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就是相宜的

2024-07-12 00:00:00刘倩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4年7期
关键词:选科钱钟书杨绛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钱钟书如此赞颂杨绛。杨绛是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她过人的才情和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过程汲取一些家庭教育经验,从而对孩子进行科学家教,促进健康成长。

不读书一星期都白过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读书便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杨绛从小就喜欢读书,她的父亲杨荫杭就常常给她买书。她对什么书感兴趣,杨父就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上;假如哪本书她长期不读,那本书就无声地不见了,是被父亲悄悄拿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背后其实蕴藏着心理学中的强化原理,杨父把杨绛感兴趣的书放在桌上,这就发出了一种鼓励信号,下次读这种书的概率就会增加;而把她长期不读的书悄悄拿走,这是一种负强化,以后不用读不喜欢的书了,反而会增加她读书的乐趣。杨绛就是在这样开明的教育中找到了对文学的热爱,以至后来一星期不读书等于“一星期都白过了”。家长可以效仿杨父的做法,多买几本书放在家里,孩子如果对某一类书表现出兴趣,则多买这类书给孩子读;如果只翻过一次的书就不必强求其阅读,等孩子以后有兴趣自会翻看。在培养阅读兴趣的阶段,重在多读书,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一味追求“读好书”。

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教育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杨绛到高中时仍不会辨别平仄声,杨父并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不要紧,到了时候自然会懂。后来她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相应地,假如您的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始终背不会26个字母,或是记不住乘法口诀,不要批评孩子。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以及一个“到了时候自然就会”的时间。

当杨绛面临选科时,在“有益于人”的理科以及自己喜爱的文科之间摇摆不定。杨父告诉她“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就这样,杨绛坚定地选择文科,走上了文学之路。当孩子面临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岔路口时,不要过分干预,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即便在现实生活中他的选择可能不是最正确的,鼓励他的情绪,把体验的权利还给孩子,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支持。比如,当孩子在高中面临选科时,也请您鼓励孩子选择“最相宜”的学科,而不是盲目追求“好找工作”的学科。

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杨荫杭教育子女说:我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杨绛儿时并没有留在无锡上学,杨父精心挑选,将她送进师资力量优秀、课程丰富开明的上海启明女校。在那里,杨绛学会了自强自立,这才使她之后对总是办“糊涂事”的钱钟书,可以轻声一句“不要紧”;在日子最艰苦的时候,她甘为“灶下婢”,支持钱钟书创作《围城》……家长在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时,倒不必把孩子送去外地求学,但可以常常与孩子协商,进行家务分工,让孩子学会对他人负责,关心他人;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一起讨论,但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和睦幸福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杨绛的回忆中父母就像老朋友,她从小到大没听他们吵过架。虽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与忍让顺从。但是杨绛的母亲也是知识分子,贤惠文静,和颜悦色,她和杨父之间向来是无话不谈,彼此都很尊重对方。这种家庭氛围无疑对杨绛的品性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遇到什么事,她都平和以对,豁达释然,始终散发着淡定从容的气质。

如果说父亲带领孩子认识世界,那么母亲则教给孩子稳定的情绪与世界相处。家长应该为孩子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也不要抱怨、发火,常与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拥有稳定情绪。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以家为起点,良好的家风就是最好的教育。杨绛父母的教育方式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刘倩: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学生。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选科钱钟书杨绛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选择
北方人(2021年9期)2021-10-13 12:18:36
选择
北方人(2021年17期)2021-09-15 12:49:56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4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30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2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