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瑶 姚春生 王佳羚
2022年4月21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596号建议的答复文件中表示要加强“非世遗”土楼活化利用工作。加强“非世遗”土楼的活化利用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土楼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如何在新政策下更好地处理经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关系,如何切合实际地保护活化传统村落的“非世遗”土楼,使之既保留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又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资金方面如何得到当地客家后裔以及从当地起源的海外客商的反哺,实现“非世遗”土楼聚落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客家土楼聚落与客商文化发展背景研究
(一)客家土楼聚落地区
现存的客家土楼聚落集中在闽西南粤东北一带,闽西南的土楼聚落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漳州南靖、平和、华安、漳浦、云霄、诏安等县;粤东北的土楼聚落主要分布在潮州的饶平,梅州的梅县、大埔、蕉岭等县。
(二)土楼聚落形态
土楼聚落形态分为:散落生长型、簇状生长型、带状生长型、墨渍扩散生长型与向心扩展型五类(图一)。漳州的华安、漳浦等地以及梅州的大埔花萼楼为散落生长型。漳州南靖的田螺坑——著名的“四菜一汤”、书洋五更寮土楼聚落以及永定下洋镇初溪土楼聚落等为典型的簇状生长型。带状生长型的土楼聚落多受河流地形的限制,一般坐落在山谷之间,顺着明显的线性的溪流或者道路蜿蜒生长,例如南靖塔下村和永定南溪土楼聚落,土楼呈带状布置在河道的两侧。墨渍扩散生长型的土楼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更加复杂,需要漫长时间,聚落规模较大,通常由多个行政村形成整个大的聚落,聚落在构图上有较明显的核心区域,这个区域的单体较为密集,通常是宗族较早聚居区和祖祠、墟市所在地,也是宗族社会、文化、经济的核心区,如永定古竹乡的土楼聚落。向心扩展型聚落具有向心性和围合性,多集中在广东饶平与福建的诏安、云霄等地。
(三)客家土楼与客商文化相互影响
从客家土楼的楹联(对联)以及土楼中祠堂展现的祖训,都能体现客家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客家人崇文重教,尤其自明代以来宣扬科举功名、报效国家,由此兴建了许多由乡族集资创办的书院或学堂,在土楼内部提供不便在外读书的女孩学习的内部书院。一资料记述,永定续建、新建的书院,明朝有5所,清朝有33所。儒家文化对客商影响深远,客家儒商多有远大的家国情怀,取得成功后也往往能慷慨回报社会,“以德为本、以义致利”是客家儒商的经营思想。
二、古竹乡大德村现状
(一)总体概况
大德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集镇附近、古竹中心小学所在地,是古竹乡的第二大行政村,在永定县城东北方40公里,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东与漳州市南靖县梅林乡接壤,西北与陈东乡相依,南与高头乡相偎,现有人口2300多人,596户,辖4个自然村,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至今保留着典型的传统农耕文化生活方式,农田顺应山势,大溪河穿村而过,滋润着这片土地。当地的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名扬天下。特色农副产品以红柿为主,大德村是古竹乡乃至永定区有名的“红柿之乡”,名扬广浙等省。
(二)聚落现存土楼概况
大德村现存的20座土楼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为唯一一座建于明朝的旧大德楼,建造时间为明正德十三年,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为方楼,容纳三百余人居住,现在只剩一户人家居住在里面。建造于清代的土楼12座,其中圆楼2座,方楼10座。建造于民国时期的土楼有3座,均为方楼。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土楼有4座,其中圆楼3座,方楼1座。
根据保存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保存较好;二级—保存一般;三级—保存较差;四级—保存很差。一级有4座,2座圆楼,2座方楼;二级11座,圆楼4座,方楼7座;三级4座,均为方楼;四级1座,方楼。
仍居住使用的土楼有12座,很多只有1户人家居住,有的已经改为家禽饲养地。
(三)经济作物—烤烟概况
从明中叶起,尤其是清中期以后到民国初年是永定烟草业高峰时期,永定的烟草种植、条丝加工高度繁荣,永定条丝烟“独著天下”,甚至被乾隆皇帝御赐“烟魁”。永定生产的烟丝销往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海外,享誉天下。1910年,永定条丝烟参加南洋劝业会评比,获得优胜奖,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永定条丝烟获得了巴拿马外国通航博览会优胜奖。现在的永定县古竹乡大德村的经济作物依然是以烤烟为主,近年来国家对烤烟出台了价格支持政策,烟叶的卖价逐年上涨,烤烟收入成为种烟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德村的梯田上种满了烟草,烟叶供不应求,外加烟叶种植保险的赔付保障以及国家对永定烟草种植的扶持政策,大德村的烟草种植发展势头良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德村“活化”规划策略
