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囡 吴志艳 吴昱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逐渐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为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产业结构逐渐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消费基地,各产业资源开采正积极探索低碳可持续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与竞争优势,新疆依靠具有禀赋的“白+黑”资源,将打造一条由原油—化纤—纺织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炼化纺一体化产业链,为进一步促进石油化工转型升级、本地纺织服装产品中高端化、形成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环节协同发展的集群效应,提高价值链整体效益和附加值,是推动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一条重要的产业链。
一、新疆炼化纺一体化发展现状
炼化纺一体化产业是指将石油炼制、化工和纺织三个产业相结合,形成从原油提炼、化工产品生产到纺织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有效利用原油资源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策略。其突出优势是能够综合利用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是顺应了当前新能源时代不断开发与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产业发展道路。其产业链具体由原油—对二甲苯(PX)—醋酸—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涤纶端纤—纺织组成;另外,还由天然气—乙炔—1,4-丁二醇(BDO)—聚四氢呋喃(PTHF)—氨纶组成新型纺织材料,最终向化纤等领域延伸。
当前,我国炼化纺一体化发展跟随着上游石油化工产业进行布局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产业竞争力较大,产品附加值较高,产业链较为完整且成熟。为积极响应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立足新疆向南发展和向西开放的战略目标,新疆依托“白+黑”资源优势,快速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步入快行道。2014年至2021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累计2852亿元,年均增长18.7%;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全疆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从410家增加到3432家,新增3022家。截至2021年底,全疆棉纺产能2146万锭,约占全国的20%,位居全国第三位;服装产量6015万件(套),约占全国的0.2%,位居我国西部地区省市第二位,累计就业人数70万人(兵团8万人)。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棉纺织产业基地之一。
为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新疆结合纺织服装产业优势,进一步拓展产业价值链,打造产业集群效应,重点依靠南疆资源优势,带动南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新疆在巴州地区建立具有规模的炼化纺一体化产业链,目前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凸显,巴州地区已形成中泰集团12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120万吨聚酯、中昆集团2×60万吨乙二醇项目为代表的化纤纺织一体化集群,总投资670.64亿元,产值362亿元,税收39.8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0万余人。
图1 “炼化纺一体化”产业链示意图
二、新疆炼化纺一体化对区域产业链的影响
新疆炼化纺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对新疆全区特别是南疆地区产业链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带动了本地纺织服装业。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与优化,南疆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产业链的关联度与产业集聚效应也得到了增强,吸引了更多的相关产业向该地区聚集,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预见,随着新疆炼化纺一体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将会为南疆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
(一)炼化纺一体化带来的产业链延伸与优化效应
从产业链延伸与优化效应来看,有效地连接上游石油化工产业与下游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从原料提炼、中间品加工到最终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新疆巴州作为塔里木石油会战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已初步实现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克服了传统化纤纺织对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实现当地资源就地转换,为中下游企业提供了可生产经营的原料产品。截至2022年巴州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油产量729.42万吨;天然气322.14亿立方米;原煤产量303.38万吨;发电量141.06亿千瓦时。其中炼化出精对苯二甲酸(PTA)产量94.61万吨;乙烯产量60.09万吨;1,4-丁二醇(BDO)产量27.12万吨,以上炼化出的原料可供下游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各类中高端产品,如运动衣、泳衣、棉柔巾、医疗卫生用品等。目前,巴州地区已有纺织服装企业112家与化工企业合作,中下游产业链相互衔接生产经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产业链延伸情况较好,终端产品与内地品牌企业合作逐渐增多。
炼化纺一体化的形成布局不仅增强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新疆利用地缘优势,借助“一带一路”经济带平台,将产业链向周边国家拓展,形成更加广泛的区域性产业链网络。根据各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亚五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呈现增长趋势,合计由2016年的13.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8.14亿美元,年均增长20%。其中,哈萨克斯坦是进口额最大的国家,2022年哈萨克斯坦进口额为20.45亿美元。但整体来看,新疆纺织服装向西出口还未形成规模,服装产业链延伸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产业链关联度的提高与产业集聚效应
炼化纺一体化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石化—化纤行业龙头企业炼化一体化模式的推进,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通过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炼化技术,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了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当前,新疆中泰集团、中昆集团、富丽震纶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均已实现低碳生产,混纺产品高端化生产,上下衔接程度较高,推动了产业链的中高端化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根据新疆中泰集团数据显示,中泰石化在新疆巴州库尔勒石油石化产业园投资的12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有效衔接了上下游产业链,促进新疆得天独厚的资源就地转换,下游化纤产业链已开工建设了120万吨/年聚酯项目一期50万吨/年差别化功能性纤维项目(短纤),及时补齐了下游纺织产业短板,带动了新疆巴州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新疆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通过引入先进的炼化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新疆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新疆炼化纺一体化对区域价值链的影响
从区域价值链的影响来看,新疆炼化纺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对区域产业链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对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产生了深远的作用。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得到了提升和升级,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炼化纺一体化产业的发展也为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促进了价值链的整合和高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随着新疆炼化纺一体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将会为区域产业链结构和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一)价值链升级和增值效应
