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企业业财融合的探讨

2024-07-21 00:00:00孙蕾
中国市场 2024年21期

摘要:实行业财融合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还能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企业在开展业财融合工作时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良好的融合意识、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支持、缺乏完善的融合体系和机制等,阻碍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因此,文章结合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企业提升业财融合水平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业财融合;数据;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1-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1.037

1引言

所谓业财融合是指企业财务人员通过深入业务部门,将收集到、了解到的信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使财务管理各项结果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从而为管理层制定决策出谋划策。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业务活动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财务信息,这些数据本身将对财务管理各项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加以分析、提炼。因此,如何将业财融合与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重要任务。想要提高业财融合水平,企业需要充分了解业财融合工作的特点,基于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应用策略。第一,业财融合工作具有协作性特点。在业财融合过程中,为提高数据的共享水平,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统一数据口径和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协作。第二,业财融合工作具有整体性特点。业财融合工作贯穿企业整个经营环节,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持续性的深刻影响。第三,业财融合工作具有开放性特点。为保证数据的有效传递,提高数据的共享水平,实现业财融合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而信息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业财融合工作也具备开放性特点。

2企业业财融合的作用分析

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日常管理后,使原有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创新,但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各种各样的风险也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新增加的财务风险也将对企业造成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企业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的同时,还要提升自身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综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应用于业财融合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企业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实施业财融合后将对企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为管理决策提供素材

通过加强业财融合可以使业务与财务信息实现共享,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通力合作,使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例如,企业通过建立ERP系统、财务共享平台、数据库,使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与格式进行收集、汇总,为财务人员日后分析数据与形成管理建议提供素材。同时,业财融合实施后也将通过部门之间的沟通,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2.2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在经营与生产中,将受到来自客户、政策、原材料与人工、金融等多方面的影响,某个方面发生变化时,企业若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则将使企业面临极大的危机。因此,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影响企业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指出企业在管理中、生产中所存在的漏洞及潜在风险点,为管理层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财务人员通过深入业务部门后,也可通过观察、询问、查询及反馈等手段,了解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完善地方,通过向管理层建议与修订制度,使业务活动更加规范、合法、高效。

2.3加速财务管理转型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一直被认为是管理者的“掌舵人”,而随着管理会计时代发展要求,原有核算型的会计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需要财务人员从核算中走出来,参与到日常管理与决策当中。企业通过将大数据与业财融合相结合,财务人员可以深入到一线基层了解业务部门实际困难、反馈情况,也可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在系统中了解有关业务相关数据,从数据方面、实地考察方面为财务人员编制预算、进行考核、分析数据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有力地参与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决策当中。

2.4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不同业务部门设置的目标会有所不同或侧重,特别是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的战略目标多为成本降低额、销售业务完成情况,而财务部门目标则是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各个部门信息在传递时会存在一定的滞后。而在大数据与业财融合背景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通过强化沟通、数据共享,使其消除了部门之间的芥蒂,强化了沟通,这样也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使财务人员各项工作能够得到业务部门相应的支持,共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

3企业业财融合应用的现状

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长期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通,使各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形成了孤岛,影响了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价值的发挥。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层在对采购、生产与销售、投融资决策中重要的参考依据,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控等管理会计工作也都建立在正确的财务信息基础之上。一旦企业形成的财务信息失实或不完整,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层决策的正确性,不但将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还会因预测错误使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每日忙于会计基础核算,无暇深入基层去了解业务知识与收集业务人员相关意见与建议,加之,信息化没有充分利用,使其在预算编制、绩效考核等工作中所依据的业务数据在广度、深度上存在限制性,加之,手工或传统EXCEL表汇总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最终造成结果脱离实现,影响着管理层最终决策。

