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2024-07-23 00:00:00
环球慈善 2024年2期

2002年2月1日,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获得第二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被称为我国印刷技术的第一次革命。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被称为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始成为商品进入市场。1987年《经济日报》率先采用“华光”三型激光照排系统,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如今,我国的书刊和新闻出版业空前的繁荣,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来源|党史网

1951年2月2日,话剧《龙须沟》首演

《龙须沟》是老舍的经典话剧作品,1951年2月2日首演。“先有《龙须沟》,后有北京人艺”。回望新中国的演剧史,话剧《龙须沟》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式作品。它是老舍和焦菊隐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并合作的第一个戏,更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剧风格。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人艺官网

1994年2月3日,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

1994年2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修改职工工作时间为平均每周44小时,自1995年5月1日起调整为平均每周40小时。新工时制度施行半年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新工时制度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来源|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1956年2月6日,推广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为配合推广普通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加快步伐,研制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6年发表了供讨论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经修订和反复审议后,1958年2月11日被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来源|央广网

1958年2月7日,志愿军撤出朝鲜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紧张局势,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4年9月起,先后主动从朝鲜撤出大批部队。

1958年2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完全支持朝鲜政府的声明,完全赞同和支持朝鲜政府关于从南北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和平统一朝鲜的和平建议,并且准备就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的问题同朝鲜政府进行磋商。为此,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朝访问并进行会谈。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朝鲜,与金日成首相代表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年底前全部撤离朝鲜。来源|人民网、共产党员网

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

2010年2月8日,被视为上海世博会象征的中国馆竣工。这标志着这座有“东方之冠”美称的世博会永久性建筑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全面装修布展和运营准备阶段。

中国馆高69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设计理念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层叠出挑的外观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表现出中国文化大气厚重的气质以及当代中国昂扬奋发的精神。来源|中国政府网

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新中国第一部法定的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宣告诞生。这年秋季,汉语拼音正式进入小学课堂,成为中国儿童学习知识的起点,全国各地也迅速掀起一场规范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潮。

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共同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做出重大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中,汉语拼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形成了拼音扫盲的高潮。

作为“中国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汉语拼音推行几十年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实现了“语同音”的千年梦想,也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发展以及连通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来源|共产党员网

2004年2月13日,中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公布

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宣布中国第一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共8处:安徽黄山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河南嵩山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遗产、人与生物圈并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旗舰品牌。世界地质公园旨在通过保护具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利用区域内独特的自然遗迹和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源|新华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1982年2月15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公布

1982年2月15日,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正式公布,共24座城市,分别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西安、延安、遵义、昆明、大理、拉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的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发生地。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今天,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就是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来源|党史网

1956年2月17日,消灭血吸虫

中国曾是世界上血吸虫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患病人数达1160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1亿人,遍及南方12个省市。为了人民健康,1955年毛泽东在实地调查血吸虫病疫情后,又专门听取卫生部和医学专家关于血吸虫病的汇报1956年2月1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到1958年,我国血吸虫病高发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谈浦东开发

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上海听取关于浦东开发和发展规划的汇报。邓小平指出: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邓小平还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由此成为新上海的象征,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来源|党史网

2001年2月19日,举行第一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由于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分别获得500万元奖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同时揭晓颁奖。共有2612位获奖者。来源|新华社

2018年2月22日,中国队获得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项目首枚金牌

2018年2月22日,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连续打破世界纪录的优异表现,为中国代表队夺得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创造了中国男子冰上竞速项目在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经历了几次有争议的判罚之后,在短道速滑最后一天的比赛中,中国短道队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不服输、不放弃的短道精神绽放在冬奥舞台。决赛中,武大靖一出发就牢牢占据领先位置,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强势夺冠。来源|党史网微博、新华网

1960年2月24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坝合龙

1960年2月24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坝合拢截流成功。这一工程位于宁夏青铜峡境内,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综合利用阶梯开发的第一期大型水利工程之一。1958年8月开始动工,该工程是一个发电、灌溉、调节黄河水量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可控制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黄河凌汛,并使宁夏地区形成一个面积1000万亩的黄河平原灌溉网和山区扬水灌溉网。同时,该工程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座水利发电站,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给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和水利资源。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听取工作汇报。座谈会上,三地汇报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开展的工作,并就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提出了设想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要求,发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为中国发展大棋局落下关键一子,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性提速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来源|党史网微博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一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6月19日,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正式公开发表。

来源|新华社、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中美两国政府于2月27日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并于28日发表。

《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申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双方都认为,应实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在长期阻碍两国关系改善的台湾问题上,美方表示,它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来源|中国政府网、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