新疆炼化纺一体化产业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品的多元化,从而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新疆龙头企业中泰、中昆、美克化工等企业不仅能够生产传统的燃料油,还能通过深加工提炼出更多的化工原料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新疆巴州地区化纤产业链现已基本成型,形成了以年产40万吨1,4-丁二醇(BDO)、5万吨聚四氢呋喃、120万吨PTA、40万吨粘胶短纤项目的生产能力,目前规模居全疆第一,是下游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下游纺织企业则能够利用这些原料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纺织品,截至2021年底,新疆共有棉纺企业180家,棉纺纱锭2146万锭,约占全国棉纺纱锭总数的19%,位居全国第三位。这种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甚至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整条产业链的价值逐步提升,增值效应明显。
(二)炼化纺一体化对产业附加值的提升
从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来看,虽然目前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但未来通过长期合作和战略联盟等方式,必定会实现风险和利润的共享。通过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能够稳定原料供应,保障新疆本地产品市场,使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基于此,新疆炼化纺产业还会进一步推动本地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提升本地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新疆炼化纺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疆炼化纺产业链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下游产品多以运动服、游泳衣、棉柔巾等产品为主,但就目前来看各产业链之间协同合作还不够紧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终端产品发展较内地相对滞后。
(一)产业一体化发展相对薄弱
虽已初步形成石油、原煤、天然气、涤纶、纺纱等产业链,但产业链偏短,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原料初级加工品生产,对其深度开发、延伸不够,有待完善和强化。结合巴州地区实情分析,本地虽具有禀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开采炼化开发等工作掌握在中石油企业,炼化出的精对苯二甲酸(PTA)等原材料对本地各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供不应求局面,部分原材料还需进口实现,但由于受国际石油价格影响,炼化成本较高,部分中下游化工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投入压力,整体上具有一定被动性。另外,受西气东输影响,本地天然气资源大部分供内地保民生使用,导致新疆本地区天然气资源紧缺,在量上无法满足大部分上游企业通过天然气提取乙炔,使BDO产量供不应求而影响中下游产业链的生产经营,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疆内化纤产业链及下游纺织链的再加工。最终导致企业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不能形成互补、配套,造成疆内纺织产品未有效形成循环链,纺织产品多以初产品为主,不能在疆内形成终端下游的纺织品。
(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就目前发展程度来看,纺织服装行业在全疆八大产业中虽占有一定优势,但与全国比较来看,其发展规模与现代化技术融入仍有较大差距,棉纺行业整体生产效率不高、设备相对落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目前南疆巴州地区部分服装企业目前还仅靠与疆外印染企业合作生产服装满足疆内需求,导致运输成本较大,进货渠道单一,造成订单不稳定,中小企业集聚效应低,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差异化与竞争力不足,带动稳定就业效果不明显。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巴州域内现有企业类型大部分均为石化、化工、化纺等原料企业,产品普遍科技含量和层次较低,且产品种类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部分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化进行协同技术普及。同时,与内地化纤企业比较,本地特色不明显,竞争力较弱,整体来看巴州炼化纺围绕产业链布局的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不平衡,并且部分高端项目进展缓慢,新项目少、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巴州炼化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四)市场竞争激烈
新疆炼化纺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不明显,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同行业竞争者众多,缺乏核心技术与高精尖对口人才,竞争力相对偏弱;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棉纺服装出口市场不稳定。南疆巴州地区,由于受到俄乌战争等国际因素,天然气国际价格普遍上涨,巴州本地政策无力保证相对优惠的天然气价格,使得企业投资、生产积极性接连受创,后期深入合作相对困难。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炼化纺一体化发展对区域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看见炼化纺价值链附加效应逐渐提升,全产业链涉及的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以炼化纺为中心辐射周边产业的经济效应明显,炼化纺一体化发展为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就业、促进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与全国炼化纺一体化发展相比,新疆在炼化纺方面的发展目前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也给出适当的可参考建议,能够为新疆炼化纺一体化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巴州炼化纺一体化建设对巴州本地区特别是南疆经济发展、就业以及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煤炭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具有全局性辐射带动作用。今后发展应鼓励产业链涉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国内国际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炼化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继续出台有利于新疆炼化纺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资金、土地、税收、环保、招商引资等方面做好牵线搭桥和精心服务工作;推动地方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强化产业关联,建立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集群;鼓励开展大型高端行业峰会、论坛、交流会、人才培训等,促进资源整合共享,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重点倾斜南疆地区,包括巴州、阿克苏等地,以确保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大规模促进就业。
(三)多维度科学招商
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积极落实与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对接,争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并沿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招商,进一步打造化纤纺织产业集群,进而打造化纤纺织一体化产业基地。另外在商贸方面重点招商面辅料专业市场建设运营方。可参考广东、浙江等地的专业市场,为扩大影响力,以“品牌+招商团队+运营团队”的方式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输送资源,扩大影响力。
另外,也可招商纺织服装电商平台,借助国内线上线下资源,如纱线网、纱线宝、宜布网等专业平台,用来推动新疆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的发展,因此亟须多维度针对性招商有影响力的平台,丰富新疆本地纺织原料和产品。
(四)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
随着化纤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涵盖产业链各环节的研发、生产、营销、品牌、财务、信息化等人才需求将大幅增加,为此,新疆需要协助企业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梯队,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高级技术人才、产业工人四个层次,制定专门政策,加强引进和培养。鼓励大型纺织企业调派选派职业经理人,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核心人员入疆,带动和培育本地技术人才。可与新疆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专业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校招为新疆本地企业培养专业对口的年轻技术骨干。
(作者单位:任丽囡,新疆科技学院;吴志艳、吴昱捷,新疆巴州党委党校;基金项目:巴州炼化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23ZJFLD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