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

2024-07-23 00:00:00
环球慈善 2024年2期

2月25日,娃哈哈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去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质朴实干的作风让人印象深刻,他管理企业的思想和理念也影响了后来者,马云、雷军、周鸿祎等多位企业家纷纷发文悼念。

这位三次问鼎福布斯排行榜的“中国首富”,对公益慈善也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2013年他在接受有关记者采访时曾强调,企业家要做量力而行的慈善,“有的企业家靠贷款去做慈善,到时候企业做失败了,银行的账还不上,反而成为社会的负担”。他认为,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更多人致富是最大的慈善,“真正的慈善是帮助弱势群体富起来,这是最根本的”。

做量力而行的慈善,做好企业才能做好慈善……这些观点放到今天,依然是企业家做慈善的核心和根本。无论作为企业家还是慈善家,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图·视觉中国一代“宗”师。

凡人首富

2月25日,娃哈哈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这位42岁白手起家、3次问鼎“中国首富”的浙商劳模,不仅是商界的传奇人物,更是一位满怀爱国之心、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在宗庆后为自己传记写的序言里,他把自己称为一个凡人。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一个大时代;更幸运的是,我获得了一个机会,缔造了一家公司,并且因之而成为‘中国首富’,得到了价值的实现与认同。”

一生办一个企业

成就一个传奇,从来不会太晚。

在离西湖不到两公里的清泰街160号,有一栋6层灰色楼房,前面是个不大的院子,就是娃哈哈的旧总部。

夹在居民楼之间,几棵大树掩映,这栋不起眼的小楼,是宗庆后出发的地方。

时间拨回1945年,宗庆后生于江苏徐州(也有说宿迁),幼年时随家人迁居杭州。出生草根,家中兄妹5人,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念完初中就开始四处打工。

从种茶、割稻,到垦田,再到挖盐、晒盐,他18岁到33岁的青春时光,大多在舟山和绍兴的农场度过。

1987年,改革开放后,42岁的宗庆后借债14万,承包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这就是娃哈哈的前身。

宗庆后成了经销部的“总经理”,向小学批发文具纸张、拖把笤帚和饮料。虽说是经理,他得蹬着三轮车,在大街小巷送货,一分一厘地攒钱。

多年以后,宗庆后谈起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创业时已经42岁,“太晚了,感觉时间每天都在追赶着自己”。

1989年,他创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凭借对儿童市场的眼光,和一双跑不烂的腿,娃哈哈营养液一炮而红。

当时,营养液在全国畅销,只有100多名员工的娃哈哈,产能严重不足。

为此,宗庆后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兼并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

仅仅3个月,宗庆后上演了一场“小鱼吃大鱼”的奇迹,娃哈哈利用产品和市场优势,迅速盘活了罐头厂存量资产,实现了扭亏为盈。

跑在市场前面,要有果决和勇气。

1996年,宗庆后大胆转型,转战瓶装纯净水。靠一句“我的眼里只有你”,广告传遍中国,娃哈哈纯净水攻下大半个中国市场。

甜味汽水刚刚开始风靡,宗庆后嗅到了机遇。1998年,历经上千次改进,娃哈哈研制出“非常可乐”,这一记惊雷,让娃哈哈冲出了国门。

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AD钙奶、营养快线、八宝粥等产品,成就了一代人的记忆。跟着时代走的娃哈哈,在市场巨浪中屹立不倒。

200多个品种的产品线,全国80余个生产基地,让娃哈哈成了巨型航母,宗庆后成了“饮料大王”。

2010年,宗庆后以534亿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排行榜,成为“中国首富”。随后,他4年间又3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

2023年末,娃哈哈办公总部搬迁至新址,从清泰街迁移至钱塘江畔的新大楼。屹立了37年的清泰街小楼,完成了历史使命。

在低调的小楼办公30多年,宗庆后曾谈到它:“我从这里出发,走向辽阔的远方,这种辽阔甚至超越了我的想象、他人的想象,超越了财富、成功和荣耀本身。”

对这栋楼的感情,像极了他对娃哈哈的感情:“我这一生就办了这一个企业,一生的事业就是这个事业,所以我很珍惜它。”

