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宇宙中的“定海神针”

2024-07-11 08:31刘潇
环球人物 2024年13期
关键词:定海神针随机性冲浪

刘潇

艾维·威格森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宇宙不是随机的。艾维·威格森要证明这一点——虽然宇宙中的随机性看起来无处不在,但连掷骰子都不是随机的。“掷骰子得出的结果不是真正的随机,完美的随机是不可言传、难以证实的。”威格森说。

利用随机性研究,能让计算机做更多的事,比如信息加密和预测未来。一方面,计算机产生真正的随机数列,就能帮助设定完美的密码;另一方面,以数学的力量“消灭”随机性,获得确定性,就能演算、预测各种复杂环境,最终预测未来。

几十年来,威格森不断逼近目标,相信凭借计算机的算力,总有一天人类能真正驯服随机性。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我做研究纯粹靠对科学和宇宙的好奇驱使,它们却出乎意料地在实用领域产生了作用。”知名科技媒体《科技聚焦》撰文称:“如果没有威格森的研究,算力强大的智能手机就不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口袋中。”加密货币的诞生,也有赖于他的研究。

内心住着那个冲浪小子

威格森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数学家。今年4月,美国计算机协会将2023年度图灵奖授予他,以表彰他对计算理论,尤其是计算中随机性作用的重大贡献。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图灵命名的这个奖项,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此前,威格森还与匈牙利学者拉兹洛·洛瓦兹共同获得了2021年度阿贝尔奖。这是国际数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被称为“数学界诺贝尔奖”。

威格森所在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曾是爱因斯坦及“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工作的地方。但同时获得阿贝尔奖和图灵奖的,威格森是全院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人。

威格森(中)参加学术活动。

图灵奖的奖金为100万美元(约合722万元人民币),与诺贝尔奖奖金差不多。威格森没想到自己会得这个奖。他回忆得知自己获奖时的场景:4月10日那天,“他们(图灵奖组委成员)让我打开视频上线。他们也是数学家,我还以为是要讨论数学问题,就急匆匆上线了。一上线,他们就祝贺我,我才明白自己获奖了。”获奖消息“官宣”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戴维·纽伦堡问他:“您到底是数学家还是计算机科学家?”威格森说:“我两者都是。我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家,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1987年,威格森开始对随机性研究着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随机性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94年,经过大量的演算,他终于证明“随机性可以被消灭”,也就是说,在理论范畴中,宇宙中的任何问题都有确定性,威格森找到了宇宙的“定海神针”。

威格森向《环球人物》记者解释,随机数最重要的特性是它在产生时,前后的数毫无关系。随机数分为3类:伪随机数、密码学安全的伪随机数以及真随机数。而产生随机数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被统称为随机数发生器。

在研究中,威格森不停地给随机数发生器“出难题”。他发现,问题越难,得出的结果越确定,便越能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干预和预测。这一研究可以被用于“预测股市走势或计算风暴移动的路径”。

威格森的研究影响了当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正是因为在标准假设下,宇宙中的随机性可以被驯服,那些包含随机性、难以运行的算法,能够被确定、被计算且被更容易地运行。普林斯顿大学教务长珍妮弗·雷克斯福德教授说,威格森对“什么东西可以有效计算”的深层问题给出了重要见解。该校计算机科学教授兰·拉兹说:“他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

随着研究深入,威格森触碰到这样一个“烧脑”问题:如何让别人相信某问题已被证明,却不让别人知道证明的方法。于是,威格森推演出新的伪随机发生器,成功研究出如何在不泄露信息的情况下证明信息的真实性,也即“零知识证明”。后来,这个方法成为加密货币的理论基础。加密货币诞生后席卷全球,但威格森不为所动,继续在数学世界中探索。

对外行人来说,这听起来十分复杂。但对于威格森,这是浩瀚的未知海洋,他用思考“冲浪”。在他的内心深处,还住着当年那个冲浪小子。

热爱冲浪、足球和解“烧脑”题

1956年,威格森出生在以色列海法。他在海边长大,对户外运动非常热爱。

威格森向记者回忆:“我的童年是在海法一个小小的社区中度过的,那时,我每天都与冲浪、足球为伴,尤其喜欢冲浪。小时候,我父亲有许多关于解数学谜题的俄语书,阅读那些书不仅满足了我的探索欲,让我后来爱上了数学,也让我不知不觉学会了俄语。我的两个兄弟没那么喜欢数学,他们一个成了生物学家,一个成了电子工程师。” 前些年,威格森依旧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去海边冲浪,现在年纪大了,就爱上了散步。

