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分支学科的一部分,具有提升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的优势。受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等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会计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为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文章以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为研究对象,分别阐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重要性、发展历程。基于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必要性,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升人力资源会计实施效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00-00
引言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促使各个行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实施,实现对人力资源成本、价值的管理,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由于种种及因素,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体现出该工作的价值。为提升人力资源会计实施问题,本文就此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探究。
1人力资源会计相关内容
1.1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是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基础上,将会计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结合的专门会计学科,主要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价值进行计量报告的一种方法。在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下,人力资源会计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企业实践中取得比较理想的结合,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会计科目,在遵守公认会计原则基础上获取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信息,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提供数据。第二,价值。在人力资源价值,主要是指通过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使其产生积极工作的动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创造的价值就是人力资源价值。员工内在劳动价值能力比较抽象,无法精准计量。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员工创造的外在价值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以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与能力。第三,劳动者权益。所谓的劳动者权益,就是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基础上,在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基础上提出的[1]。劳动者权益会计,实现对传统会计等式的优化,将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融合,要求相关人员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享有与物质资源所有者一致的价值分配权。
1.2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会计,作为提升人力资源价值、人员成本控制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需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完善,提升人力资源会计。
第一,概念产生阶段。赫曼森在1964年提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认为人力资源在企业商业资产中占据较大的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应该将人力资源成本体现在会计报表中,为管理者了解企业综合管理情况提供丰富数据信息。与此同时,舒尔茨在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农业工人水平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增加农业生产量的重要因素。正是通过日常的研究与经验总结,他认为应该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提供研究成果支持。
第二,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计量研究阶段。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如何构建计量模型,如何评估该工作的有效性。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形成基本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并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当时部分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将人力资源成本融入企业管理中,并在年终决算报表中进行信息披露,为企业应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提供经验支持。
第三,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快速发展阶段。在1971-1976五年之间,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工作得到迅速的发展,有非常多的研究人员与会计实务人员参与其中,为完善会计人力资源概念、理论建设提供支持。这一阶段,不仅丰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同时也为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理论保障,为人力资源会计全面发展提供内在支持。
第四,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发展停滞阶段。由于人力资源会计初步研究工作已经完成,所以接下来研究工作需要会计行业专家或者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但该研究工作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成本,且无法保证研究成果。正是因为此,所以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工作出现兴趣不高的情况,不能为人力资源会计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第五,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工作广泛应用阶段。从1980年至今,各个国家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工作的重视逐渐提升,明确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为该工作投入较多的精力,促使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工作深入发展。
1.3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
传统会计工作中,人力资源成本、价值核算没有得到会计人员的重视,缺少对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无法保证人员资源成本控制效果与价值创造能力。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改变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将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信息体现在会计工作中,为提升人力资源工作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2]。首先,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实施,为政府部门人力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等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支持。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调整经济结构,维护市场经济稳定的因素之一。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理念的应用,实现对某个区域内人力资源计量、分析,并借助专业的书面报告辅助政府部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挖掘等工作,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其次,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分配情况与价值创造能力,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趋势,对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以提升人力资源工作产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2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必要性
2.1符合经济市场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升级转型中国,如何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过渡,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实现对不同类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保障[3]。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结合人力资源会计理念,对原有人才队伍结构进行优化,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同时,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
2.2增强企业决策的合理性
企业管理者决策环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解决自身经营管理问题的同时,带领企业更好的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激发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使其明确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各部门工作需求与发展目标,基于人力资源会计数据,对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模式的同时,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2.3提升利润分配的合理性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改变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使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企业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多种福利[4]。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利润分配的合理性,同时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使企业员工以更加积极态度参与岗位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3人力资源会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人力资源会计覆盖范围窄
人力资源会计在推广应用中存在较多问题,我国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必要性,缺少对这一工作的研究、分析及应用,不能为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5]。首先,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不仅不了解人力资源会计概念、内涵,同时对这一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很少主动参与研究分析中。第二,部分已经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在实践中缺少与自身实际情况、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衔接,使人力资源会计仍停留在理论接受阶段,实践经验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并采用薪酬制度、激励手段等方式开展工作。虽然企业采取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可以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激发员工持续工作动力。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联合运用,才能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各个行业企业发展中,应提升对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重视,促使相关工作有序进行。
3.2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
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比较复杂,涉及计量、信息披露、报表编制等工作。为了提升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工作效果,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定各个环节工作流程、标准,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操作,以此提升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效果[6]。当前企业应用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比较单一,不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相关内容的全面覆盖,无法为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设,是规范人力资源会计流程,强化各项工作效果的关键。由于企业使用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对各项基础内容解读不到位,所以影响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效果,无法为企业经济发展助力。
