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2024-07-16 00:00:00于文霞
天津教育·上 2024年6期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跨学科教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初中地理进行跨学科教学是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理作为一门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与政治、历史、物理、生物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为地理跨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能性。因此,一线教师要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认真解读跨学科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找到实现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方法。

一、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教学内容整合难度大

长期以来的学科分科和独立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只关注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进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难以突破学科界限。且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差异较大,如何有效地将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是一大挑战。

例如,在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资料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与政治教材中的“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相关内容有所联系,尽管教师知道这两部分内容有相似之处,但是很难从逻辑上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二)学生知识体系碎片化

由于长期接受分科教育,学生难以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同时,缺乏统一的跨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可能存在重复或遗漏,影响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在解决地理学科问题时很难从其他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时,涉及这样的问题:贵州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得到这样的答案: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耕地改梯田、开展生态农业等生态措施,却很少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如颁布相关的环境保护法令,禁止人们违规开垦土地,砍伐树木;加强教育宣传,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等。

(三)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能力与经验

跨学科教学理念出现时间不久,许多教师还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培训,导致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效地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且目前市场上缺乏针对初中地理的跨学科教学教材和资源,这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面临诸多困难。

(四)评价体系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学校和教育部门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当前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单一学科的知识点,而忽视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学科教学的推广。

例如,当下编写的试卷和各种教学资料中,缺少融合综合性学科知识的试题,或者只提供部分对应学科的答案,没有充分提供非本学科的答案进行参考,导致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缺少综合性的思维训练,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如成渝高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有哪些?(任答两点即可得分),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会认为只要掌握两个知识点就足以应付考试,而不会继续从其他角度挖掘答案。教师也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对此进行评价。

二、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在要求

(一)基于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时,应以地理教材为基础,确保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有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

(二)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选择跨学科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过于复杂或抽象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因此,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且易于理解的内容。

(三)注重实际应用与问题解决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学科素养

教师的综合学科素养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的综合学科素养决定了其能否有效地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同时应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立体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的综合学科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教师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时,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的综合学科素养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口”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学会计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通过科学的、具体的数据来分析人口的变化过程和分布情况,这是基础数学知识与地理学科内容的结合,即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地理知识,带领学生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借助相关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出其中任何一个数据。

像这样相融的学科内容还有很多,要想促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跨学科教学,就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教师的综合学科素养。如学校可以组织地理教师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定期为教师提供跨学科融合教学培训,帮助他们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和技巧;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进行评估和激励,督促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决定着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首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要求。当前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一的知识灌输,教师如果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转变教学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跨学科教学则需要学生主动探索、整合知识。教师如果能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内容时,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师就要将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并以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法来促使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观点的碰撞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设计以下学习活动:

材料:中国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了从郡县制到州县制、从州县制到道州制、从节度使制到路府州军制、再到行省制和布政使司制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制度。

问:请根据教材和其他资料分析当下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情况;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行政区域的具体发展历程;试着分析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学资料融合了历史方面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即在地理学习中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对该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紧密联系。同时,项目式学习法和小组讨论学习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和投影仪等现代技术已经成为初中地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跨学科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利用教学设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地理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来模拟地球的运动轨迹和方向,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

2.借助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地理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来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整合生物学中的生态平衡知识、历史学中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通过智慧课堂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3.运用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地理跨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网络上有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调查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了解地理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互动平台,如论坛、微信群等,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完善跨学科评价机制

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仍然存在不足。首先,跨学科评价机制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提供有效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和不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1.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教师需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标准应包括知识理解、技能应用、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同时,将形成性评价方式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及时给予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综合知识体系,进而改进学习方法。

2.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实施跨学科评价的关键,学校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并组织各学科教师针对跨学科教学内容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教学和评价经验交流会,让教师分享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共同促进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的来说,完善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评价机制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实施有效的策略,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通过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并通过专业的渠道学习专业的学科知识,保障跨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要关注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关联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