一辈子不退休

旁人很难想象,上了70岁的宗庆后还在第一线。

古稀之年,宗庆后依然每日忙碌,对他来说,节假日是不存在的。多数时间,他直接住在公司,早上6点多起床,从7点工作到晚上11点。工作几乎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在娃哈哈,老板的勤奋人尽皆知。比如他批阅报告从不过夜,出差、生病时也不例外。他习惯看纸质版,每次出差,随行人员都会带上一个小打印机、A4纸和墨盒若干。

当年流传一句话,“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娃哈哈”。这背后,是宗庆后年均出差200天,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熟悉每一条产品线、每一份广告。

即便当了首富,宗庆后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常年穿一件夹克,一双布鞋,在食堂吃饭。他曾打趣说,“我一年开销不到5万元”。

2016年12月,有网友在G2365高铁上偶遇宗庆后,让人惊讶的是,他跟大家一样,坐的二等座。老爷子还逗身边的小朋友开心,一点也没“首富”的架子。

2017年3月,又有网友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拍到宗庆后,独自一人拉着行李箱在候机大厅候机,坐的还是经济舱。

宗庆后在《朗读者》节目中,曾这样回应:

“他们认为我有钱了,就应该坐比较高级的舱位。我认为不应该这样,我出差总是一个人,也不需要其他人陪着。我在创业时提出的企业精神就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人家看不起我们,我们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到最后要让人家看得起我们。”

“工作狂”“老黄牛”,这些标签陪伴了宗庆后一生。大家希望他安享晚年,但他不肯,说要干到90岁,还一直坚持创业时的干事风格。

76岁那年,他还取得了基金从业资格证。消息一出,很多年轻网友感叹:太励志了。

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了12个字:“专注主业、小步快跑、不断创新”。

“专注主业”四字,说来轻巧,但分量很重,它考验一个人的定力和耐性。

去年,78岁的宗庆后站了出来,几番公开表态:有信心、有希望,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2023年,娃哈哈主营业务的营收与利润实现双增长。女儿宗馥莉已站到台前,他表示:“我应该不会退休,但是会退居二线,让年轻人在前面冲锋,我在后面看着,走偏的时候扭转一下,出点主意。”

2023年12月,宗庆后、宗馥莉出现在娃哈哈集团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上。

一个不上市的信念

对做企业来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守的是一片疆土,更是一个信念。

当赚钱已不是目标,他说:“我的梦想是做守护百姓健康,造福于百姓的百年老店。”

他还说,饮水思源,涌泉报恩。要尽力回报改革开放,让更多的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

如今看来,宗庆后的回报方式,属实有些“朴实无华”。

除了做慈善公益,连续30多年,他请员工吃年夜饭,年年发红包。他总说,要给员工加工资,要让年轻人有房住。

娃哈哈发起奖金来,让谁都羡慕。最近几年,娃哈哈年年发6亿元年终奖。去年8月,因为业绩增长,宗庆后又向全体员工发放额外奖励,总金额超千万。

2019年,杭州的娃哈哈老罐头厂拆除后,宗庆后四处奔跑,为员工争取在原址上建起千套廉租房。

有人觉得,宗庆后太笨,为何不上市,如果上市了,拿到更多钱,公司就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娃哈哈创业30年来都不上市,不仅不上市,还一直不融资。

宗庆后有不上市的底气。娃哈哈在银行存了上百亿,足够多的现金流,是他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

这种不被人看好的“笨办法”,却像一根定海神针,穿越了经济周期,稳住了企业底盘。

“上市就要给股东负责任。如果最后股票跌了,让老百姓损失大笔钱,我觉得也不合适。”宗庆后说。

近年来,娃哈哈一直很稳,这种稳在部分人眼中,是保守、是过时。

其实,娃哈哈是潮流的追随者。宗庆后直播过,也知道微博、小红书,他喜欢和公司里的年轻人交流。“什么产品爆红,什么东西火,他们都会告诉我。”

