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学校实施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新理念。要真正发挥这一功能,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即学科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初中学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并对学科教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与此同时,各学科教师积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寻求有效的方法,将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融合。教师们深入研究学科内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教学。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科学,而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选取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社会意义,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深入了解思政内容后,要在备课时找到良好的切入点,将初中数学教学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一)挖掘数学教材,感悟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文化故事或传说,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比如:在导入环节,通过讲述、动画、音频、图片配文字等形式,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成就。鲁班用鹊窥探苍穹一隅,屈原用《天问》诉说“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尝试升空,再到“天问”开启中国人探测火星之旅,结合航天背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轨道运行计算,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又让学生了解到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思考数学背后的思想和原理,感悟数学家探索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探索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讨论和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感受古今数学家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很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在初中上课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就俨然一副了然于胸、变得“散漫”的学习状态。如图(1)所示,教材的方法是过顶点A作边BC的平行线,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结合平角得到结论。如图(2)所示,过顶点C作边AB的平行线,由两直线平行和内错角、同位角相等,结合平角得到结论。这是教材中出现的另一种证明方法。
(1) (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数学家不断探索的脚步,探讨多种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方法。公元5世纪,古罗马哲学家普罗克洛(Proclus,410—485)用了两种图形方法证明这个定理。一种方法是过△ABC的三个顶点A、B、C分别作边BC的垂线,如图(3)所示,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一组同旁内角,从而得到结论。另一种方法是推广到非垂直的情况,如图(4)所示(注:此处只展示了部分图形)。两种不同的方法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3) (4)
到了公元18世纪,法国数学家克莱洛(Alexis Claude Clairaut,1713—1765)又利用平行线将三个内角转化为一对同旁内角得到结论,如图(5)所示。
从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至今的2000多年来,数学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个结论的不同验证及证明方法。直到公元18世纪,发现了能够避开平行线的验证方法,采用旋转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如图(6)所示。
采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和教育理念。多种证明方法的引入,体现了创新和探究精神。传统的证明方法可能只有一种,但在课程思政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不同的证明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结合时事政治内容开展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
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吸收新鲜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当下的时政热点,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时政热点有效地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本课的数学模型,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2023年7月29日,京津冀遭受极端强降雨天气。受上游影响,天津市静海区多条河道接到行洪任务。很多人“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加入抗洪第一线的队伍。
问题1:一支抗洪突击队有50名队员,承担着保护大清河河岸大堤的任务。已知在相同时间内,每个人可装土7袋或运土3袋,问应该如何分配装土与运土的人数,才能使装好的土及时运到大堤上?
教师结合时事新闻,把当前静海区所承担的行洪任务与数学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党和国家的宗旨是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强化对家园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问题2: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很多地区自发向天津运来抗洪物资。有大小两种货车运抗洪物资,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3辆大货车与5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教师引入时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与时事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将数学知识与当前的政治事件或社会问题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时事政治内容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