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带背景下的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研究

2024-07-09 03:57:08陈梦瑶吴强
山东农机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村寨特色农业

陈梦瑶 吴强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施过程中,推进产业兴旺属于首要任务[1]。乡村振兴总要求的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意味着农民需要依靠农村产业兴旺来实现增收[2]。产业兴旺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是可靠的收入来源,同时可以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和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

产业振兴,主要定位于农业,并依托农业来发展二、三产业,推动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产业的多元化业态[3-4]。以此来发展经济、留住人才,确保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文以贵州省凤冈县土溪镇作为案例,对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建设进行探索,以期对其他相似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概况

(一)区位条件

研究区域主要涉及大连村的黄乐、桅杆台、杨畔塚、竹园口、苏云头、水井坝、梓柏树、水碓、半边街、下寨,鱼泉村的土溪坝,三河社区的官庄、上街(茶场片区)总13村民组,总土地面积4.22平方公里。

(二)自然资源条件

研究区域内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群山连绵、绿意盎然,森林覆盖率达到60%。区域内土地肥沃,土壤中有机质丰富,且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年平均气温在15oC左右,年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养、种植业发展。龙台河贯穿整个研究区,河道两岸风景秀丽,与周边村寨形成“河水村中转,风光正好看”的格局。村寨依山傍水,民居错落有致,前有美溪相绕,后有青山相衬托,自然景观与村落相交融。

(三)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研究区内主要以稻油轮作、蔬菜、茶叶、牧草、蚕桑和肉牛种植养殖产业为主,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区域内共有合作社5个,其中4个为村社一体,1个为凤冈县蚕桑合作联社。登记家庭农场1户,农业企业5个。

规模的种植养殖基地主要情况:油菜基地300亩,“四新一高”示范基地200亩,蚕桑基地50亩,茶园30亩。凤冈县蚕桑合作联社,有钢架养蚕大棚2个;钱红梅养殖场,有肉牛25头;贵州凤冈县和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现存栏牛1290头;辣椒烘干厂有辣椒烘干设备一套,日烘干量为10吨;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的产品为“贵州绿茶”。现有产业规模较小且内容较单一,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农业与二三产融合程度较低,因此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也较低。

(四)村庄建设现状

研究区域涉及大连村、鱼泉村、三河社区总12村民组,共计596户1869人,主要以汉族为主。

村庄布局:村庄总体布局有分散式和聚集式两种,以地形和道路为依托进行定居,空间布局较为合理。主要总体以聚居为主,大多紧邻村庄主路或支路。

建筑风貌:大连村的黄乐、苏云头、竹园口已进行总体风貌改造,其他村民组没有进行统一的改造,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饮工程:人饮工程实现全覆盖,水源主要采用地表水,通过自流、电提等方式进行取水。

污水处理设施:现苏云头、水井坝、土溪坝已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土溪镇场镇已建有土溪污水处理厂,其余村组污水主要采用沿道路边沟、灌溉沟渠、地面自然排放及排入旱厕等方式,无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户户通电。

电力电信设施:电信网络全覆盖。

环卫设施:各村组设置有垃圾投放亭、垃圾箱等,通过场镇配备的垃圾清运车,将区域内的垃圾进行处理。

公共服务设施:黄乐、苏云头、土溪坝、水井坝、水碓设有健身广场,并配备健身设施。

三、规划思路及目标定位

(一)规划思路

1.统筹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乡村产业应以对环境无污染的产业为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依托现有基础产业,明确主导产业,做优增效产业,并形成衍生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链,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打造产业体系,促进三产融合。推进乡村产业多元化、综合化发展,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可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关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发展,以实现产业体系的优化和升级。农产品从单纯的生产模式拓展成集加工、销售等多种形式,与旅游、餐饮等融合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升其经济价值。

3.挖掘乡村特色,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村寨特色文化,与农业要素相融合,打造“一寨一特色”。从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方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使其能够有效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向乡村地域空间流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

(二)总体目标

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指导,以“一寨一特色”为龙台河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带塑魂;以良好的资源环境为基础,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串联农业旅游、水稻系列产业、有机蔬菜产业、肉牛产业、烟草产业、有机茶产业、蚕桑产业、特色村寨旅游、龙台河系列旅游产业,打造“河流串珠型”产业发展模式。

