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4-07-14 00:00:00何欢郭维易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6期

编者按:构建以优质均衡为指向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维护教育公平的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山西省办学模式改革的试点区域,晋中市太谷区可谓是山西省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发源地。早在2011年,在基本实现县域之间、农村之间教育管理和师资水平区域性均衡后,太谷区便将攻坚目标指向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行盟区化运行模式,将县城的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分别与农村学校结为教育盟区,以盟区化运行模式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期,本刊记者深入太谷区各中小学校,了解他们为盟区化运行模式进行的有效尝试和取得的成效,敬请关注。

崇文重教一直是太谷区的优良传统,太谷教育是多年来太谷区乃至晋中市的一张名片。为实现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目标,太谷区于2011年依据本区教育实际,本着充分发挥城内优质学校整体办学优势,有效带动全区中小学校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全区学校类别、乡镇大小、学校数量、学生人数等指标,将县城的3所初中、3所小学分别与农村学校结为城乡教育盟区,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六大盟区”,初步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2014年,太谷区教育局又将县城的3所优质幼儿园与农村9个中心园结为学前教育盟区,最终形成包括太谷明星中学、太谷三中、太谷五中、实验小学、太师附小、明星小学、一幼、二幼、三幼在内的“九大盟区”,明确了“四统筹一实现”的具体职能,即统筹教育管理、统筹教研教改、统筹文化共建、统筹考核评价、实现资源共享,搭建起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平台,经过多年运行,已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预期目标。

顶层设计,完善机制,引领盟区建设高位推进

2017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省级试点工作方案》中,太谷区被确定为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省级试点。以此为契机,太谷区继续深化盟区化运行模式,以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高位统筹,保障盟区建设扎实全面。盟区化运行是太谷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的教育实践,他们首先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教育盟区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盟区工作;设立城乡教育盟区办公室,负责对各盟区工作进行管理;各盟区龙头校校长兼任盟区长,负责本盟区工作;各盟区还成立了大学科组、大教研组,负责各项教研教学工作。其次是督导跟进,各盟区选配了2名专职督学,负责对盟区文化建设、管理、教研、教师交流等工作的落实和提升。第三是量化考核,制定了《太谷区义务教育学校盟区考核细则》,对盟区工作职能发挥情况进行考核,促进盟区内各校均衡发展、整体提高。第四是经费支持,每学年为各盟区提供5万元经费,用于盟区开展各种活动;同时,教育局为盟区督学提供2万元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到盟区各校督导工作的调研、培训、交通、食宿等费用。机制的逐步完善,有效保证了九大盟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深入推进。

太谷区教育局原局长韩卫政告诉记者:“盟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探索,我们首先做到了各盟区校长在观念上达成共识。然后,是树立盟区学校的资源共享观和共同发展观。龙头学校在规范管理、教师培养、教学科研、课程改革等方面不断发挥辐射作用,与盟区内各学校共同分享优质教育成果,共同促进了各学校发展。”

同频共振,助推盟区学校齐头并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各盟区学校通过常态化盟区校长会议、校级领导培训、校长沙龙等形式,统一校级领导观念,推动盟区实质运作。据明星中学校长游建平介绍:“作为明星盟区的龙头校,明星中学每学期开学都要召开盟区校长协调会,大家平等协商,同时邀请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各职能股室领导指导工作。大家就盟区建设、机制完善、盟区作用的落脚点、领导干部的培养进行交流,实现管理理念、教育思想的碰撞;同时,交流各校办学特色,围绕打造名师名校进行校长论坛,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清廉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展开主题论坛;我们还本着务实的原则,研究盟区领导教师交流方案和评价办法,讨论各学校的活动方式、内容、参与度,采取菜单式活动模式,将活动形式与内容的选择权交给盟区各校,按需活动,决不搞形式主义。”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名师名校影响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各校协调发展

