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云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财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需求,财会监督体制机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完善。财税管理是财会监督体制机制的基石,财税管理效率与财会监督体制机制之间相互依存,在财税管理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必然会面临着的挑战,亟待探索新的财税管理方法。
二、现行财会监督体制机制的基本框架
我国现行财会监督体制机制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改革形成的,财会监督体制的框架包括多重要素。基于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相关标准,财政部门制定和实施国家财政政策,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财政收支统一管理。在财会监督体制下,二级财政部门需要制定各项财政法规和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对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1]。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级地方财政收支的管理,依法管理本级地方的财政收支,地方财政部门则负责制定和实施地方财政预算。为了全面加强本级政府和所属部门财务监督工作效率,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则负责全局性的监督管理,重点负责对各类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日常财会工作中,必须依法开展财务活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需要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财务审计,按照我国财会管理的规范标准保证财务数据的合规性,并确保公共财政的合理使用和管理[2]。在财会监督方法中,各级政府在日常财会监督管理阶段都需要编制财务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向社会公开,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的财务报告是财会监督的重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财务活动的真实情况。
除此之外,审计是财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对财务活动审计检查,基于切实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三、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策略
(一)加强财会监督的技术驱动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财会监督体系的变革逐步加速。利用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监督效率,还能增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信息化建设通过创建专门的平台,为财会监督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系统。例如,政府通过实施财会监督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公共预算和支出的实时监控。财会监督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从各个部门收集数据,实时更新,使得监督人员能够迅速识别出预算超支或不规范的财务行为。此外,财会监督信息化系统还能提供历史数据比对和模式分析,辅助监督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
大数据技术在财会监督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拓展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某大型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其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收入和成本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销售数据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该企业能够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成本控制问题,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为财会监督提供了更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更强的数据流动性。例如,通过云计算技术,数据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随时随地被监督管理部门访问和分析。云计算技术还支持多种数据来源和格式,增强了财会监督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自动化工具和算法的应用也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监督部门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例如,一家跨国公司部署了自动化的财务异常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交易模式中的异常情况,自动发出预警,帮助审计团队及时介入调查。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财会监督的核心工具。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监控和分析财务数据,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最终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技术驱动的监督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对财务规范的执行力度,还能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预防和减少财务风险。
(二)强化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财会监督工作必须通过加强跨部门的协作与信息共享来提升其全面性和有效性。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是提高财会监督效能的关键。各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围各不相同,但都需要保障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例如,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监察机关可以通过定期的联合会议,共同讨论和解决财会监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部门间的沟通效率,还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监督标准和措施。
信息共享平台在提升财会监督精准性和反应速度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各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共享系统来跟踪和监督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实时获取其他部门的数据和监督结果,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防止和减少财务违规行为。例如,某信息共享案例涉及地方政府、环保局和财政局的合作,三个部门共同监督一项涉及大量公共支出的环保项目。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环保局提供了项目的环保标准和要求,财政局则提供了资金流向的详细信息,信息互通不仅加快了财会监督速度,也提高了监督质量,确保了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跨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不仅限于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内部信息共享系统来加强财会监督。例如,某大型跨国公司在其内部建立一个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公司不同部门能够实时访问和分析全球各地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及时发现和响应可能的财务问题,从而保护公司免受重大财务损失。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会监督的有效性越来越依赖于跨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四、财税管理创新策略
(一)加强智能税收征管系统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税收征管系统的建设已成为提高税收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监管水平的重要途径。智能税收征管系统将整合各类税收数据,包括纳税人的财务信息、税务部门的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形成全面、准确的税收数据集合,将为税务部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使税务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税收形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方面,通过对税收数据的分析,智能税收征管系统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的税收收入和税收风险,税务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提高税收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3]。另一方面,构建智能税收征管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税收征管。通过智能税收征管系统,纳税人可以实现在线申报、在线缴税等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的办税过程。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智能税收征管系统也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除此之外,智能税收征管系统可以通过对纳税人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模式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税收风险,并提前发出预警,使得税务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保障税收收入的稳定性。
(二)提高税收政策制定水平
其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税务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和税收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税收政策。其二,通过大数据分析,税务部门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的税收情况和需求,提高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4]。其三,基于对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税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税收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税收政策,保障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旨在及时发现并有效防范潜在的税收风险,提高财税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税收风险案例的分析,确定一系列能够反映税收风险水平的关键指标,包括税收逃漏率、纳税人申报情况、税收征管效率等,相关指标可以客观反映税收管理的实际情况,为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一方面,对海量的税收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识别出潜在的税收风险信号,包括异常的纳税行为、高风险行业的税收问题等,有助于税务部门及时发现潜在的税收风险,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税收风险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税收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加强对税收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提高财税管理的协同性和效率。除此之外,需要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和应对措施,发现税收风险预警信号应当及时启动响应机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对相关纳税人的监管、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和制度等,有助于及时化解潜在的税收风险,保障税收收入的安全和稳定。
五、结语
随着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和财税管理的发展,需要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加快财会监督和财税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财会监督体制机制与财税管理相辅相成,两者互为依托。为此,必须加快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和财税管理创新,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引用
[1]胡静.新时期财会监督的体制机制与方法创新研究[J].会计师,2022(24):10-12.
[2]李友志.创新财政监督机制体现财政管理特色[J].时代财会,2003(12):5-7.
[3]李玲.街道财政财税管理体制的创新方案分析[J].财会学习,2020(13):163-164.
[4]马海波.浅谈新经济体制下财政税收体系的创新[J].商情,2017(38):10.
责任编辑:韩 柏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