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专门对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指导遵循,为我们坚决打赢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指明了方向途径。
习主席深刻指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主动。习主席的重要指示,蕴含着一体运筹强国与强军、发展与安全、经济与国防的政治逻辑和深度考量,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贯彻自觉。
构建新安全格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主席反复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新兴领域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必争之地,也是经济发展的赋能增效之域。纵观近代中华民族史,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思想落后、科技滞后是造成世纪之痛、民族之殇的重要病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能够挺起腰杆子站起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重要基础。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历史敲响的警钟、是发展强大的底气。现在,发展新领域、新技术、新手段已成为国际竞争、战略博弈的焦点所在,特别是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我国经济发展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以加快新兴领域发展、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为突破口,积极谋取安全发展新优势,不断集聚安全发展新动能。
适应新军事变革、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深远经略。习主席深刻指出,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军事发展史上,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都推进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火器火药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的进步,蒸汽机和发电机推动了热兵器向机械化时代的革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动了机械化向信息化时代的演进。世界海战史上,航海技术的每一次发展突破都带来战斗力的迭代升级。当前,无人智能、卫星通信、低轨星座等新兴技术,正在颠覆传统战争形态、催生全新作战样式、产生新的作战机理。占据科技制高点必将赢得战争制胜点,运用科技新进步必将掌握斗争主动权。加快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以科技优势奠定打赢胜势、以科技赋能增强胜战势能,是历史必然、现实必需。
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建设强大现代化海军的应有之义。习主席对海军建设高度重视,亲自擘画海军战略转型,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回望人民海军成长历程,从发展以空、潜、快为重点的“近岸防御型”海军,到发展以中型导弹舰艇为重点的“近海防御型”海军,再到发展以航母编队、核潜艇、两栖作战力量等为重点的“远海防卫型”海军,每一次转型跨越都离不开新技术的加持和推动,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得益于新装备的迭代和升级。随着海上方向博弈斗争的形势特点、基点指向、内涵外延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各种风险向海洋传导、各种变量在海上交织、各种压力朝海军叠加,有效履行“四个战略支撑”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更加需要以科技创新力作基础、以新质战斗力作支撑,推动海军战斗力建设向新兴领域拓展、向新兴技术赋能、向新兴装备发力,加快推进海军战略转型、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支撑。
习主席深刻指出,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要突出发展重点。其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把握新兴领域的融合发展规律、建设管理规律、能力生成规律。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统一。新兴领域关联技术前沿、涉及装备多样,坚持重点论、两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才能实现事半功倍、提质增效。抓重点、带全盘。紧盯事关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点工程,扭住加强经略海洋能力、优化航天布局、网络空间防御、人工智能运用等重点领域建设用劲发力,带动新兴领域多点突破、群体迸发。补短板、拉长板。对体系集成、立体杀伤、互联互通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持续创新突破、攻坚突围;对成熟技术加大创新扶持、转化运用,把底板固牢、短板补齐、长板拉长。建当下、布新局。针对高新技术向军事领域加速渗透的实际,统筹搞好无人智能、能源超导、量子技术等新兴领域的规划设计、孵化培育,通过挺进无人区、开辟新赛道争取有利位势、赢得先机优势。