和年轻人一样,宗庆后也保持着了解新生事物的习惯,看似“慢半拍”的他,却有自己的准则。

“一个产品爆红,红过之后就没有了,这个东西不长久,最重要的还是产品质量要过关。”宗庆后多次提到质量、诚信,在他眼中,质量才是产品“长红”的关键。

回顾一生的成就,宗庆后曾这样说:“我这一生就创立了一个娃哈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的眼中也就有一千个娃哈哈。但对于我来说,娃哈哈只有一个,它是我的整个人生,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一个“公益传奇”

正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所言:

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卖过冰棍、做过农活、修过大坝,甚至割稻、烧窑、开山的普通人。

他也是一个从底层崛起的“平常人”:凭借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分别于2010、2012、2013年三次登顶中国内地首富。

他更是一个“公益传奇”,个人生活低调简朴,身着旧衣布鞋奔走投身于公益事业一线。

从创业之初送八宝粥给困难群众、为残疾人举办百家大义卖活动等他口中“力所能及的善举”,再到由他带领下、娃哈哈集团也在公益慈善领域做出过积极贡献,他的一生也与公益”“慈善”“爱心”“善行”牢牢绑定,即使在他逝世后,他的公益善行依旧在中国大地上发光发热,酝酿着无限的美好与希望。

宗庆后说:“我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让员工安心工作、舒畅生活,为国家多创造利税,为民族富强尽绵薄之力,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责任。”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办企业就要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理念,始终弘扬“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的社会道义,对口支援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而不遗余力。

1994年开始他在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创办饮料生产基地,并从一开始即明确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针,走上了实业投入、产业振兴的路子,并组织公司最有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干部员工投身西部大开发,保证了西部、贫困地区企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2021年底,他带领娃哈哈在全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17个省市,投资87亿元建立了76家分公司,直接吸纳就业13000人,有力拉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带动了其他企业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办厂,帮助当地走上致富之路。

作为一个从校办工厂起家的企业家,多年来,他持续关注下一代的成长,从捐资建设基础设施、设立奖学金到加大教育扶贫投入,至今累计资助教育事业已达4.7亿元。

2007年起,他带领娃哈哈集团先后捐赠635万元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援建了23所希望小学、100个阳光操场。2009年投入200万元启动“爱心支教大行动”,面向全国招募了100位志愿者赴川、黔贫困地区支教;2012年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娃哈哈营养快线一瓶一分“筑巢行动”,帮助贫困地区儿童解决宿舍之困,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自己的温暖床铺,捐赠近3000万元,援建8省、26县、52所学校;2021年6月,在浙川结对帮扶的背景下,他又亲自带领娃哈哈考察团赴甘孜实地探访支援诉求,向当地学校捐赠的324台电脑和28台教学一体机便陆续抵达,被甘孜当地称赞为“娃哈哈速度”。

2000年,杭州市第一次举办“春风行动”,宗庆后先后捐款约1.246亿元,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及特困家庭解决生活问题。从2011年起,宗庆后设立了“娃哈哈·春风助学”专项资金,至今累计专项金额已达1.1亿元,帮助5万多名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宗庆后及娃哈哈集团在国家和社会遇到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时,总是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共渡难关。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向灾区捐款捐物1500余万元;2010年西南旱灾,捐款850余万元;2013年雅安地震,紧急运送百万瓶水、饮料和八宝粥,并捐赠1000万元支持受灾居民重建家园;2020年1月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捐赠现金1500万元及百万瓶价值超800万元的饮用水、八宝粥等,支援战“疫”。

2009年,宗庆后投入1000万元创建“娃哈哈慈善基金会”,以“大爱无疆,泽被社会,让爱无所不在”为宗旨,专门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运作,让娃哈哈的公益行为能够持续发展。在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2021年河南洪灾、四川泸州地震、山西暴雨洪灾等多次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面前,娃哈哈慈善基金会尽其所能向受灾人民和地区捐资捐款,为受灾地区及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截至2024年1月,已累计助学、助孤、助老、助残超7亿元。

在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上,他不提倡把财富直接施以困厄者,认为那样只会助长受助者的懒惰情绪。对于慈善,他坚持要打造致富平台,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但有两种情况除外,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问题出现时。

