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他被称为“当代徐霞客”“中国阿甘”,为梦想准备10年,35岁开启徒步中国第一步,31天孤身徒步成功穿越罗布泊,连续10年徒步81000公里,在45岁成功徒步走完全中国,之后完成2000余场讲座鼓舞更多人坚定信念。他是探险者的励志偶像,是带领孩子们走出逆境的“雷叔叔”,是引导企业家和创业者建立强大信念的“雷老师”,更是鼓舞无数普通人积极面对挑战、构建美好人生的“引路人”。
雷殿生在书中真诚分享了他坎坷童年、徒步中国、穿越无人区、探访各民族居住地、坚持环保的经历。他具备说走就走的勇气和徒步中国的能力,我们普通人很难有这样的人生经验,但可以从中感受到信念的力量。选定目标,便择一事终一生;直面绝望,靠自己逆风翻盘;心态积极,乐观者永远前行。
质疑假徒步的跟踪
在徒步旅程中,经常有一些人对我是否真正徒步表示质疑。众所周知,真徒步要承受很多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和痛苦。由于个别欺世盗名的无耻之徒打着徒步的幌子招摇撞骗,破坏了徒步旅行的声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我对此非常愤慨。关于真假徒步这个问题,我经历过三次跟踪事件,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第一次跟踪事件发生在2000年4月。当时,我正在中越边境线上行走,身后传来一阵警车的鸣笛声。我回头一看,一辆警车冲我开过来,把我堵在一条小土路上。我很纳闷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可没有做违法的事啊!
车上下来的两名警察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徒步中国的。”我说。
“你现在必须配合我们回派出所,接受调查!”警察强硬地说。
“我做什么事了,调查什么?”说着,我把证件拿出来给他们看。
他们简单看了一下,坚持说:“不行,必须回去接受调查!谁知道你是真徒步还是假徒步?”
面对他们的质疑,我只能无奈地说:“那好吧。不过我有两个条件,如果调查之后我是好人,你们必须请我吃饭!”此时已是中午,我还没吃饭,正饿着肚子呢。“调查之后,你们还得把我送到这里,我从这里接着走。”然后,我在路上停下来的位置摆了几块石头,折了一根树枝放在石头中间,做个记号。
我又对他们说:“这是我的原则,一步不多走,也一步不少走。”
在警车上,我详细地讲述了我的事情,他们也认真看了我的证件,但还是半信半疑。回到边防派出所,他们给哈尔滨市公安局打电话核实我的身份,同时看到了有关我徒步事迹的报道,这才放下怀疑,并且对我徒步中国的行为表示赞叹和佩服。
边防派出所领导给我道歉,并且解释了调查我的原因。原来这一带贩毒和吸毒人员比较多,我被路人举报了。对此我表示十分理解,因为我当时风餐露宿的邋遢形象,的确有些“形迹可疑”。
他们也信守承诺,果真请我吃了一顿大餐。我走的时候,他们边防派出所几乎所有民警都出来送我。调查我的那两位警察,开着警车又把我送回了原地——摆放石头和树枝的那个地方。我从这里离开,也要从这里出发。我这种较真的态度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自欺欺人。这条路,我要用至诚之心走下去。
第二次跟踪事件发生在2000年5月16日。当时,我走到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2005年撤乡改镇)。正在乡政府签字盖章的时候,下起了雨。乡政府的人问我:“下着雨,你还走吗?”我斩钉截铁地说:“要走,今天必须走到前面的凤凰乡。”他们劝道:“下雨别走了,你在这边住一宿。”我婉言谢绝,离开这里继续上路。
雨越下越大,我披着一块塑料布。天快黑的时候,我终于走到了凤凰乡。停下来刚喘口气,就看见一辆车朝我开过来,到我身边,车门打开,我一眼就认出他们是北景乡政府刚才给我签字盖章的那几位公务员。
“你真的太牛了,外面下着雨,路上都是泥巴,我们之前都不相信你是真的走,认为你盖个章出来就坐车走了,感觉你就是作秀。为了看你是真徒步还是假徒步,就开车跟在你后面。我们就看着你独自走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满身都是泥巴,淋着雨一直走。我们真是没有白跟着你,你太让我们感动了!我们要请你吃顿饭。”
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去了饭店,一起陪我吃晚餐,还请我唱了卡拉OK。
第三次是在2004年寒冬,我从漠河县向北,去往中国最北的村庄——北极村。一路上我总感觉有一辆轿车跟在我的身后,快到中午时,这辆车在我身边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人,他是漠河县法制办的工作人员王志远,昨晚我就住在这个人家里。
