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初中部青年英语教师梁洁仪在英语微项目学习中引导学生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助学,为人工智能时代运用AIGC从事创造性学习闯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实践之路,具有“破冰”意义,值得我们分析得失,以便教学融合人工智能优势,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先说所得。这次尝试,结合点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长处与英语输出中的短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长处是它的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它所能提供的数据量远超人脑存储,而且速度奇快。缺陷在于大概率,它的答案带有浓厚的猜测色彩,有因猜错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之嫌。
梁洁仪的探索取长补短,避开了“猜测”的局限,选择了为语言“输出”提供单词方面的即时帮助,因而能满足学生在微项目学习中的语料输出所需,在拓展词汇量(含短语)、引发学习兴趣、勇于在竞演中展示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再说不足。从梁洁仪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操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我注意到,微项目学习方案“(3)参考词汇:当遇到不会的单词或英文表达时,请利用平板电脑里‘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进行AI对话聊天”的提示并不精当。这导致有学生把想说的整句话都询问“大模型”的结果。假如改为“当遇到尚无法用英语表达的词语时,请向AI询问‘某某词语用英语如何表达’”之类的话语,就能在相当程度上避免整句询问大模型的“偷懒”行为和指令不精确等问题。
梁老师提供的小组展示很有意思。第一组是运用AIGC最理想的,教师也不免沉浸其中。第二组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创编情节,教师没有觉察,错失得到指导的机会。
可见,在AI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必不可少。教师仍然需要修炼“胜似闲庭信步”的功夫,以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适时指导,切不能像往常那样沉浸于自己心仪的学生行为中而忽视关照全员。持之以恒不断修炼,教师“指导”就能游刃有余,学生运用AIGC的本领也会突飞猛进。
梁老师的初试还发现了有必要处理好“利用AI获取精确信息”与发展“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这提示我们:在指导学生从事英语微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应适时讲清项目成功的前提是想象创新,没有想象创新就没有期待的精彩;在此基础上,当遇到无法用英语表达的词语时,输入“某某词语用英语怎么写、怎么读”之类的问题,让大模型助力学生用英语遨游在创意的天空。
英语微项目学习初试AIGC为我们提供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教学的新视点,我们期待更多学科教师创造AIGC应用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