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夫妻癌” 远离“夫妻癌”

2024-07-22 00:00:00王荣华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4期

癌症也会“夫唱妇随”?

今年62岁的张先生与58岁的李女士,是一对远近闻名的恩爱夫妻,夫唱妇随30余载。半年前,张先生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了肺癌,已是晚期;想不到祸不单行,近日,李女士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也查出了肺癌,所幸只是早期。不仅张先生夫妇惊愕不已,这也在亲朋和邻居间引起恐慌——难道癌症也能传染,也会夫唱妇随?

像张先生夫妇这样,夫妻都患上癌症,或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其患癌部位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癌”。其实,这种现象早已有之,只不过近年来增长趋势日渐明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世界卫生组织、上海癌症研究合作中心的一份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发现:上海男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1/3死于恶性肿瘤;女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1/4死于恶性肿瘤。其中,100对死亡夫妻中至少有5对“夫妻癌”,近年来还有增多的趋势。“夫妻癌”各个年龄段都有,但以60岁以后最多见,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

“夫妻癌”的祸根在哪里?

“夫妻癌”现象的发生,是不是说明肿瘤之间存在传染性呢?回答是否定的。医学专家认为,癌症本身并不会传染,癌细胞虽然在患者体内能够到处扩散或转移,但它不会像细菌和病毒那样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然而,诱发癌症的某些因素有明显的传播特征。现已明确,70%~90%的癌症与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夫妻俩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居住环境雷同。“夫妻癌”是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科学而惹下的祸。

根据统计,“夫妻癌”以消化道癌最为多见,这佐证了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与癌症发病的关系。研究表明,那些夫妻同患胃癌的家庭往往收入低下,动物蛋白摄入量少,经常摄入不新鲜食物和霉变食物,饮食偏咸,而且食物结构不合理,新鲜蔬菜、水果、豆类供应不充足。有的家庭喜食辣椒、辣酱等刺激性食品,有的喜烫食、快食等,易引起胃黏膜病变,导致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等,并逐渐发展为胃癌。再如肠癌,它与摄入膳食纤维含量低及高脂肪膳食有关,如果夫妻同有这样的饮食习惯,则易于遭受“癌魔”的袭击。

虽说癌症并不传染,但诱发癌症的某些因素具有明显的传播特征。如易致胃癌的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接吻、进食等途径传染给对方;80%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而乙肝病毒又有家庭聚集现象,一旦相互传染再加上治疗不及时,夫妻双方就会由慢性乙肝转化为肝癌;与鼻咽癌有关的EB(巨细胞)病毒,与宫颈癌有关的疱疹病毒,也都可通过密切的接触、相同的生活方式或环境传播。夫妻双方有一人吸烟,被动吸烟的另一方也容易患上肺癌、口腔癌等。

一旦丈夫或妻子得了癌症,其配偶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经常处于忧愁焦虑之中,势必造成免疫功能降低,恶劣的情绪还易催化、激活体内潜在的致癌因子,从而导致癌症。同理,如果家庭中缺乏和谐欢乐气氛,笑口难开,尤其是夫妻之间每天相互抱怨,使双方在高度紧张忧虑的环境中生活,这也是“夫妻癌”不可忽视的诱发条件。

此外,还有经性传播途径而发生的“夫妻癌”。男性婚外性伴侣越多,其携带致病因素的概率越高,越容易使家中伴侣受感染。男性患生殖器疣(如人乳头瘤)、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生殖器癌等,妻子患宫颈癌的风险明显增加。丈夫患阴茎癌,其妻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3~6倍。

总之,“夫妻癌”不是相互传染的,而是长期接触相同的致癌因素,经历一段潜伏期,少则八年十年,多则几十年,待双方免疫功能下降时,就可能同时或先后患上癌症。

如何远离“夫妻癌”?

大可不必谈癌色变,因为“夫妻癌”在众多的癌症患者中仍然是少数。在人的机体内,存在着严密的针对癌细胞的监视、抵抗、消除系统,虽然夫妻双方处于相同的环境中,但只要体质健壮,有良好的免疫力,就能有效地抵制癌细胞的侵犯。“夫妻癌”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在家庭中,应该多学一些自我保健和饮食常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保持乐观心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人、事、物和疾病,笑对人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调整膳食结构,戒除不良嗜好。多食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及高蛋白的瘦肉、蛋类、鲜乳等。少食高脂肪食物及甜食;少食盐腌、烟熏、油煎和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尽量控制饮酒;不吸烟,远离吸烟环境。夫妻一方得了胃病或乙肝,要积极治疗,治愈前要做好预防工作,如分餐、接种乙肝疫苗等。夫妻要相互关心、相互忠诚,杜绝婚外性行为。

如果夫妻一方患癌症,另一方应保持警觉,定期到医院去体检,防患于未然。进行常见癌症检测,有助于尽早发现潜在疾病,以便及时得到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