多年来,各盟区龙头学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大精准帮扶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面促进盟区内各学校深度对接、广度辐射、多种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为促进城乡各校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盟区效应和名师名校影响力,各盟区整合盟区内的名优教师资源、课程改革成果资源、教学设施资源,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实现共享,使本盟区优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当前,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师资的不均衡。为此,太谷区制定了以盟区交流为主,跨盟区交流为辅的教师交流模式,给予各盟区更大的权力。每年暑假,盟区都要按照年级、学科、岗位对接、均衡的原则,在“相对稳定、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由盟区长统一协调盟区内干部、教师交流。各盟区还通过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等形式,促进盟区内师资水平的均衡。与此同时,为确保交流效果,各盟区都制定了考核办法和激励政策,并在交通、住宿等方面努力为参与交流的教师提供便利。比如,明星中学自2011年盟区刚成立时就有4名教师交流到范村中学任教,由于当时县城内公交车尚未开通,路途遥远,教师家校往返极为不便,为保证教师能准时返校,明星中学专门租用一辆小型汽车用于接送交流教师,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使其能安心工作。

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城乡学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是太谷区成立盟区的初衷,他们为此建成覆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盟区录播互动系统”。盟区内加强远程互动教育教学应用,以“互联网+同步课堂”为抓手,以盟区引领和应用驱动为着力点,使全区城乡学生共享县域优质教学资源。比如,明星小学是“明小盟区”的龙头校,从2015年开始,就基于奥威亚录播互动平台和超然互动平台,尝试远程互动教学研究。以本校作为教学中心点,实现与三个乡镇的多所农村成员校进行远程同步课堂,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的优质课程覆盖。如今,在盟区内开展远程互动教育教学应用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应用。明星小学校长牛跃刚说:“我们首先是选拔承担互动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采取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整合盟区内优秀音、美教师,最终确定1—6年级音、美教师各6名,承担盟区内远程互动教学工作。每学期初,确定主校各年级的授课班级,并把这些班级的美术、音乐课统一协调,列出课表发送给各成员校,实现美术、音乐远程互动教学的常态化。”另外,为方便学校与各盟区互动校沟通,建立了“明小盟区互动教学交流”微信群,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助课辅导教师、技术辅助教师和厂家技术人员加入,便于主讲授课教师发布课前材料准备信息,设备出现故障的及时交流,以及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实现了授课过程中随时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再如,太谷五中了解到盟区农村学校的音体美教师师资欠缺的情况后,除远程同步在线授课外,还施行走教精准帮扶,盟区有计划指导各校艺术教学,不仅补充了农村艺术教师的不足,也让农村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管理互促,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了使城内学校的先进管理理念辐射到盟区内其他学校,各盟区建立学校管理互动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校长论坛、文化沙龙、校长挂职锻炼、文艺汇演、家长互动、城乡互访、学生体验交流、图书漂流等活动,定点打造、重点帮扶,实现学校间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比如,实验小学作为实验盟区的龙头校派出了副校长要季萍、智美焰到胡村小学、郭村小学,明星小学派出副校长智丽萍到水秀小学担任管理岗,太谷五中派出副校长郭其宴、教研室主任史禄萍到小白中学担任副校长。通过选派领导干部直接参与盟区其他学校的管理,共探管理方法,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各盟区通过盟区管理互通平台,各学校之间的校长和中层通过定期交流,深入开展学校管理专题研讨活动,互相取长补短。比如,三中盟区的龙头校太谷三中,每年要牵头组织为成员学校提出一份有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学校发展等方面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书。另一方面,各个农村中学也会选拔一批有能力、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中层领导到龙头校挂职学习,通过在龙头校实践学习,他们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回到各校之后很快成为该校的管理主力,运用城内学校先进、丰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当地学校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明星中学盟区成员校范村中学的杨垚森、张建新,水秀中学的成玉川,阳邑中学的原海峰、杜献民等人,迅速成为该校的优秀领导,并在全区内产生极大的影响,顺利进入太谷区教育局校长人才库。为了使这些人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同时也对管理者培养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农村中学优秀校长断层的问题,盟区经过慎重决策,经教育局批准,将杨垚森、张建新、常晓波等同志再次选回明星中学担任副校长职务,如今,他们已成为太谷区各学校出色的管理者,这种培养形式,保证了太谷区学校管理者在这种螺旋式交流过程中不断上升,为太谷未来教育储备了丰厚的后备力量,注入了强大的管理活力。