坚持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有机统一。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传统领域是基本盘,新兴领域是增长极。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要与传统领域统在一起抓、合在一起建、捆在一起强。坚持你有我优、你优我精的思路,加快推动传统领域二次创新、深度创新。用好现有的物质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力量优势,充分调动深度创新能力,在巩固既有优势中发掘潜能,注重以量变求质变,推进现有武器装备、作战平台、实战能力扩容升级。坚持自立自强、以我为主的思路,加紧推动新兴领域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坚持对抗性发展、非对称制衡,你搞你的、我搞我的,面对新技术新概念鱼龙混杂的实际,科学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脚踏实地推进原创性、探索性、基础性研究,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坚持物质基础与人才支撑有机统一。武器装备是打赢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现代战争人的因素、武器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在新兴领域,人与武器高度一体化,加快人才的高水平、高质量供给尤为重要。着力解决“装备等人才”的问题。前瞻人才布局设置、资源配置,优化教育体系、学科布局,大力发展无人、智能、深海等新兴专业,有序扩大涉核、水声、电磁等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做大新兴领域人才“蓄水池”。着力解决“有人头缺人才”的问题。新兴领域专家人才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要创新军地互学互鉴互补模式,拓宽军地共用共享共育路子,加大“请进来、走出去”人才双向交流力度,不断壮大科技领军帅才、特种专业人才、创新攻坚英才队伍。着力解决“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抓好新域新质知识和能力培训,在重点技术研发、重要装备试验、重大演训任务中,学习新型战法、新兴技术,提高专业素养、过硬本领,锻造懂技术、会指挥、善组训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兴领域人才方阵。
坚持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有机统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核心战斗力,生产力的价值导向在市场、战斗力的价值导向在战场,新兴领域为两者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提供了共同空间。在筹划设计上统合。优化军民商新兴领域布局,不断塑造技术先导优势、产业发展优势、领域资源优势、规则话语优势,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在科技创新上融合。把握新兴技术服务军地双重属性和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中创新和综合运用,充分聚集军地资源实现协同创新,促进新兴技术双向共享运用,构建与新兴领域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在转化运用上整合。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立足国防领域民用效应最大化和经济领域国防效应最大化,搞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和布局优化,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互相转化、互促双赢搭建高效渠道。
一个国家对新兴领域的经略,往往要在转化为军事实力后腰杆才硬、说话才算数。必须把握新兴技术迭代快速、发展迅猛、跨域跨界等特点,加快提高新兴领域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融合发展格局。
注重需求、规划、执行链路贯通。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把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这个基本原则落实好。狠抓以战领建、战建一致。建立战区与军种、军队与地方高效对接的运行机制,跟踪现代战争演变趋势,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把握现代战争作战形态,把新兴领域作战需求搞清楚,转化为精准的能力指标和需求清单。狠抓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统筹军队和地方、战场和市场、规则和标准、研发和转化、当下和长远、重点和一般,科学制定新兴领域发展规划计划,牵引推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狠抓跟踪问效、执行落实。坚持工程化管理、全过程监管,对具体项目重在推动落稳落地、对预置项目重在加快立项论证、对重大项目重在搞好精准管理,提高新兴领域建设质量和成果转化效益。
注重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没有机械化的物理实体支撑,信息化就不能顺畅联通;没有信息化的数据算力支持,智能化就不能链式突破。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不能单纯就一“化”谈一“化”,必须坚持“三化”融合发展,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形成“涌现效应”。“三化”所依赖的技术都能催生新的作战形态、作战样式、作战能力。加强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集成使用,在相互叠加影响中取得新兴领域“1+1+1>3”的聚合优势。拓展“加持功能”。对现有武器装备、现有作战平台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新兴科技为传统装备提供态势感知、信息获取、数据处理、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全面加持,促进战斗力质的飞跃。用好“抵消策略”。“三化”中任何一“化”所产生的新发展、新技术、新突破,都能对其他“化”产生抵消作用。面对对手智能化领域形成的优势,深入研究“三化”作战机理,既在智能化上奋起直追、赶超跨越,又另辟蹊径从机械化、信息化等方面寻求抵消策略,实现奇兵制胜。