近两年,宗庆后迅速加大慈善力度。有一要求匿名的财经观察家表示,宗庆后这两年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频率急剧增加,大有超过出席商业活动的势头。除去“扶贫式开发”、打造利益共同体让各方都受益外,宗庆后也布局一些常规慈善项目。

此外,除了加大力度,宗庆后也开始注重监测慈善效果。放到几年前,他对此不甚关注,导致“有的时候善款拿去了,具体用到什么地方我却不知道”。

现在,娃哈哈累计捐赠了23所希望小学和100个阳光操场。每捐赠一所希望小学,宗庆后都会让公司动员当地消费者去监督希望小学的建设进展和质量。

2023年年底,宗庆后在给娃哈哈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封与君共勉的公开信也成为他人生的告别信。一代传奇,终究会有落幕的一天。但他的故事,奋斗不停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去追逐梦想,去创造未来。

综合:钱江晚报、公益时报、凤凰网、中国慈善家

传奇人生

“一千个人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人的眼中也会有一千个娃哈哈。但对于我来说,娃哈哈只有一个,它是我的整个人生,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宗庆后曾如此评论娃哈哈对其个人的意义。而其充满传奇的人生,则更为令人敬仰。

1945年出生,自幼颠沛流离

宗庆后出生在1945年的冬天。他自幼便随父母颠沛流离。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虽成绩优异,却终究因家境困窘,在初中毕业后担起长子之责,走街串巷,叫卖爆炒米、煮红薯挣钱贴补家用。

少年时光在寒冬酷暑里溜过指缝,直到1963年,舟山马目农场招收杭州知识青年的消息传来,18岁的他抓住了这根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马目农场是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本是关押犯人的劳改所,被称为“舟山西伯利亚”。农场里的日常工作就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不是挖沟修坝,就是拉土堆石,大多数城里来的年轻人都难以承受,有人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哭,还有人索性当了“逃兵”。18岁的宗庆后却选择了默默忍耐,还被评为舟山地区的“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一年后,因农场收缩,宗庆后又辗转到绍兴茶场,种茶、割稻、开山打石,如此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一干就是14年。

1978年,33岁回城顶职

1978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元年,在经历了15年的下乡劳动之后,这一年,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接替退休的母亲,进了杭州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从此在校办工厂工作了10年。

正是这段经历的磨炼,为他以后从零开始创办娃哈哈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校办工厂的10年间,他做过推销员,也办过电扇厂、电表厂。他曾蹬着三轮车到处送货,背着几台落地电扇挤在绿皮火车上,在天涯海角斗智斗勇追款讨债,在简陋的招待所里打地铺,在广交会大门外摆地摊。

“我用脚来丈量中国的市场,深入到穷乡僻壤、犄角旮旯,‘中国市场地图’就是这样在水里火里、摸爬滚打中摸透的。”后来,宗庆后将之称为创办娃哈哈的“秘密武器”。

1987年,42岁创业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记得那一天的情景:198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杭州的小巷子里见不到人影。我骑车出了家门,去干一件有些冒险的事情——靠借来的14万元钱,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宗庆后说的,是承包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那14万不敢全部用完,只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

这一年,是宗庆后的人生转折点。利用学校渠道,宗庆后揽了不少代理经销的生意,其中就有一种名为“中国花粉口服液”的营养品。这种口服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一定效果,但价格偏贵,宗庆后主动找到厂家要求提供简装品。降价后,“中国花粉口服液”变得供不应求,厂家的生产能力告急。宗庆后趁机说服杭州计委筹建起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并征得原厂家同意上了一条灌装生产线。

1987年11月底,日产量达一万盒的灌装车间在上城区清泰街160号落成,当年实现销售总额436万元,上交利润22.2万元。到1988年5月,原来小小一间校办企业经销部净资产已超800万元,员工壮大到了130多名。