4在信息化视角下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层对业财融合不够重视,认知不高。在大数据与业财融合背景下,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管理层及业务、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大数据应用重视不足,缺少正确的认知,认为这些都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并没有给予业财融合必须的支持,这样将使企业大数据与业财融合应用受到阻碍。因此,在大数据、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为了使业财融合制度得以落实,并发挥好业财融合的优势,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应该加大对业财融合的宣传力度,使企业领导以及重要的管理者能够从思想上对业财融合有准确认知,并加大对业财融合建设与实施的支持力度。

第二,没有建立科学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近几年来,企业在生产与发展中,在规模上、经营领域上不断扩张,多元化的经营给企业业财融合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对融合的流程、标准、步骤及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与配套体系。而目前,一些企业并没有针对自身业务流程、特点、风险点制定相应的业财融合制度,而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现成的制度,由于制度缺少可操作性、针对性,在实际执行中将在效率上、效能上无法保障。

第三,没有强化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业财融合在实现财务管理转型过程中需要得到信息化的帮助,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化在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业财融合工作的效率。而目前,个别企业仍使用手工或会计电算化软件,并没有将OA、ERP、财务共享中心、数据库等信息化系统应用于业财融合工作之中,这样将极大地降低企业业财融合效率。

第四,缺少信息化与业财融合相关人才。在业财融合与大数据结合、创新过程中,除了需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制度完善、业务部门配合等方面予以支持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一批既掌握大数据操作,又知晓管理会计、业财融合应用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多数的企业财务人员仍受到传统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束缚,没有自主学习管理会计及信息化操作技术,企业方面也没有积极为财务人员提升提供培训、考察等机制,使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无法适应新时期要求。

5信息化视角下企业强化业财融合的策略

5.1管理层应准确地认知业财融合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大数据、业财融合应用的意义,在日常管理中能够真正强化业财融合所具有的作用,督促业务部门认真执行业财融合制度并参与进来,为企业提升管理决策能力出谋划策。首先,企业管理层应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脉搏,梳理企业内部管理在与信息化结合时所面临的困难与优势。例如,将大数据应用于业财融合工作之后,将在市场预测、销售渠道拓宽、树立科学经营理念、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作用,但也要考虑互联网开放及信息化建设所给企业带来的成本上升、数据安全等问题。业财融合工作是确保财务管理参与日常业务与决策的重要方式,它使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得到有效执行,并规范了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与经济业务。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强化业财融合已经是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管理层应清晰地了解业财融合作用,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新模式。其次,业财融合与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不同,单纯依靠财务部门的力量将无法发挥业财融合效能,它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方可使业财融合作用得以发挥。因此,企业管理层在对业财融合形成正确的认知后,就需要通过培训等宣传手段,促使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真正认同业财融合工作,形成良好的业财融合氛围,了解自身在业财融合中的具体职责与义务。最后,信息化时代中企业业财融合建设发展需要借助于诸多先进的技术,这就需要在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设备采购等方面加大投入,企业应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这也是保障业财融合工作质量的必备基础条件。

5.2建立符合信息化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业财融合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与挑战,业财融合将从风险防范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其防范作用的能否发挥则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起了相关科学、高效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及相应如内控、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管理会计等配套制度。因此,企业为了发挥业财融合风险防范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健全业财融合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在制度中对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重新梳理、调整并明确。企业应结合大数据等信息化应用、业财融合流程及管理会计应用要求,重新对财务人员不同岗位进行重新划分,并着重增设大数据分析、业财融合及管理会计相应岗位,减少财务基础核算岗位数量,使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更加高效。例如,企业根据风险岗位、关键岗位及内控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重新对岗位进行划分,增加相应的复核、内部审计等岗位,并在制度中以流程图、内控手册及ERP系统登录账号等手段,强化岗位职责分工,使内部形成有效的牵制与监督。

其次,将企业实际情况与业财融合制度体系进行结合。在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所有与财务相关的工作基本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而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业财融合整体工作任务的,加之,企业长时间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束缚,各个部门仍未能适应业财融合工作模式,特别是自身在工作中没有形成业财融合意识,未能向财务部门提供有用的业务数据与相关支持。因此,企业应按照业财融合相关要求,对业务部门工作进行重新布局,增加相应岗位来专职配合财务部门开展业财融合工作,并通过制度形式予以明确,例如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绩效考核机制,使业务部门能够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业财融合工作。

