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抑郁是女性在围生期经历的一种重大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人们对产后抑郁的社会认知度、关注度不断提升,但在业内专家看来,防止产前抑郁更为关键。
“抑郁是围生期女性常见的情绪障碍。围生期抑郁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其对孕产妇的家庭关系和子女抚养都带来不良影响。但临床上尚无安全有效且快速起效的治疗手段。”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教授王东信表示,围生期抑郁主要表现为无法缓解的情绪低落,不能适应妊娠后的改变,孕产妇感到无助和被孤立,无法参与社会活动,严重者会表现出自杀等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后代的远期认知和行为发育。在产后抑郁的众多危险因素中,产前抑郁是最明确的危险因素。
谈及围生期抑郁的诱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主任孙新宇分析,此类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总的来说大概有三个方面,包括准妈妈自身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产前、产中、产后激素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怀孕过程对每个孕妇来说都是有压力的,但遇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回避,也不要把围生期抑郁和有精神病画等号。”孙新宇强调。
尽管针对围生期抑郁临床上尚无“立竿见影”的治疗手段,但是一些辅助手段有望让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降低。
王东信团队在有产前抑郁症状的产妇群体中尝试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并评估其抗抑郁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发现,分娩后即刻静脉输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2毫克/千克)可显著减少产后42天内抑郁发生的概率,患者对不良反应可耐受。该成果已发布于《英国医学杂志》。
王东信介绍,艾司氯胺酮是手术常用的麻醉镇痛药物,且近年来被批准用于难治性抑郁的治疗,但目前其对围生期抑郁的疗效尚不清楚。
当然,在专家看来,提前发现问题、预防并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一方面要及时发现产妇身心出现的变化并让其及时就医;另一方面也要采取规范的治疗,并且这是需要多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孙新宇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