3.3信息披露不到位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需要工作人员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体现在财务报表中,通过统筹管理的方式,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仅仅是将员工的薪酬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没有将员工的薪酬结构、人力资源分配、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等信息呈现出来。部分企业认为若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过都的人力资源信息,会威胁企业核心信息的安全与利益,无法保证企业运行的稳定[7]。此外,部分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信息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会影响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使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出现披露困难的问题,无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者会吃。
3.4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有待完善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有较多种,如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等等。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同,需要工作人员利用专业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估值,以确定人力资源的价值。在我国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缺少标准的价值评估标准与方法,不能为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此外,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要求也不同,增加相关工作难度。
3.5缺少人力资源会计队伍的支持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工作有较大的不同,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多个领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才能保证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效果[8]。当前人力资源会计队伍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如部分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方面的知识,但是缺少信息化工作能力,无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影响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效率。此外,部分工作人员理论基础薄弱,无法为会计实务提供支撑,局限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
4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对策
4.1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宣传与推广
为了提升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意识,促使人力资源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应面向社会所有企业进行宣传推广,提升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会计意识,为发挥人力资源价值与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9]。首先,基于西方国家成功案例与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宣传推广,使更多会计人员了解人力资源会计。会计人员是落实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媒介,通过提升会计人员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可以提升此项工作效果,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相关实务成果、理论的推广,可以拓展会计人员的知识范围,使其明确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必要性,并在实践中主动应用,为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转变企业会计工作理念,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基础上,融入人力资源会计,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物质资产的共同管理。具体操作中,可以组织针对管理者的学习活动,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中,将人力资源会计相关内容体现出来,拓展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使其明确这一工作的价值,并要求会计人员将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呈现在财务报表中。最后,提升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为人力资源投入较多的资源,使员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中。这一工作十分重要,是提升员工价值创造能力与工作热情的关键。结合企业人力资源情况,制定科学的利润分配方案,满足员工发展需求的同时,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4.2制定人力资源会计制度
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建设,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标准,提升人力资源会计工作者的自我约束意识与规范化工作意识。首先,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创新,利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效果。当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针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制度,无法为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实施提供保障。实际工作中,可以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融入人力资源会计内容,确定该工作的范围、内容与责任,为提升会计工作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优化人才管理制度[10]。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健全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实施效果,提升人才配置的科学性。因此,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特点,对原有人才管理方案进行创新,优化人才管理水平,促使人力资源会计工作顺利进行。最后,制定人力资产评估制度。人力资产评估工作十分重要,是了解人力资源价值、工作产生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综合情况的评估,可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提升企业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对原有规章制度与管理手段创新,提升人力资源会计水平,促使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4.3做好人力资源信息披露
为提升人力资源信息披露效果,我国监管部门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数据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为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提供依据。首先,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中,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有机结合,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投资等活动开展提供支持。其次,采用不同方式展示财务报表信息[11]。对于可以利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可以直接用数字进行描述;对于无法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如人力资源整体情况、投资情况等等,可以采用文字与数字结合的方式进行介绍,以保证资产信息披露的科学性。
4.4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估值体系
人力资源估值体系的建设,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创新,提升相关工作效果与质量的同时,促使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为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将人力资源纳入资产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提减值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与水平的同时,促使企业稳定运行。由于人力资源会计比较特殊,所以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估值体系的建设,可以为财务报表使用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财务数据,使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4.5加强人力资源会计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涉及专业知识较多,对从业人员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提升人力资源会计工作质量,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相关人员队伍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多方面发展意识,使其在学习中形成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意识与能力。
首先,组织理论培训活动,对从业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为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人力资源会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将理论知识、行业发展情况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使其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发展观,为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开展提供保障[12]。
其次,丰富会计人员的实践经验,使其掌握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方法与技能。实际工作中,可以组织相关的案例分析与学习活动,将其他企业成功的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案例作为学习对象,从多个方面入手,使会计人员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与方法,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最后,组织业务交流活动。针对会计工作者人力资源会计能力薄弱的问题,企业应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进行互动,在交流中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使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依。
5结论
总之,人力资源会计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企业决策等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展现出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价值。为解决人力资源会计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企业与会计对该工作重视程度同时,利用完善的人力资源估值体系、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及优秀的人力资源会计人才,提升该工作效果,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林嘉蕙.高速公路企业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应用性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1):145-147.
[2]杨冬梅.基于人力资源会计理念的薪酬体系设计思考[J].投资与创业,2022(20):129-131.
[3]刘浩.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J].现代商业,2022(20):63-65.
[4]邹娜,贾玥.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22(20):92-94.
[5]吴泽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困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12):71-72.
[6]朱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必要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5):184-186.
[7]林丽,熊春梅,林乔青.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会计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1):128-130.
[8]肖菲玫.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问题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15):82-84.
[9]傅新燕.关于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与创新分析[J].财经界,2021(17):173-174.
[10]谭俊哲.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21(4):102-106.
[11]蒲艾婧.对人力资源会计在国内企业应用的思考[J].石油商技,2021(2):78-80.
[12]查娜.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必要性[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