最后,建立相应的业财融合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实施、发挥效能,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建立起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并根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考核标准上的差异性,将业财融合特点、流程与考核标准相融合,通过建立统一的战略发展目标,使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考核更加公平,激发企业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业财融合工作的积极性。

5.3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投入,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业财融合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支持。首先,建立高效的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业财融合需要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收集业务部门相关数据,并保证相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因此,企业应聘请软件公司,为自身量身订制ERP、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并将智能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融入到系统平台中,使业财融合建立在高效的信息化技术之上,实现数据的共享传递。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强化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积极利用信息化系统来收集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收集、分析相关业务数据、影响企业发展相关因素信息,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融入到企业管理层决策制定当中。其次,建立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壮大及涉足经营领域的不断增加,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生成的数据量也将增多,这时将给企业财务人员预算编制、内控执行、财务核算等工作带来十分巨大的压力,而财务人员在这样的模式下将无暇参与业财融合、管理决策,并增加了会计差错的几率。因此,企业应着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分散在各地下属单位、业务部门零碎的数据进行集中核算、集中管理,财务人员通过共享系统随时进行会计核算,并传递总部制度标准,使企业整体上的管理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保障。例如,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及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自主审批与复核,这样可以促使业务部门不断完善申请资料,强化财务人员业务审批,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也减轻了财务工作负担。最后,要加强对信息化系统及平台的安全管理。财务信息以及数据安全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大对信息化平台和系统的安全管理力度,研究相应的安全管理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安全。

5.4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提高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是推动业财融合工作开展的基础。第一,企业需要制定相关的会议制度,借助制度的形式要求员工参与到业财融合工作当中。例如,企业可以规定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每月开展融合交流会议,在会议上,各个部门可以提出自身在推进融合工作时存在的问题,相互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进而提高业财融合水平。第二,企业需要建立融合管理小组,分别从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中抽取优秀员工来担任小组成员,借助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来推动业财融合工作。第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提升业财融合水平,不仅要提高财务人员对于业务工作的了解,也要提高业务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各个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平台来及时反馈业财融合工作中存在的疑惑或者问题,员工之间应当积极解答,保证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

5.5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业财融合人才

多数的企业在实施业财融合过程中,引用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其在应用的领域上、深度上也在不断扩展,当然也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业应针对业财融合、大数据应用特点,面向社会招聘一些符合要求的人才,并在晋升、考察、学习、福利待遇等方面为财务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避免财务人才流失。而目前,多数的企业正是缺少了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财务人才,而企业想要在很短时间内容培养、招聘一批合格的财务人才十分困难。因此,建议企业应结合管理岗位需求及财务人才技术的欠缺,制定公平、科学的财务人才培训机制,特别是要重视大数据应用、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理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其次,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与当地财经院校、计算机院校进行委托培养,为企业实施业财融合、大数据应用定向培养合格的财务人才。

6结论

综上所述,业财融合的最主要方式与任务就是要使财务人员能够深入一线去了解业务相关知识,将业务上的知识欠缺予以弥补、完善,最终使制定的管理会计结果更加贴近业务实际。而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过程中将形成大量的数据,为了使管理层决策所依据的管理会计素材更加科学、准确,企业管理层应强化大数据等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平台、数据库等系统来实现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的共享,使财务人员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与准确度。此外,企业还应该在制度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企业业财融合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肖莉.信息化时代的业财融合研究[J].市场瞭望,2023,(15):78-80.

[2]寇玲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措施研究[J].上海企业,2023,(7):80-84.

[3]林宏丽.信息化时代企业业财融合的优化路径[J].北方经贸,2023,(5):136-138.

[4]李霞.企业业财融合的实现路径探索[J].投资与合作,2023,(3):146-148.

[5]邓磊.信息化时代的企业业财融合研究[J].财会学习,2022,(2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