(一)设计概念
原村落模式为村落依靠重重山峦作为屏障,形成包裹防御式的村落,村落以水为生。随着时代的变化,村落的需求开始从防御性向开放型转变,村落保护原土楼聚落空间,以河流与周边梯田为着手点,从村庄中心开始向外发散更新,将原本的内向空间进行“翻转”形成新的外向模式,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空间重塑。
(二)村落区域规划
大德村的保护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和农田保护范围三个层次进行保护。
核心保护范围: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集中成片的区域划分在该范围内,最能体现传统村落遗迹的物质空间,乡土性建筑与格局完好地展现地域性历史与文化传承,是保护力度最强、保护要求最为严格的范围。
建设控制范围:将现状有条件建设的部分区域划入该范围,是留待将来规划建设的区域,将来可根据需求增建配套设施,是保护力度和保护要求一般的范围。
农田保护范围:村落农业种植与自然景观环境的保护范围,保护力度较严格,不允许突破。
(三)建筑改造措施
为使大德村的传统村落拥有协调统一的建筑风貌,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主要分为保护修缮类、改善提升类、改造类、整治类四种措施。
保护修缮类:对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木结构、墙体、屋顶等部分;进行必要的修缮工作,如修复破损的木构件、更换老化的屋面材料等;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和特色,尊重历史文化价值。
改善提升类:针对保存较差的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其基本结构的稳固性;在保持外观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更换老化的门窗,并进行细节修饰,如雕花、彩绘等;外墙可以使用木色漆饰面,以提升建筑的美观度。
改造类:针对部分夯土房、石砌房等配套用房或牲畜棚圈,可以结合现代的设计元素进行改造,增加空间的功能和舒适度;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尊重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结构,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整治类:针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新农村住宅建筑,可以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符合历史风貌要求;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更换外墙材料、修缮细节部分等,以恢复传统建筑的特色。
在实施以上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和历史价值,遵循相关法规和规范。同时,也要与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改造措施的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
(四)功能结构分区规划
本村规划采用多样化的生态策略,在维护村落自然田园景观的同时,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学习为一体的土楼聚落群。乡村形象展示区位于村落入口处,农田景观区自北向南贯穿聚落,中央以顺应河流的文化展示区激活乡村活力。特别着重展示大德村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烟草种植业,游客在此不仅仅是游览,还可亲自体验从种植到晾晒制作的户外体验,增加空间节点作为体验区,打造产学研教育基地。位于村落南端的广场休息区和乡村客厅为参观者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沿着河道的两侧,顺着河流,选取土楼面河区域形成连续的不同功能的室外休息娱乐广场,使游客和当地村民能够感受不同的趣味室外空间,整个村落形成活化的地域性历史文化博物馆。
四、结语
“非世遗”土楼活化利用研究已经受到重视,活化不仅仅是以单体土楼为单位,而是以村落聚落为出发点,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特色产业经济打造乡村IP,带动整个村落的发展。在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以宗族血缘为纽带,依靠海外客商对家乡的反哺,推动客家传统聚落的文化复兴,促进海内外对客家儒家文化更深远的传播。通过根在闽西南海外客商的反哺,对家乡传统聚落进行保护,使客家文化可以源远流长,对经济后发地区激发乡贤带动家乡发展具有引领示范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华商学研究院校级课题“故乡传统聚落形态发展对侨商文化影响研究”(课题编号:secbr2023-2-1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