像是着了火。我跟姐姐正躲在门前的树荫下写作业,豆大的汗珠子就顺着脸颊、背脊往下淌。强子背着游泳圈经过我家门口时故意大声喊:“我和舅舅去河里游泳了,河里的水十分冰凉,太舒服了!”强子的话喊痒了我的心,握着笔的我像是全身爬满了虱子,开始坐立不安。
姐姐抬头瞪着我:“爸妈走时一再交代,不许你去河边!”
“今天强子他舅也去,有大人!”我靠过去摇着姐姐的胳膊,“让我去吧,求你了,姐—”
“不许去……”姐姐使劲甩掉我的手。
此时门外的巷道里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吆喝声:“冰棍,卖冰棍了,好吃的冰棍……”
“姐,那我不去游泳了,你能不能给我买根冰棍吃。”我讪讪地仰头看天,“这太阳也太毒了!”
姐姐想了一会儿,居然答应了,她转身回屋去拿零钱:“吃冰棍可以,但冰棍棒要给我。”我知道,姐姐要攒很多冰棍棒玩“挑冰棍棒”的游戏。
那年月的冰棍棒不似现在拇指宽的小木板,都是细长的竹棒儿,竹棒表面被处理得溜光顺滑,吃冰棍时伤不到手。玩“挑冰棍棒”的游戏,最好是两个人,当然三四个人也是可以的,只是人多,冰棍棒也多,挑开的难度就会增加,而游戏的趣味性却降低了。
通常的做法是由参加游戏的人拿出各自的冰棍棒让对方猜单双,依照对错决定游戏次序,当然石头剪刀布也可以。随后每人取出相同数量的竹棒,找一块平整地面准备游戏。只见游戏者屏住呼吸,手里攥紧一把冰棍棒立在地面上(冰棍棒离地或直接甩出去Yr/6XN+Qo2CWJRmI4ffDdg==是违规的),口里喊着“一二三”,手猛然松开,几十根冰棍棒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地上,围观的人都紧紧盯着地上的一堆散开的竹棒,游戏者先从散落的众多竹棒中挑出一根与其他都不挨的,随后游戏正式开始。
依照游戏规则,游戏者要拿这根竹棒开始去挑动竹棒堆中任意一根,一次只能挑动一根,一旦触碰到边上的其他竹棒,就被判定违规,换由对方接着游戏。所以,挑的时候必须仔细观察,有些竹棒看着没危险,可它是跷跷板的一端,你观察不到,贸然行动,那边失去平衡的竹棒就“塌”了。有时为了观察将要挑动的竹棒跟周围竹棒的关系,游戏者不断围着竹棒堆转圈,一会儿从上边俯视,一会儿趴在地上观察,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评估它的安全性。如果那这根看似安全的竹棒其实是上头众多竹棒的支架,若动了那根竹棒,不仅自己会输,而且会给对方留一个好局面。
那时老师是不允许我们把冰棍棒带进学校的,一旦发现,就会被老师没收,老师担心我们影响学习;可张老师对我们书包里的冰棍棒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挑冰棍棒”的游戏不仅可以养成我们细致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后来有一次课间,张老师还和我们比赛挑冰棍棒呢。他边挑竹棒边给我们讲解:“你们看这五根竹棒,个个都不挨,可它上面压着一根竹棒,最关键就是要移走这根竹棒,可这根竹棒又被另外两根牵制着,所以得先解决最上面的这两根……”张老师边跟我们分析边抽丝剥茧般地把竹棒都一一挑出来,看得围观的同学们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