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在癌症中的发病率极高,当患者被确诊为肺癌时,第一反应是无助和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其实不必惊慌,当今的医疗技术在治疗肺癌中有着极大的突破,肺癌已经不再是无法医治的绝症。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就会了解怎样科学治疗肺癌。
一般在确定了肺癌的分型、分期以及病理类型后,基本就能确定治疗的最终方案了,而不同的分型、分期以及病理类型均有不同的治疗方案,现在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进行区分治疗。
放疗是一种治疗癌症局部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借助高能射线将肿瘤细胞杀死,此种方式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肺癌患者,早期或者晚期均可,还是治疗和预防肺癌转移的关键措施。常见的放疗类型有以下两种。
SRS是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借助计算机以及几何原理来对靶区进行精确定位,剂量相对集中,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伤害。
WBRT属于全脑放疗的一种,整体大脑均为靶区,旨在对大脑中潜存的癌细胞进行有效抑制,通常在SRS干预后进行使用。此种方式应用存在相应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放射线会对正常脑细胞造成损伤,从而致使患者出现记忆或者认知障碍。
那么,哪类患者可以使用放疗干预呢?一般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为常见,比如,晚期患者通过放疗来疏通气管,晚期进行局部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或者不愿意进行手术干预的早期癌症患者均可以通过放疗进行干预。由此可见,放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不管是在脑转移治疗和预防、癌症广泛期或者局限期,均有重要作用。
在肺癌治疗过程中,化疗较为常见,此种方式主要是借助化学药物来对肿瘤进行杀灭,此类化学药物一般是通过影响基因来对肿瘤进行抑制和杀伤。化疗药物具体的分子结构与合成DNA原料十分接近,由此肿瘤细胞会错用材料难以顺利合成新DNA。此外,化疗药物对于DNA复制中的任何步骤均有影响,从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
那么,哪些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来进行治疗呢?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方式,其对于血液循环中残存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较大,此种方式主要在小细胞肺癌以及鳞状细胞癌中应用较为广泛。而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且无法使用手术切除的患者,一般联合放疗进行干预,常见的有序贯放化疗以及同步放化疗等方式。后者一般是两种治疗手段基本同时进行,这样会给肿瘤带来最大打击,但是因为同步放化疗需要较高的医疗条件,因此大部分均使用序贯放化疗进行干预,序贯放化疗主要是化疗以及放疗两种方式交替展开。
最早临床治疗肺癌主要以手术方式为主,大部分患者认为只要切除肺部肿瘤,就能够完成治疗,但不是每一位肺癌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属于局部治疗的一种,一般在肺癌的早期治愈率会较高,手术治疗原则主要是对肿瘤进行完全切除,尽可能地不伤及正常的组织。由此,肺外科手术一般有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以及楔形切除等四种,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这也是全身性的一种治疗方式,药物会随血液流淌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一般通过靶向治疗的病人主要为中晚期阶段,此时患者体内已经出现了癌细胞的扩散,可能会出现远处多器官转移、邻近淋巴结转移或者存在若干病灶。靶向治疗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的难度,术前、术后均能够进行辅助治疗,一般确诊为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患者均推荐靶向治疗。
这属于一类新型的治疗方式,要想提升免疫治疗的效果,患者需要具备以下几点:DDR(一种独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KRAS(一种原癌基因)以及TP53(一种转录因子)突变,DNA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高,肿瘤突变负荷高,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以及驱动基因阴性等因素。
患者只要具备上述疾病特征,通过免疫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有效人群并不重合。免疫治疗干预的患者一般具有肺鳞癌或者抽烟等特征,该类患者一般没有任何可用的靶向药物来作为驱动基因,其肿瘤细胞主要以无法修复、基因结构不稳定、突变性较多等为特征。这类肿瘤细胞所产生出来的蛋白质十分特别,一般只要对PD-L1作用进行解除后,很大概率会被免疫细胞轻松识别。
总体而言,PD-L1是免疫治疗的关键性标志物,其表达越高则表示免疫治疗疗效就越理想。免疫治疗方式也是当前大部分肺癌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不管是在鳞状细胞癌、小细胞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还是和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进行干预,整体疗效均十分理想。
随着临床对肺癌的深入研究,近些年除了传统的放疗、化疗以及手术等方式以外,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均给广大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生的希望和选择。大家要知道的是,肺癌绝不是靠单一的治疗手段来进行干预的,而是需要综合各种治疗方式来针对不同分期的病情进行控制,由此才能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