此时宗庆后不再满足于代销,且消费者开始担心花粉液中含有性激素,他决定尽快开发自己的产品。当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为原料的营养液制成后,1988年6月16日,宗庆后在《杭州日报》刊登广告有奖征集产品名。从“素”“精”“宝”等字眼中,宗庆后挑中了“娃哈哈”三个字。此后,“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火遍大街小巷。

1991年,娃哈哈集团正式成立

1989年,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创建,宗庆后任厂长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即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企业产值、销售额、利税、利润等经济指标呈直线增长,企业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1991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仅有100余人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在杭州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以8000余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拥有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

也是在这一年,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在宗庆后的执掌下,3个月后,原本亏损4000多万的杭罐厂就扭亏为盈,销售收入、利税增长了一倍多,第二年销售额就达4亿元,净利润7000多万元。

1994年,首创联销体系

在娃哈哈创立早期,其采用的是传统的“赊销”模式发展经销商,即厂家先发货,经销商后付款。这也使得娃哈哈早年间时常被拖欠货款,“讨债”成为了娃哈哈团队的日常。

1994年,宗庆后在经销商大会上提出了“联销体”,要求一级经销商必须提前交“保证金”,每个月结清货款后,娃哈哈再继续发货。销售结束后,娃哈哈返还“保证金”,并给经销商返利。他还制定了严格的价差体系。每一级经销商都必须严格执行对应的销售价格,实现“大家都有钱赚”。

1996年,娃哈哈纯净水诞生

1996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有经济学家曾认为,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是宗庆后搭建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砖。同年,宗庆后开始担任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常务理事。

也是在这一年,娃哈哈集团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世界500强、位居世界食品饮料业第六位的法国达能集团等外方合资成了5家公司。改革开放以后,世界各大饮料品牌都在逐鹿中国市场,软饮料市场中占比最大的碳酸饮料市场却一直被可口、百事占据。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国内8家饮料厂被挤垮7家,坊间留下了饮料界“水淹七军”的说法。

娃哈哈与达能集团的合作,在之后引起著名的“达娃”之争。

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2003年3月,宗庆后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此后,到2017年,宗庆后连续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各类议案和建议197条。

在2017年的专访中,宗庆后认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必须要敢言、直言、善言,原则就是要“敢说真话,反映实情”,那年,他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各类建议14件。

2007年,“达娃”之争

2007年4月,《经济参考报》以《宗庆后后悔了》为题独家报道了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发出后,由此引发了达能与娃哈哈的激烈交锋,以及众多媒体的跟进报道。据新华社2007年6月报道,宗庆后致信法国达能总部,宣布辞去娃哈哈与达能合资的39家公司董事长职务。

“达娃之争”直至2009年9月才画上句号。达能发布公告,与娃哈哈达成友好和解方案。作为和解方案的一部分,达能和娃哈哈将终止其现有的合资关系。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娃哈哈重回宗庆后手中,娃哈哈也在其带领下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0年

“布鞋老总”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善贾”的杭州人》中描述20世纪90年代与宗庆后的见面:他长着一张典型的杭州人的脸,方正、温和而缺乏特征。他讲起话来有点害羞,当他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唯一的表示就是不断地给你递烟。恐怕连宗庆后本人也不会想到,他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人,会在后来成为中国的“首富”。他成为杭州城里继胡雪岩之后的另一个“首富”。

宗庆后家族从2010年首次登上胡润全球百富榜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的宝座开始,4年间3次问鼎首富。

近几年,宗庆后在富豪榜依然榜上有名。比如,2022年11月,他以69.5亿美元财富位列《2022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45位。2023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宗庆后以950亿元的财富位列第31位。

与此同时,宗庆后又是个“布鞋老总”“平民首富”。宗庆后曾在采访中谈及自己的“财富观”:“我现在算是有钱人,但我认为钱还是社会的。”“让老百姓对你的企业满意。有财富还帮助更多人共同富裕,企业家的财富才会受尊重。”

2014年,业绩遭遇挑战

有媒体指出,在互联网经济席卷世界,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零售等一批新概念的冲击之下,娃哈哈这一传统的民族品牌似乎显得有些“落伍”。

