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在牧场,路的行走权是羊说了算吧?
除了政府修建的公路,在牧场的草场和山间,总是会不经意看到自然小径的痕迹。这些小径荒草蔓生,泥土裸露,仿佛一直延伸至天边或山谷——这就是牧民转场的“羊道”,是羊群随着四季转场走出来的路。
由于海拔不同,阿尔泰山脉形成了春秋牧场、冬牧场、夏牧场。哈萨克族牧民一年四季随着不同海拔牧草的生长转移草场,放牧牲畜。转场的队伍看似走得散漫、七弯八拐,实际上在整个转场过程中,牧民都必须按照地形或者古老地界形成的固定牧道行走。不仅各家各户的牛羊有自己的草场,各个草场之间也有大小不一的牧道相连,甚至每个牧业村之间也有专门的牧道……而这,正是为了保证转场途中牲畜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并且避免牛羊践踏草场。除了这些牛羊的专属道路,牧民定居的乡村小道也是羊说了算。
在牧场开车兜风的乐趣之一,就是几乎没什么车和你的车抢道。偶尔会有一辆移动卖货车,或者拉满牛粪、干草的拖拉机。要是有小汽车从这些蜿蜒曲折的狭窄村道上驶过,尤其是车身没有灰尘泥土的,一看就是从城里来的,那简直稀奇得不得了,足以引得斜靠在山坡上的牧羊人坐起身来端详一番。他们活动一下压酸了的手臂,在阳光下眯起眼,盯着汽车,直到汽车驶远,消失不见,这才吐一口气,把自己再次扔回草地的怀抱中。
在这样一派安宁、没有车马喧哗的小道上开上一段路,足以使你放松到危险的地步。你开始心不在焉,一会儿往左看,一会儿向右望,贪婪地注视路边肆意绽放的野花,就是没有看向前方。就在这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群闹哄哄的、移动着的、一眼望不到头儿的“毛茸墙”。
那是一群阿勒泰特有的大尾羊,有几百只。羊群中,一些领头的老羊时而向你这边张望,时而咩咩叫着发出警告,似乎你不快点儿掉转车头离开它们,它们就会冲上来和你打上一架似的。顿时,整个羊群躁动起来。母羊呼唤小羊,小羊回应着,声调里充满了对可能遇到未知事件的担忧。一只弄不清状况的小羊在滚滚尘土中半睡半醒,没有回应羊妈妈的呼唤。母羊飞奔着挤过羊群,最终找到小羊,才算安定下来。
从羊群以上的行为中你可以看出,它们都有集体意识。在群体中担任什么角色,就会有着相应的个性。比如,有些羊负责保卫羊群,而有些羊被它们保护着。我们人类社会,其实和羊群并没什么大不同吧?
一只牧羊犬终于挤出羊群,现身了。天哪,它可真是一个大块头。一般的牧羊犬见到它,恐怕都会感到自卑。事实上,它的确深信自己的实力。你瞧它,正奓着毛兴奋地冲到车前咆哮着,因有人打扰了它的羊群而震怒。
你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不由得惊惶失措,赶紧快速倒车,离开。牧羊犬因为工作单一,所以喜欢在工作之余找些消遣,而它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追车。就像现在,你的离开,勾起了它蕴藏于体内最原始的追捕动力。瞧,它将身子伏低,眼睛紧盯着车子的前轮,然后一步一步潜行过来,随着车子的提速,它也将脚步越放越快。
你怕它冲到轮胎下面,只好猛踩油门试图甩掉它。可是,天晓得它是牧羊犬还是火箭,因为它冲刺起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你在匆忙中将眼睛的余光瞥得远远的。隔着一大片高低起伏、灰扑扑的羊背,有个人骑在马背上,手里掂着缰绳,朝这头儿张望。
羊群加快脚步,朝着你倒车的方向前进,有些身手矫健的,快要赶上牧羊犬的速度了。牧羊犬更加兴奋了,还不时地回头对跟过来的羊投以鼓励的眼光。远处的牧羊人终于看不下去了,把手放到嘴里,吹出一声长哨,像要帮助牧羊犬控制一下兴奋的心情。
你被周遭的混乱弄得心烦意乱,一不小心,车子后轮歪进路边的浅沟,动弹不得。牧羊犬则以优雅的姿势来了一个急刹车,然后又不慌不忙地坐在路边,带着胜利的表情看着狼狈的你。很显然,它对此次的“劳动成果”很是满意。当它走回道路上潮涌般的羊群时,还不时回头,回味刚才那令它骄傲的一幕。
足足有半个小时,羊群才陆陆续续通过。最后,那个马背上的牧羊人,他的脸庞,无论是肤色还是纹理,都像裂开的松树皮。他拉紧缰绳,停在路边,看着你的车,摇摇头,嘴里嘀咕了几句。但因为羊的咩咩声依然很大,因此只见他张嘴,而听不到他的声音。在嘴唇动了几下之后,他又摇摇头,抖一下缰绳,双腿轻夹马肚,继续上路了。
(蝶舞金沙摘自《青年文学家》2023年第31期,老老老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