志远看了看我就笑了,说:“雷哥,你真的是徒步啊,这么冷的天,我都不相信你是真的一步一步往北极村走,我就在你身后一直开开停停,就是看你是否要搭车。可你就是不回头,也不搭车,一直向前走。我给你带了点吃的和热水,你吃完了再走吧。”
“六年了,我从不搭车前行。谢谢你给我带午饭和热水,这么冷的天能喝上一口热水,我知足了。”
“从漠河到北极村70多公里,你一天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的,我帮你联系途中林场的工作人员,接待你一下。”
志远给了我一壶开水,我泡了一盒方便面。钻进温暖的轿车里,吃着热乎乎的方便面,我的身体也慢慢暖和起来。
我吃完面下车继续走,同时也愉快地接受了志远的安排。天黑时,我走到了林场,住了一夜,第二天下午终于走到了北极村。这一路我都记着志远给我的温暖,也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
2005年夏天,我走到山东莱阳时,志远问我能否去看看他身患重病的哥哥,希望我的经历能让他哥哥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我见到他哥哥,跟他讲了讲我这些年在路上的生死经历,鼓励他勇敢战胜病魔,并且把我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采到的野山参和西藏活佛送给我的藏药一并送给了他,告诉他无论如何都要好好生活下去。
这三次跟踪事件,都使别人从不相信到相信、从怀疑到赞叹。这恰恰说明,路是自己走的,不要表演给任何人看。凭着至诚之心做好自己,自然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沙尘暴中夜宿戈壁
2003年7月,我走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翻越天山北麓东段参观关帝庙,找到了古代遗址兰州湾子,又从伊吾军马场翻越天山南麓走进哈密。哈密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新疆门户和中华拱卫之称。参观了哈密王陵、白杨沟佛寺遗址等名胜古迹之后,我一路往东南挺进。
2003年8月,我在酷暑中走到了位于甘肃省境内的河西走廊。一路上,我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瑰丽雄伟。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北侧是荒凉的合黎山、龙首山以及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南面则是冰雪覆盖的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公里至100多公里,它是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得名“河西走廊”。
进入河西走廊后,我数次遇到沙尘暴,多次遭遇高温缺水,甚至陷入非常绝望的境地。但每一次,我都靠着心中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毅力,咬牙挺了过来。
2003年8月17日,当我行至安西县(2006年8月更名为瓜州)境内时,突然狂风大作,整个天空立刻变得灰蒙蒙的,一片混沌,能见度不足十米。此时,每走1公里比平时走10公里都要困难。我一路顶着风沙,好不容易赶到疏勒河中游的双塔水库附近时,天色已晚。这时,我远远地看到马路边有一个小饭店,于是准备在这里结束一天的行程,好好休整一下。
由于随身携带的现金已所剩不多,为了节约费用,我决定跟饭店的老板套套近乎,打算在他这里花钱吃点东西,然后在饭店旁边一间没有门窗的空房子里凑合一夜。为了让他放心,我出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所有证件。没想到老板连看都不看一眼,面无表情地说:“花钱吃饭可以,但要免费在空房子里住,没门儿。”我又跟他商量了好一阵子,也无济于事。最后,老板终于不耐烦了,生气地对我说:“如果你不在这儿吃饭,就赶快走吧,不要影响我做生意。”
我盘算着不管怎样,必须先解决饿肚子的问题,于是询问了一下饭菜的价格。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一顿最简单的饭菜居然要五十多元。我思前想后,再回头看看老板那张冷酷无情的脸,一咬牙愤然离开了这家小店。
在沙漠中行走时,要走沙丘的阴面,因为阴面的沙子更为瓷实,而阳面的沙子则较为松软,若不小心,很容易陷入沙海,危及生命。遇到大风无法行走时,一定要到相对较高的沙丘之上,戴好防风面具或纱巾,或用透气性较好的衣服把头包住,逆风趴下。如果选择顺风趴下,即使头部包得再严,也会有大量的细沙刮进鼻腔和嘴里。此外,要注意经常抖动身体,以保证不会被沙子掩埋。
