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县域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024-07-22 00:00:00史楠
群众 2024年12期

丹阳,作为千里大运河上建城最早的古邑之一,一直是人文荟萃、商旅如织之地。当前,江苏的县域文旅板块声名日响,丹阳这座被古运河滋养的水乡,以古城为根,赓续文脉,打好“人文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积极探索具有浓郁江南文化特色的县域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品牌价值持续凸显。

守住文脉传承述说美好未来

丹阳古称云阳,秦时得名曲阿,唐天宝年间正式获名丹阳,曾是春秋时期德者季札的封疆之地、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明清之际也一度属于江南吴越—运河文化的中心地域。建国前则成为解放上海、接管上海的重要基地。

县域文旅,核心是以浓郁的文脉来建设独有的“地方感”,以文载旅,以旅传文。近年来,丹阳尤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对传统记忆的再造,以河为线串珠“城”链,全力推进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按照“守好风貌本色、片区整体谋划、拓宽传承路径”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实施古城保护工程,对葛城遗址、南朝帝陵、吴文化与运河文化遗址、西门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多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成功推动“九里老街芳华再现”乡旅项目入选江苏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项目,让丹阳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

让每一寸空间诗意生长,让每一位市民漫享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彰显公共文化服务“丹阳特色”的生动诠释。把“非遗种在风景里”,九里老街热度再度攀升,让市民把更多非遗“带回家”;凤凰湖公园焕新开园,“马”上展开山“水”画卷;“文化味+生态美”,黄连山森林登山步道“亮相”在即,让市民“森”临其境探寻“齐梁原味”;身边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与“一门三大师”(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文化大师吕澂和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吕叔湘)的“三吕故居”,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让文化惠民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丹阳市文体广旅局精心打磨丹剧《凤先生》,再度入选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将通过新培育小剧场、文旅驿站、非遗守望空间,让文艺“拾光”浸润满城山水,温暖游客的心灵。

山水为媒擦亮“红色使命”与“运河明珠”底色

丹凤朝阳,风起经山。与传统的地方文化记忆相比,国家历史记忆更是让每个地方都与民族国家整体的命运紧紧相连。因此,丹阳将市内众多红色资源和特色旅游景点串联成线,推出系列红色旅游融合线路。其中,既有探寻革命圣地、唤起红色记忆的“红色初心之旅”,瞻仰英雄故里(许杏虎烈士纪念馆)、体悟责任担当的“研学文化之旅”,也有邂逅田园风光、领略自然之美的“生态红城之旅”。同时,丹阳的县域文旅尤其注重建立不同年龄层的游客之间相互沟通的可能性,特别是老年人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搭建“银发先锋”平台,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以贺甲村原党支部书记贺东根同志为代表的“红色义务讲解员”现场为青少年讲解,让青少年直观感受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和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险阻。此外,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通过“以老带少”的形式,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争当“小小讲解员”、收集“红色小故事”、参与“红色研学游”等活动,通过沉浸式现场教学、亲身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老少共建、老少共享、老少共进实现“青银两代”双向奔赴,为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助力添彩。

近年来,丹阳全力投入修缮贺甲战斗旧址、新丰车站抗日战斗旧址等重大项目,重唤丹阳的革命历史记忆。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先后获评国家“AA级红色旅游圣地”、省“首批红色地名”、全国性“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并参与了《国家记忆》系列片《战上海》拍摄,全景展现了指战员和接管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赤诚情怀。打造红色文化IP是丹阳塑造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标识,塑造“银发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丹阳以丰富多样的运动空间串联起多处自然与人文的景观,打造文旅的青年世界。以越野跑的方式串联起江南的山水与人文,与跑友们共赴独具“齐梁文化味”的经山之约,见证“你”的每一步热爱、让山野因“你”而美。短短几年间,经山越野赛以赛“引客”为丹阳文旅“留客”,不断擦亮运河文化“丹阳名片”。引进高端品牌赛事,让城市赚到“面子”更赚到真金白银的“里子”。乘“篮球之乡”东风引进2023—2024赛季CBA联赛、承办省第十二届演武大会等品牌赛事,“牵手”文旅福利,分别从“流量、赛事、优惠”上打出一套环环相扣吸引客流的“组合拳”,以文体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方式激发更多消费增量,用周到的服务守护升腾的人气,打造独一无二的丹阳“体育+”IP,助力城市“出圈”。

在山水间吟啸穿行,觅一处诗情画意。国字号品牌持续发力,打造高品质景区,做好“旅游+”融合文章。依托季子文化,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发挥九里季子诚信文化发源地这一优势,借势举办季子文化旅游节暨首届粉黛观光节,打造延陵“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深化融合政策发力出“新”激活文旅市场

县域文旅,需要慧眼“识文”。丹阳不断在探索中推陈出新,深化文旅融合实践,推动传统旅游业态升级、产品服务方式创新,激活文旅市场新活力,使县域的文旅意识与文化传承、形象塑造、品牌完善和产业更新相互融合,形成共赢共生的良性循环。丹阳市文体广旅局完善修订了《丹阳市全域旅游规划》,把全市的文旅融合当作一个全局性的战略来抓。专门编制《丹阳城市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对市区各个特色景区、非遗传承点、历史遗迹等,给予新的、富有历史蕴含的视觉标示,强化文旅过程中对表征性符号的记忆与认同。同时,为夯实“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的旅游基调,研究出台《2024年丹阳春节旅游市场环境提升实施方案》、落实《2024年度丹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申报指南》,推动全市首单“苏旅贷”业务落地见效,促进旅游与金融业更密切的合作与融合。

突出项目为王,扛起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的“硬核担当”。丹阳市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七峰湖”“嘉山”片区旅游景区、水晶山度假区等重点文旅项目招引落地,以“微改精提”的绣花功夫推进黄连山—金牛山—水晶山区域规划设计、凤凰湖公园二期改造升级,以“实时更新”的发展理念发掘培育马术旅游、亲子系列游等一批新业态项目,解锁更多文旅“打开方式”、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品质提升“双向驱动”,持续释放假期文旅市场消费潜力,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文旅消费稳中有升。

打好千年“人文牌”,走好文旅“融合路”。践行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丹阳将继续深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推进文旅融合,把丹阳全域的人文底蕴、富集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享誉全市乃至全国的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不断擦亮“运河明珠”人文底色。

(作者单位: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