联动教研,提高教研实效。为了使盟区内所有教师都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各盟区建立了各学科统一的教学计划,各学校负责教学计划的实施落实。教师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实行以盟区学科组为主体的教研活动,由盟区统筹开展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师徒结对。充分发挥各盟区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提高了盟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例如,实验盟区开展了盟区教师“青蓝携手”工程,师徒结对,签订协议,做好传帮带。师傅为龙头校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每人至少带2名徒弟,徒弟为盟区校的青年教师。每周师傅指导徒弟一节课,并指导徒弟日常备课、评教评学及各类竞赛课,要求师徒每周互听课定时、定点。同时实验盟区对结对教师进行跟踪管理,一是学期初座谈交流,鼓舞信心;二是学期中新教师进行提高课的研讨,城乡2名徒弟同台竞技,评价结对效果;三是不定期检查、抽查各种笔记,徒弟每周主动向师傅请教,并上一节研讨课,同时撰写随笔或反思。徒弟在教育教学上有提高后,优先参加外出培训、比赛等活动,并列入学校标杆教师培养梯队。徒弟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大幅度提高或获得荣誉、成果、称号等,师傅在教科研评估中予以相应加分,并列入卓越教师培养梯队。

记者采访的当天,实验盟区的实验小学和范村中心校的师徒结对仪式正在进行。结对仪式上,师徒代表发言后,徒弟向师傅郑重地行礼,教育的传承在这一刻被具象化。实验小学校长田学明告诉记者:“实验盟区一直以来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借助盟区的平台,青年教师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李清、张晓燕、董黛娇等青年教师代表盟区参加晋中市的‘121’比学赶超比赛和区里的赛课比赛,均获优异成绩,一大批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校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骨干,为盟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范村力量。”

联动教研。让盟区教师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各盟区开展联动教研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例如,太师附小盟区利用名师的引领作用,根据课标内容要求,进行详细的课标解读,各学科由学科负责人确定各年级把关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把关教师组织盟区各年级学科教师统一备课,登台说课,组织所有教师讨论评价,最后形成附小盟区的精准备课方案。在实践中,盟区学校采取“研训联动”的方式,统筹盟区的教学、教研、科研和师训活动,以学科为单位组建盟区教研组,通过听评课,组织主题教研活动,诊断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等形式,使教研活动在实践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在帮助教师学习、对照、反思、实践中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小白乡中心校位于太谷区城东18公里处,是附小盟区内距离县城最远的中心校,距离虽远,但阻挡不了他们教改的脚步,学校以“中心校牵头———各校长分科———各校主任引领”的模式开展项目化教育教学研究,共创了“学研践思”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以赛促练。为了促进盟区教师快速成长,实验盟区为教师搭建了多种多样的成长平台。盟区组织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新苗杯”赛课活动,评委现场打分,课后聘请专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青年教师明晰了努力的方向,提高了前进的动能。在各校预选的基础上,盟区组织教师进行了“写”“诵”“作”基本功初赛,由评委现场打分,根据排名选出一批可塑性强的教师。之后组织这些教师进行教师基本功“写”“诵”“作”技能培训,由盟区龙头校牵头,实验小学的骨干教师对盟区教师分学科进行翔实而又具体的培训,并一一进行针对性辅导,真正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管理联动。在教学教研校际交流初见成效的启发下,各个盟区把这种思路引入到学校其他方面的建设上,部门对接,互助互惠。例如,太谷三中的盟区成员校侯城学校的小组评价模式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有可操作性,于是龙头校就组织盟区内教师多次去侯城学校参观学习,受他们的工作启发,太谷三中每学期开展“三中最美少年”评选活动。北洸中学师德培训非常有特色,各校互相学习,效仿兄弟学校成功经验,成为盟区教师师德培训的重要教材。任村中学新教师的培训措施得力,作为盟区新教师培训基地,每年盟区各校的新教师都会到任村中学进行专业培训,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化共建,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在盟区建设中,通过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交流,农村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将盟区内先进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城区学校在与农村学校文化碰撞交流中形成新的内涵,使学校特色不断彰显、影响力不断扩大,盟区内各学校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的格局。例如,太谷三中盟区以“崇尚均衡,共创一流”为活动理念,本着“努力构建城乡教育崭新格局,着力引深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以城内优势带动农村共同发展,以盟区格局引领整体上台阶”的活动宗旨,采取“区域联动,整体推进,着力构建,共同发展”的活动模式,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创建均衡、公平的教育发展环境,他们把三中的书法校本教材和书香校园建设经验与盟区内各校共享。另外,实验盟区把范村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文化和实验小学家长学校建设文化分享到盟区各小学;五中盟区的农大附中,把自己依托高校,名家指导的优势在全盟区乃至全区中小学辐射共享。经过不懈的努力与积累,城乡教育盟区学校的学校文化得到发展,师生的精神世界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办学层次也得以提高。