对此,宗庆后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娃哈哈“落伍”了,而是因为网络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2014年关于营养快线、爽歪歪“风干后变凝胶”“导致白血病”“含肉毒杆菌”等一系列网络谣言迅猛传播,引发了消费者对娃哈哈产品的恐慌情绪。而这两种产品恰恰是娃哈哈的两大主打产品,单是营养快线一年的销量就达到4亿箱。

自2014年后,娃哈哈的业绩陷入了断崖式下跌。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其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720.43亿元,但而后几年,均未超过500亿元。

在近几年的采访中,宗庆后又指出娃哈哈衰落的原因是缺少创新,成立30余年来,娃哈哈打造了多款经典畅销产品,但另一方面,娃哈哈又过度依赖老牌的大单品。

近年来,虽然娃哈哈频繁创新,推出了低卡果味茶饮、无糖茶、气泡水等多个新品,但都未能接棒“老三样”(营养快线、纯净水、AD钙奶)。随着低糖、无糖概念的兴起,娃哈哈的老牌产业也在因为高糖而受到冲击。

2016年,与马云的虚实经济之争

2016年年底做客《对话》节目时,宗庆后剑锋直指马云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表示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几天后,马云在出席“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时,主动谈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马云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是对立关系,企业家切不可活在昨天,抱怨明天。实体经济只有经历住新科技的挑战、转型和创新的洗礼,才能面对明天的太阳。他认为,企业没有实体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坏企业之分。“我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未来的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有创新的实体经济。但是我们必须淘汰那些落后的生产力,如果没有这种定力,我们还会回到昨天,而且很有可能没有办法面对明天。”

至于被哇哈哈董事长批评的“五新”提法,马云呼吁企业家必须学习和思考,“不是技术让你淘汰,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是不愿意学习、自以为是让你淘汰”。

但两人并未因此决裂,反而越走越近。2017年9月,娃哈哈与阿里牵手,共同推出共享服务信用亭,双方优势互补。

时过境迁,两位浙商代表人物孰对孰错早已无人问津,但宗庆后对于发展实业的执拗却在那一次争论中体现无遗。

2018年,宗馥莉进集团工作

2018年,宗馥莉进入娃哈哈集团工作,担任品牌公关部长一职。在外界看来,这是宗馥莉正式进入“接班人”模式的标志。但其实,这并非宗庆后的直接委任,而是宗馥莉主动请缨的结果。“其实不是我爸任命我,是我自告奋勇去的。”宗馥莉在一档节目中解释,“就是希望我出去的时候人家跟我说,我发现你们品牌变年轻了。”

进入娃哈哈集团后,宗馥莉将“年轻化”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为了贴近年轻人,宗馥莉一上任便换掉了担任娃哈哈20多年代言人的王力宏,换上更年轻的许光汉。在宗馥莉的主导下,娃哈哈推出AD钙奶心月饼,与钟薛高推出联名款未成年雪糕,与泡泡玛特推出联名款pH9.0苏打水,同时打进电竞圈,和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官方及战队合作。

2017年6月5日,浙江杭州,王力宏出席“守护纯净”全国歌迷见面会。自1996年起,王力宏开始担任娃哈哈的代言人,直到2018年,宗馥莉上任娃哈哈集团公关部部长,换掉了这位当了20年的代言人。

2021年

76岁获得基金从业资格证

2021年8月,时年76岁的宗庆后获得基金从业资格证,从业机构为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网友直呼“太励志了!”

值得注意的是,宗庆后获得基金从业资格的方式为“资格认定”,虽然这意味着其并不是通过参加大家熟知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而取得,但也意味着,宗庆后的投资经验足以获取的基金从业资格。此前,基金业协会曾出台政策,对从业年限、退出项目数量、管理资本量等条件符合要求并有相关材料证明及推荐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无需通过考试,即可申请基金从业资格认定。

而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宗庆后曾经表示:“我从小家里也比较穷,而且我读了初中就没有读了。尽管我管了这么大企业,我感觉有的时候文化知识也不够用。当然后面也在不断学习。”

2021年,卸任娃哈哈总经理

在2021年即将收尾时,宗庆后卸任了娃哈哈总经理一职,而他在这一职位上已干了30余年。与此同时,娃哈哈集团宣布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