继续向前走了几公里之后,我又饿又困,实在走不动了。天完全黑了下来,风沙也越刮越大。环顾四周,只见一片荒漠,根本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也无法固定帐篷,我只好把心一横,在一处沙丘上停了下来,用衣服蒙住头,顶着风沙,趴在这荒芜的戈壁沙漠之中。
之所以选择趴在沙丘上,是因为低洼处虽然可以避风,但很容易被沙子掩埋,并且沙尘也非常呛人。而沙丘上虽然风沙大,但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饿极了,我就吃几口从新疆带来的馕饼,再喝点水,把饼含在嘴里泡软,由于馕饼上都是细沙,基本不敢嚼碎就整个囫囵吞下了。
那一夜,我几乎不敢入睡,生怕一觉睡过去便是永别。脑海里思绪万千,独自漂泊在外已有五载,尝尽了各种各样的困苦和磨难,忍受了无数次的委屈和侮辱,但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人如此无情地拒绝,以致在狂沙飞舞的夜里,只能露宿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之中。
但是,我选择以这种生活方式去追求梦想,并且数次死里逃生,上天已经对我格外厚爱了。想着想着,也就慢慢释然了。
芦苇荡陷冰河
2004年10月,跋涉六年后,我走回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哈尔滨市呼兰区。祭拜过父母,便一路向西北挺进,计划在最寒冷的季节走到中俄边境的漠河北极村。
2004年11月初,我走进了著名的丹顶鹤之乡——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一个叫肯河的小村庄后,进入了芦苇荡。这里有大片的沼泽和不计其数的小湖泊,许多丹顶鹤每年四、五月来此栖息繁衍,它们逗留一段时间后,会继续北迁至俄罗斯境内。
初冬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苇塘上面结了冰。我在芦苇荡外查看了一会儿地形,恰好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妇女经过,我便询问她冰面冻得是否结实。她告诉我,走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小心,并顺手给了我一根长木棍,让我一边探路一边走。
我确定了一下方位,便试探着走上冰面。冰面不是很结实,脚下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走了一个多小时,太阳快下山了,落日余晖照在芦苇荡上,四周金黄一片。我一边注意脚下,一边看看手表和指南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
突然,我感觉踩到了一片很薄的冰面。“咔嚓”一声,冰面裂了,冰窟窿立刻将我吞了进去。虽然冰面以下的水只有齐腰深,但由于背包又大又重,手脚根本无处用力。我赶紧卸下背包,拼命往冰面上举,最后用力一推,背包在冰面上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接着,我拼命地去抓芦苇,想尽量让身体跃出水面,但冰面好像发生了连锁反应,“咔嚓咔嚓”地连续裂开了。芦苇荡下面是松软的淤泥,我发现自己的双脚在不停地往下陷。我越发紧张了,这样下去我很快就会越陷越深,直到被完全吞没。
我看准了一块较厚的冰层,用力往前移动着身体,随后用力往前一蹿,整个身体趴在了冰面上,然后奋力向前爬了几米远,才在厚实的冰面上慢慢站起来。此时,我整个人完全湿透了,水不住地顺着裤腿往下流,裤腿很快就被冻得硬邦邦的。寒风吹来,冷得我瑟瑟发抖。我小心翼翼地挪到背包前,幸好包里的衣服有塑料袋隔着,没有被水浸湿。
我赶紧换下湿透的衣服,背起背包继续向前走。忽然听到窸窣的声音,停下来仔细一听,发现是脚步声。
我喜出望外,循着声音走过去,大喊了几声:“有人吗?”在茂密的芦苇荡里,最多只能看到三四米远,根本看不见人。
“你是谁呀?”很快有人回应。
“我是徒步走中国的,想去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多远啊?”
“你到我这边来吧!”
我小心地走了过去,原来他们是自然保护区护卫队的两位师傅,很熟悉地形。在他们的带领下,我顺利地走出了芦苇荡。
晚上,我住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馆里,一个人躺在床上,有些后怕。夜里,我梦见自己在泥塘里挣扎,结果越陷越深,想大声呼救,却喊不出声来。等我猛地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双手正紧紧地抓着枕头。
(舒畅摘自东方出版中心《信念:人生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