捆绑考核,盟区凝聚力不断增强。在考核评价方面,太谷区教育局建立完善《太谷区中小学九大盟区评估考核细则》,将盟区内相对薄弱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作为对龙头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捆绑考核,有效激励城内优质校支援、带动农村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努力形成一套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整体联动的考核评价机制。

平稳运行效果显著,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在实施盟区化运行的这些年里,太谷全区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走上了制度化轨道;新招聘的中小学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实现100%下放;阳光招生、均衡编班使农村学校生源稳定,从根本上破解了择校择班、重点班、实验班以及教育乱收费等难点问题,更形成了教育资源共享、师资互动交流、成果齐头并进的均衡教育大格局。

盟区成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主体。盟区运行以来,盟区内各校的差距明显缩小,而且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各盟区的教育质量逐步提升。谈到盟区建设,朝阳学校的校长武卫红感受颇多,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并且兼任朝阳幼儿园园长的他,需要同时在三个不同的盟区开展教学活动。他告诉记者:“从2021年9月起,我就让二幼来支教的老师担任副园长。三年的时间,她们给一所农村幼儿园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是理念转变,从教授文化知识转变为教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模糊的课程概念转变为一日生活皆课程;二是园所环境创设,设计安吉游戏区、户外涂鸦区、中草药种植园和室内各种专用活动室,使幼儿教学、游戏、活动得以科学有效开展;三是积极送教下乡进课堂上示范课,入校指导组织教研活动,家校共育为家长作讲座,到二幼跟岗实践,为跟岗老师作示范;四是教师常规管理,考核评价更加注重引导老师们日常学习、专业提升和持续发展。五是针对农村幼儿缺乏阅读习惯和环境、艺术教育比较薄弱的现状,补充了每天晨间阅读课程和午间‘艺术活动+益智游戏’课程,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我们采访的当天,恰逢太谷二幼组织所有帮扶幼儿园开展心得经验交流分享会。武卫红还特意为二幼的冉彤红园长和支教教师武丽君、郝俊桃及二幼全体老师带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支教帮扶显大爱,互通共荣谱新篇”。

盟区成为城乡教师交流的主渠道。以城乡教育盟区为载体,实现了城乡干部、教师交流,近五年来共交流干部教师1039人,561名教师进行了城乡交流,158名县城教师交流到农村,320名农村教师交流到县城,交流人数占到专任教师的63.4%。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25人,市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6人。区域性的教师交流,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的目标。

盟区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主阵地。盟区的运行让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目前,太谷区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共有1128人,其中,农村教师达到了323人,盟区内教师交流,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更加有利于农村学校的发展。各盟区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对盟区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一大批农村学校在盟区校的示范、引领、帮扶下,逐步实现了自主提升、内涵发展。采访时,明小盟区的成员校任村小学正在为即将开展的“‘121’比学赶超教师赛课、团队赛研暨任村中心校乡村教学推进会”忙碌着,校长张庆丰对记者说:“作为农村学校,近年来我们受到了盟区的很多帮助,有困难找盟区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学校师生在龙头校的帮助下,参加太谷区第三届‘四创’教育竞赛暨第11届科技教育模型竞赛,多名学生和老师获奖。不仅如此,这两年常常有外省同行来学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师自信、自如、张弛有度的风采,学生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风貌得到了来访者的一致赞赏。”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太谷并不回避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他们积极回应百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实现区域内城乡教师交流、课程资源共享等,让更多学生能走进家门口的好学校。

可以说,晋中市太谷区从自身区域教育实际出发,以项目研究、优质教师交流培养为载体,通过教学设施设备、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典型问题同解、品牌学校齐建”的盟区运行体系,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成为山西省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前沿样板。

责任编辑栗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