2019年3月14日,威格森(右)和美国数学家赫尔穆特·霍弗在纽约参加爱因斯坦纪念晚会。

安静下来的威格森喜欢用脑,这源自他的工程师父亲。他父亲对世界充满好奇,热衷于解决智力难题,还经常给孩子们出题,尤其是“烧脑”的数学题。在威格森的记忆中,一块儿解难题是全家最开心的娱乐之一。

父亲这种不断挑战自我、探索答案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威格森。2021年,已经65岁的威格森在被授予阿贝尔奖时,特意提到了父亲。“父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尤其喜爱挑战难题,以及探究数学的基础问题。他对数学基础问题的爱好,如同病毒一样传染给了我。”

1970年,威格森考入以色列理工学院。这所学校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的美誉,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齐名。爱因斯坦1912年倡议设立该校,并创建该校首届学会,亲任主席。

一开始,威格森填报的是数学专业,然而“父母让我换专业,选择计算机科学,认为这样我毕业后更好找工作”。最终,威格森在两个领域都深耕,收获硕果。

1980年,威格森从该校毕业,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研。1983年,他完成题为《计算复杂性研究》的论文,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何塞IBM研究院、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短期工作。1986年,他回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当高级讲师。1990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客座副教授,1993年任希伯来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主席。

授课中的威格森。

1994年,威格森因在计算复杂性理论方面的工作,获得内万林纳奖。这是理论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国际奖项。1999年,他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2003年,他放弃希伯来大学教职,全职在该研究院工作。2013年,他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又当选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教授奥德·戈德里克如此评价威格森:“过去40年中,他对计算理论的贡献,是无出其右的。”

威格森从不吝惜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他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太喜欢了,还写了本“入门手册”,放在网上供人免费阅读,希望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

威格森在学术上取得众多荣誉,但平时的打扮非常随意,经常穿着毛衣和长裤,脚上却是凉拖鞋,如爱因斯坦般顶着一头凌乱的银发。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我的一天基本是这么安排的——与合作者探讨、参加班级研讨会、阅读论文,余下的时间,我就沉浸在思考中。”

不可能“每天有新业绩”

《环球人物》:您为什么对随机性研究感兴趣?

威格森:自古以来,人类就对随机性着迷,并且不断利用随机性来解决问题。几个世纪以来,统计学家和科学家一直在对随机性进行研究。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人类利用随机性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广泛。

《环球人物》:在许多报道中,您被形容为一个“纯粹靠兴趣”搞理论研究的人。

威格森:我的确不是一个追求实用性研究的人,在实际应用方面,我没什么动力。但是,利用我在理论研究上的结果提高算法效率,进而完成重要的计算任务,保证加密协议的安全,这些都能帮助手机软件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环球人物》:您一直喜欢与全世界的同行合作、指导学生。

威格森:我喜欢敞开心扉与人们合作,尤其喜欢指导研究生和博士生——在他们那个年纪,正是思维活跃、处于初始状态的时候。

《环球人物》:对于立志成为科学家的中国年轻人,您能给出一些建议吗?

威格森:我觉得年轻人应该通过尝试各种活动和研究,来寻找自己热爱的领域。一旦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东西,就应该努力精进,追求卓越,使之成为自己的事业,并且你应该享受这份事业。

《环球人物》:在您看来,成为学术工作者,需要哪些心理准备?

威格森:对于学术工作者来说,大部分时候,我们的一天是以解题失败而告终的。

成功当然非常诱人,但它是极为稀少的,我们得花大量时间去寻找。所以,如果选择了学术道路,就得做好心理准备,我们无法实现(像其他行业那样的)所谓高效的一天,每天都能产生新业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探索,进行深度思考,期盼这些思考能让我们离那个目标更近一些。

编辑 毛予菲/美编 徐雪梅/编审 凌云

猜你喜欢
定海神针随机性冲浪
最美情话:屠呦呦和她的“定海神针”
冲浪少年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MAKING WAVES
跟踪导练(二)
浅析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
考虑负荷与分布式电源随机性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适用于随机性电源即插即用的模块化储能电池柜设计
基于游程数的非参数随机性检验
智力大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