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达:“指挥”工业机器人的“幕后高手”

2024-07-19 00:00:00张建
风流一代·青春 2024年7期
关键词:工装车间编程

今年6月17日,记者来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研发中心大楼前的空地上,0.4吨到35吨全系列装载机、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样品一字排开。不远处就是装载机生产车间,车间里分成不同的生产工区,对应生产装载机的一个个零部件,偌大的厂房里忙碌有序。

与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车间不同,这里的生产“主力”是工业机器人,它们通过运行预先编好的程序,精准执行下料、切割、焊接等动作。“教会”它们工作的人,就是我们本次采访的主角——25岁的智能制造工程师陈星达。

既敲代码,也干“手工活”

按照陈星达的表述,我们大可将他的工作比作是给工业机器人“装”上大脑,让它们“自己干活”。

他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即利用离线编程软件,对工件进行焊接编程仿真。程序编好后,先在电脑上模拟运行,观察程序执行过程中工件有无碰撞、工件的焊达率如何等。程序运行正常,再导出并置入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控制设备,或者通过数据平台直接传输,车间里的操作工人可以直接调取程序对工件进行焊接。

焊接过程中,工件存在热变形问题,假如变形在规定范围内则无需干涉;如果没规定好焊接顺序或焊接方向导致变形过大,后续的装配工作就麻烦了。针对工件变形问题,陈星达要测量相关数据,之后利用焊接变形软件进行分析,结合车间实际,在电脑软件里进行同步设置,通过软件里面的算法,把变形量算出来,然后根据数据曲线对焊接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为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分公司不断引入新机器、新设备,陈星达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

“生产车间引入了全新的数控加工中心,我们正在做数控设备的离线仿真编程,这些设备包括设备的寻位软件我们以前没接触过,操作工人也不会用。”陈星达说。虽然是新设备,但在他看来,原理跟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类似,他也要编写程序,“告诉”数控设备怎么对工件进行铣、镗、钻孔,软件模拟运行无误,就将其导入数控设备,供车间里的操作工人调取使用。

脑力工作之外,陈星达还得干一些“手工活”。

他要利用3D扫描仪,对车间里的拼点工装进行扫描。他说:“拼点工装的尺寸不合格,肯定会导致拼点出来的工件也不合格。”通过扫描,如果发现拼点工装的尺寸不符合要求,他会要求工装组进行更改,然后再对工装进行测量,观察其拼点出来的工件是否符合公差。

科技分公司生产的装载机中,已有不少新能源产品,新能源装载机的电瓶框架可能会存在一些装配问题。利用3D扫描仪,他要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电瓶框架在组装时无法穿孔,或者螺丝的孔纹为何对不上等问题。

每天都跟机器、代码打交道,在外人眼里或许是枯燥的事情,陈星达却乐在其中。这份工作并非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反而要深入生产一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实践最能检验真知

陈星达从事的工作或是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数字经济时代,“智改数转”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潮中,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势必会被潮流所淹没。

为此,徐工集团不断探索覆盖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模式,以数据驱动业务运营,通过全价值链信息系统贯通、全业务全流程协同、关键制造设备互联互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可控、工业知识软件化等数字化转型,打造虚实融合、数字驱动、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体系。

在徐工集团的部署下,科技分公司成了装载机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入职徐工集团,陈星达可谓踩准了企业发展的步点。

陈星达的老家在江苏邳州,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在校期间,除了打好理论基础,他还参加了不少比赛。后来,学校在全校学生中选拔50人组成学徒制班,将他们往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选手方向培养,他就是学徒制班的成员之一。

很快,陈星达就在省级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不错的名次。经过大赛洗礼,他对机器人、自动化、编程、仿真、数控等知识有了深入理解和认识。

择业时,陈星达决定回老家工作,向徐工集团投递了求职简历,2021年入职科技分公司工业机器人运维与操作工作岗位。

学校所学和企业所需是有差距的。他说:“在校学习和比赛,基本以仿真为主,没有实际生产,允许试错。而在企业里,每个流程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容错的空间很小。”

凭借扎实的功底,陈星达“丝滑”融入工作。但一件事情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本以为很简单的新品零部件焊接程序,在执行中产生了误差,导致工件焊缝偏焊。在师父的带领下,他对工业机器人实际运行的轨迹进行计算、验证,发现由于工装定位、机器人耦合运动稳定性、焊丝均匀度等原因造成了焊接偏差。这个经历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只有深入一线,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才。

他来劲了,每天都在办公室、车间来回奔波。在车间发现问题,马上回到办公室敲代码,编好程序就跑到车间利用机器人进行验证,他说:“编程仿真跟生产实际有偏差,比如焊接的位置点偏差等,我要自己去找点,设置偏移量,纠正模型。我们用的模型都是自己搭建的,包括基于坐标系生成的位置,我们还要重新校正坐标系。”

沉浸在工作中,时间过得飞快,他总感叹:怎么这么快就下班了?那段时间,他脑子里萦绕的问题始终是怎么样才能让工作达到预期标准。

瞄准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走

徐工集团鼓励、支持技能人才走向更宽广的舞台,推动他们实现从“工”到“匠”的成长提升。

2022年,徐州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开赛,陈星达作为种子选手积极备赛,获得第二名,被选派参加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江苏省选拔赛。

“市赛表现并不是很好,压力很大。”接到省赛通知,陈星达一方面总结工作中遇到的不同难题,深究原理,另一方面根据赛题不断模拟电机装配和运行检测。

由于训练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出问题,在教练的细心指导下,他把每一次设备故障都当成训练内容,经过成百上千次的磨练,最终取得省赛第二名,拿到了国赛的入场券。

历经市赛和省赛磨练,陈星达的心态越来越稳,发现问题、排除问题的思路也更全面。

国赛前几个月时间,陈星达给自己特制了一份训练“套餐”,每天7点前来到实训教室学习理论,并通过老师和教练分享的视频、推文学习更多创新理论和实操技巧,几乎每天都到深夜才离开。“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站上国赛的领奖台。”他说。

国赛现场,十几个小时的比拼,陈星达将疲惫和杂念抛诸脑后,最终顺利完成比赛,获得国赛金奖第三名。

荣誉面前,他没有沾沾自喜,回到岗位,还是那个勤奋的小伙儿。

科技分公司推进“智改数转”的工作一刻不停。“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倾向于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车间倾向于真正无人。我们下发任务给机器人,机器人自动完成任务,AGV小车自动进行生产流程的流转,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监控车间里的生产状况。”以目前的水平来看,想实现梦想中的工作场景还有一定的难度,陈星达说,“现在一点一点向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曾经想象中的事物。”

猜你喜欢
工装车间编程
工装靴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28
编程,是一种态度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1:04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轴钻斜孔工装设计
防爆电机(2020年6期)2020-12-14 07:17:06
编程小能手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48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46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