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华
摘要:对于生态农村建设而言,绿化工作是关键环节,要对植物进行正确选择与配置,使乡村绿化效果得到切实提升,为乡村换“新颜”。基于此,文章就农村绿化植物配置展开探讨,对绿化植物特征与选择的关键点进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配置策略,以期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乡村绿化;生态农村建设;植物配置
前言:从当前农村绿化总体发展状况可以得知,农村绿化发展均衡程度还需改善,一些地方绿化总量比较少,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农村生态建设水平得不到切实提升。为此,在进行乡村绿化工作时,必须要对绿化原则有清晰的认识,对乡村绿化植物加以有效利用,落实好植物配置工作,以此保证乡村绿化建设成效。
1乡村绿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1体现乡村特色、自然生态原则
农村绿化项目中必须坚持“以植为本”原则,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原有植被和具有区域特征的植物进行科学保护前提下,仔细、全面考量绿化问题,制定与乡村实况相适应的绿化方案,尽量挑选一些能够适应新环境、具有较低养护费用的树种。
1.2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通常来说,乡村的类型十分复杂,按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平原、山地等不同类型。结合目前农村的发展情况,在进行绿化时,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对空地进行合理利用,立足于实际需求,挑选兼具观赏性和效益性的绿化植物。
1.3尊重地方民俗、风俗习惯的原则
在乡村绿化开展期间,必须要对当地民俗、特色等有足够的认识,要予以群众生活习惯充分的尊重,特别是关于房前屋后的绿化。如房屋后栽杏树、前榉后朴等。简言之,绿化要在尊重当地优秀文化的前提下,合理谋划布局、因地制宜。
1.4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原则
对于农村绿化来说,不仅要关注节点,还应该着重关注房前屋后,特别是院子的绿化。在平时的绿化中,一定要对采光和通风予以高度重视。栽植乔木时,既要将风土人情等考虑在内,还要考虑光照条件。为了保证每天的晾晒,且不妨碍通风,不宜选取大冠幅乔木,可以选择果树,这样不仅能起到遮荫的作用,还能增加果实的产量。通常选用的树种为落叶型,或冠幅较小的常绿型,要以地理位置和相关条件为参照,因地制宜。
1.5经济实用的原则
农村绿化建设,必须要与农村的风貌相一致,在设计理念和实际作业等方面,都要体现出农村的气息,从头到尾,都要坚持简单实用的原则,尽量不要太过奢华,也尽量避免浓厚的装饰味道。
2乡村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2.1适地适树的原则
乡土植物与村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已经对当地土壤、气候等有了很好的适应。所以,在农村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必须具有本土性,要突出农村特色,要符合农村的实际特点。
2.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乡村植物选种时,应将其经济价值考虑在内,让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助力美丽乡村发展。
2.3降低维护成本的原则
乡土植物的养护要以较少的养护费用和较少的人力照料为原则,不能“过度溺爱”,以保证植物可以自然地生长。值得一提的是,所选择的树种,最好是既有绿化功能又有效益性的,如核桃,桃树、梨树、杏树等。
3乡村绿化的配置形式
3.1院落绿化
农村民居的庭院绿化以简洁、实用为原则,多以果蔬为绿化物。在院子里可以种植各种各样的果树,比如沙果、杏树、梨树等等,还可以种植牡丹、芍药等观花类的树木。若是庭院空间大,可以种植蔷薇、榆叶梅等。庭院入口处可栽种探春、丁香、紫叶矮樱等落叶型园林树种,生长速度缓慢,对冬季光照无影响。
3.2四旁绿化
四旁绿化一般是指在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河沟两侧等区域栽种植物。就村旁绿化而言,通常都是在田间地头进行,可在地块面积较大处,栽种一定数量的花卉植物,能够为村子增添绚丽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树种不能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临水绿化应选用青杨、垂柳等耐水耐淹的树种,并在其周围配以桃树,二者相衬映,营造出桃红柳绿的胜景。
3.3乡村道路绿化
农村道路主要穿插在田野、山丘和森林之间。农村道路的绿化布局应注重简洁和实用,不需要太奢侈花哨。植被的配置符合相关功能需求即可,尽量表现出农村的特点。乔木应选用当地的树木,生长发育会更好。如:河北杨、暴马丁香、祁连圆柏等等。
乔木下的绿地要以所选乔木为参照来布置,如果乔木选用常青树,灌木丛选用彩叶树种。地被主要选用本地种,也可以选用一些无需进行精细管理的粗放植物。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的环境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环境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绿化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所以,农村绿化一定要从总体上进行考量,立足于村民的现实需求,合理谋划布局。在选择绿化植物时,要注重实用性,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条件。并且,一定要与乡村特点特色相结合。唯有如此,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