注重斗争、备战、建设统筹推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军建设发展的突出特点,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对手不等人,必须抢抓机遇期,在新兴领域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质量。战建备统筹。坚持打破常理、打破常规,统合跨领域、跨部门、跨军地力量,用好“人才+工程”“小核心+大外围”“指挥员+科学家”等创新模式,集中军地优质资源多措并举,加紧攻克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的堵点难关。研试训一体。对新兴领域武器装备,统筹“研发团队+使用团队+教员团队”各方力量,坚持边研发、边试验、边训练,最大限度缩短新质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周期,确保“交装即交战斗力”。慑控打结合。结合运用“实战部署+”练兵备战新模式,把新兴领域建设成果放到军事斗争前沿、海空备战一线,用实战对手检验和提高实战能力,实现塑势、慑控、制敌、强能等多重效应。
注重建设、管理、运用相互耦合。新兴领域战略能力的整体性、协同性、复杂性强,必须加强系统抓建、体系治理,以高水平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把握新质战斗力生成规律,坚持抓数量更重质量、抓平台更重体系、抓当前更重长远、抓局部更重全局,做深做细决策论证、顶层设计、资源配置、过程管控、效果评估等工作,确保新兴领域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走集约化发展路子。从发展之初就同步搞好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手段建设,发展作战实验、兵棋推演等先进手段,探索“科技+”“网络+”等训练方法,提高新质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效费比。走协调性发展路子。既要锻造武器装备、作战平台等硬实力,又要创新管理模式、配套建设等软实力,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化、作战行动编组化的思路,全面提高新兴领域治理水平。
习主席突出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面对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必须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思维层次、科技素养和实际本领,奋力跑好手中的历史接力棒。
树牢强军胜战导向,防止和克服“短线”思维。现代战争比的是军事实力,拼的是综合国力。作为军地各方,要站位强军胜战大棋局,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兴领域发展问题,切实打掉利益壁垒、打破行业垄断,用好国家优势力量和资源,军地合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以军为主、军地一体,紧跟国家经济、信息、科技战略布局,统筹提出军事需求,用军事需求主导新兴领域发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立起战斗力标准,经济建设注重贯彻国防要求,规划项目注重突出军事属性,科技研发注重考虑军事应用,制定规则注重统一军地标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作战力量协调发展。
自觉转变思想观念,防止和克服“延长线”思维。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全新的时代考题和发展课题,思想观念和思维理念不能简单地延长叠加,而是要主动来一场头脑风暴和思想革命。坚持破旧立新,紧跟国防和军队改革步伐,紧贴国家战略需求,紧扣现实博弈斗争需要,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思维定势、惯性套路,建立起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兴领域发展理念。坚持固本开新,用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打开新思路,把思维从陆地、海洋联通到信息、融入网络,延伸到新边疆、高边疆、软边疆、远边疆,实现对新兴领域发展的立体思考、整体谋划。坚持革弊鼎新,打掉亦步亦趋、跟随模仿的路径依赖,摒弃堂堂之阵、固守应对的对抗思维,坚持以正合、以奇胜,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让新兴领域发展真正体现中国特色、展现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优势。
增强技术感知能力,防止和克服“边界线”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新兴技术呈现的蓬勃迸发之势,必须破除一时一事、一域一维的认知局限,增强技术敏锐度,提高技术理解力,主动发现军事价值、提出军事需求、推动军事运用。大力倡导学军事、学技术、学装备,增强对科学技术原理的认知,深入研究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活样本”,从战争之变中敏锐感知对手之变、科技之变,从制胜机理中研深析透练兵之道、用兵之道。用超前思维把握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新兴武器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提出新理论,用先进理论引领推动新兴领域快速迭代发展。搭建新兴领域创新力转化为战斗力的快车道,敢于试错容错纠错,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在战略必争之地形成换道超车、弯道超车的独特优势。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防止和克服“单线”思维。针对军地对新兴领域投入统筹不多、重复分散建设的问题,迫切需要健全完善有利于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规范有序的跨军地工作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加强整体统筹,明晰责任分工,形成需求科学生成、快速响应、有效落实的畅通链路。健全完善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制定信息共享、人才共享、技术共享等具体措施,构建“民参军”“军转民”的便捷通道。健全完善奖惩激励、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制度机制,拿出资源共享激励、技术转化考核等管用办法,加强新兴技术风险预警防控,规避潜在的技术风险、工程风险和市场风险,推动新兴领域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摘自5月17日《学习时报》。作者为海军上将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