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4-07-14 00:00:00刘向丽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6期

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备课模式

教师设计教案前,要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做到“五明确”,即明确制定目标的依据、明确本课教材的训练方向、明确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明确自己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明确训练的目标。同组教师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后,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及学法等,再由主备教师针对研课的结果对本节课进行设计。其他教师可以吸取和注意主备教师备课的优缺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对教案的设计进行改进,形成个性化的教案。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加强教学策略研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我研究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个性培养、潜能挖掘为主导,以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培养方式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我们不断对学生进行“活、轻、实、优”能力的培养。“活”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学生思维、课堂气氛要活;“轻”即教学内容要适度、教学要求要适中,学生要学得轻松愉快、上课没有压抑感、课外作业不重;“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培养要扎实,要求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让学生说、重难点让学生议;“优”即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要整体优化。我们希望通过该教学模式,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良性循环。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校又在以上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前参与、课中互动、课后延伸的教学思路。

员.课前参与。课前参与,也就是自学。小学生知识经验不丰富,自理能力比较差,自主学习习惯也比较差,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这里就涉及到教材的问题。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素材的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去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前参与,学生需要找出哪些是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自己弄不懂的问题,把已有的知识技能与将要获得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此外,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信息的搜集,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带着更强的目的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给予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圆.课中互动。如何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

课改的课堂应该是研讨型的课堂。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确定了“确定目标—独立学习—小组研讨—全班交流—练习体验”的基本思路。

确定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一个或两个主要目标为主,设计综合性的思考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就是课上要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学习知识。

小组研讨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重点问题、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讨,各小组的组成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异质”,在研讨中,由小组长组织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全班交流是指在小组研讨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在汇报中,全班学生进行互动、质疑,发现问题。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课堂上能生成问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和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以讲代学”,把“嚼碎的东西喂给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能利用这种办法找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

练习体验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知识,练习则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减少讲解内容,加强课上练习,以实现学习内容当堂巩固。同时,因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对课上练习的时间要求也有所不同。练习内容的设计要有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和实用性。教师选择练习内容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感觉到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上不再只是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互动;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在课上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猿.课后延伸。课后延伸环节是和练习体验相联系的。课上学习内容通过练习得到延伸和拓展,课后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或应用所学进行知识的系统整理,如语文的课后延伸小练笔、手抄报、课外阅读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几年来,在“双减”大背景下,我校教师本着“减负不减质”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也给学校的各项工作注入了活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学生以童心、童真、童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晋城市城区第二小学校)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