对于卸任总经理一职后的体验,宗庆后称,轻松了很多。他还表示,宗馥莉比他还厉害,在这次年终考核中他们(员工)对她都很服帖。

尽管如此,这些年,宗庆后始终没有选择退休,握着舵的手一直没松开。2023年,在央视财经的《对话》节目中,他还表示:“自己应该不会退休,而是退居二线,让年轻人在前面冲锋,自己在后面看着,走偏的时候扭转一下,出点主意。”

2023年12月

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宗庆后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23年12月12日至14日举行的娃哈哈集团“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他仍担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但在会议期间并未作发言,仅为优秀经销商代表进行颁奖。据媒体发布的一则视频显示,宗庆后在出席集团活动时状态良好,现场还发言鼓励后辈:“年轻企业家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要往(各方面)多看。”

宗庆后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及要把娃哈哈做成百年老店,“不可能我完成得了,最起码还有两代人才能完成一个百年老店。所以我现在也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也进行流程改造,(实行)岗位责任制分级授权。以前是‘人治’。现在希望以(员工)自主来管理这个企业,让员工知道,他该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东西不该做。然后慢慢这些养成习惯,我认为这个企业就能正常运行了”。

经典语录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几个标准应该是:企业是否依法纳税了,是不是为社会创造了有价值的产品,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员工身心发展的需求。第一条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第二条是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第三条是对自己的员工负责。

●做企业不仅要讲经济效益,还要讲社会责任,而对企业来讲,能够健康发展、创造就业、缴纳税收、善待员工就是履行社会责任最主要、亦是最好的方式。

●一家真正成功的企业,不应该只埋头搞事业,也应该心忧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应该只有事业心,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民营企业的梦想,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的人,为国家多作贡献;二是让社会进一步认可我们,尊重我们。

●饮水当思源,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地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为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这样我们的财富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这也是我们的人生意义和办企业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我们要勇担重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踏上新征程。

●作为企业家,我担负着社会责任。这份责任,有对员工的,有对消费者的,还有产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上的人,让我停不下来。

●企业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发挥作用。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民营企业家有责任、有义务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领员工发展企业、报效国家、反哺社会,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民营企业家要有正确的财富观。拥有财富,自己能够消费的只是一小部分,剩下的钱到底还是社会的。我们的财富还是要用来再去创造财富,再去解决就业,为国家缴纳税收。这样,大家共同富裕的时候我们的财富才会安全,我们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有幸成为先富者,但是这些财富除了个人消费之外其实也都是社会的。大家应该改变一下财富观,先富起来的人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后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小康生活。

●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慈善,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道路。许多人仅仅认为给有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捐钱捐物才是慈善,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一次性救济虽然形式上很好看,也能吸引社会的关注,但效果却无法持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大家能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到这些条件艰苦、基础薄弱的地方去投资,同时带去新技术、新设备、新观念,让当地的经济逐步发展起来,让更多的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更有尊严地获得财富,这才是企业家最大的慈善。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因此,我们在富裕之后不能忘记一句话,“先富帮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已经富起来的人更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要提高员工的收入,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关怀员工,让员工生活得更好,让他们对于生活充满积极的向往,得到员工支持、拥护和爱戴的企业才能良性循环和发展,才能谈及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要让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提高员工的收入、增加员工的福利,让员工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只有员工的小家安稳幸福了,才能发展企业这个大家,最后能够报效国家。

●企业的成功应当建立在保障员工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福祉的和谐共生,不应过度追求效率而忽视员工权益。

●我一直坚信,达则兼济天下,才能让财富得到尊重,办企业就要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企业要通过产业振兴、公益事业等方式助力社会的共富,并且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不能忘记我们的员工。

●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企业如果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要勇担责任与使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之下踏上新征程,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企业要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通过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模式,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企业在专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我始终认为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是“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我们需要从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位一体”建设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亦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希望各级政府、企业、学界、科技界、新闻界和广大公众等各方都能凝心聚力,从理念、价值观进一步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从而推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源于责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