使研究区成为有水有山有田园、有文有趣有特色、赏景体验享生活、康养健体富休闲的美丽乡村。

四、结果与分析

(一)规划举措

1.基础产业与多业态相结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对产业进行分类,打造不同主题的产业链。以龙台河流域作为布局依据,以“稻+”产业为主,“有机蔬菜”产业和“苗木+林下经济”产业为辅,同时发展“有机茶”产业、“肉牛(牧草)”产业、“蚕桑”产业和“烟草”产业。

(1)“稻+”产业:将研究区内稻油轮作田地进行改扩建,打造“稻+养殖”产业体验园、彩色稻油种植体验园、有机稻油轮作标准化种植示范园以及稻油良种扩繁基地,沿龙台河分布。

产业体验园:在发展稻+蟹、稻+虾、稻+蛙、稻+鸭、稻+鱼种养殖循环示范的同时,结合黄乐村及龙台河水资源,打造为游客提供农旅体验。

种植体验园:选取层次丰富地块,建设彩色稻油种植体验园,在平坦地块打造彩色水稻图案,在生产特色彩色水稻的同时,打造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观光体验园。

种植示范园:结合园区地形较好的现有水稻种植区,以及项目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布局,高标准建设稻油轮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锌硒稻油轮作标准化种植技术。同时完善园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物联网、稻田除虫等设施的建设。

扩繁基地:主要是为了完善稻油产业的功能业态,为贵州优质稻油资源打造水稻资源圃,同时引进优良稻油资源,并进行扩繁推广。

(2)“有机蔬菜”产业:结合项目区蔬菜种植片区,以及地形较好的地块,高标准打造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园。同时利用官坝组距离土溪场镇较近优势,结合现有土地,打造都市社区结合农业的新型体验、参与型的蔬菜种植体验园,采用观光体验、会员认领、亲子活动、社区团队活动的农旅结合模式。

(3)“苗木+林下经济”产业:利用杨畔仲组、桅杆台组周边农地,发展特色精品苗木,在发展苗木经济的同时,为村寨增添特色风景。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及林蜂养殖基地。

(4)“有机茶”产业、“肉牛(牧草)”产业、“蚕桑”产业和“烟草”产业。分别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改良,提升其经济价值。

2.利用现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对龙台河整个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在护岸未建区域,打造生态式河道护岸,使用植被型护岸和抛石加植物护岸。水井坝至下寨段水质较好,缓急适中,河段周边有层次丰富的稻田、茂密的山林、错落有致的村落,可将该河段打造成漂流景点,为游客提供休闲、戏水。同时可以以白龙洞特色景点为基础,结合白龙出洞的故事传说,打造白龙洞探险项目。

为满足土溪场镇居民活动要求,同时结合科普观光功能需求,在龙台河土溪场镇段打造特色湿地公园,丰富居民活动业态。

3.村落要素与农业要素相结合促进农旅融合。深入挖掘村寨特色,打造特色村寨。通过将农业与感知体验相结合,促进人与农业环境的互动体验,从而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结合村寨产业特色,打造以“趣”“康”“牧”“虫”“茶”“演”“融”“漂”“探”“学”为主题的特色村寨(见表1)。

4.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从绿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改善人居环境(见表2)。主要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善路网照明系统为主。同时在桅杆台、苏云头、土溪坝三个村寨增设广场,丰富村民闲余生活。在黄乐、桅杆台、苏云头、竹园口、土溪坝、水井坝、水碓、半边街、下坝九个村寨规划消防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解决村民安全隐患问题。

(二)规划前后的对比

规划之前土溪镇产业呈分散状,没有形成系统体系,产业结构不完善,没有将优势资源合理利用起来。规划后的产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新增产业将产业链完善,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

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产、二产、三产“三产结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新局面。

五、结语

土溪镇以现有产业为着力点,依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文化,形成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带,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自身实际的振兴之路,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乡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推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J].学界,2018(7):5-14.

[2]董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37-150+207-208.

[3]郭岚.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J].江南论坛,2020(9):4-6.

[4]温铁军,杨洲,张俊娜.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实现方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8(8):26-32.

[5]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村寨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中医的特色
无蚊村寨丁屋岭
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1:04
完美的特色党建
村寨——海坪彝寨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