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24-07-09 07:57:58严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风险管理评估

严炜

一、前言

高校内部审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旨在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的日益复杂和高校内部控制的不断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审计人才培养乏力、审计方式落后以及内部控制薄弱,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二、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内部一种独立、客观、有目标的评估活动,旨在为组织提供有关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价值和增强活动的建议。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工具,通过评估和监督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准确性、合规性和业务运营等方面的工作来保护组织的利益。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障机制,以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其职责包括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效率、推动改进和提供建议等[1]。

内部审计通过执行多样化的活动来实现其目标,包括风险评估、控制评估、合规性审查、运营审计、财务审计和特别审计等。其中,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潜在风险,控制评估旨在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操作效果,合规性审查旨在确保组织遵循各类法规和规章制度,运营审计旨在评估组织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情况,财务审计旨在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别审计则是针对特定问题或事件的评估。内部审计的实施需遵守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和其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构,以确保客观评估。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评估风险管理措施和控制环境的有效性。此外,内部审计要与组织的各级管理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以确保审计建议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实施[2]。

三、高校内部审计的功能分析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正视高校内部审计的价值,有助于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风险管理功能

内部审计可以识别和评估高校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安全风险、合规风险等,有助于高校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内部审计可以评估高校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操作情况,确保风险得到适当管理和控制。最后,内部审计可以为高校提供关于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高校改进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提升高校的风险管理水平[3]。

(二)控制评估功能

内部审计可以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有效运行进行评估,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检查高校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继而评估其合规性和效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保障高校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4]。

(三)改进建议功能

高校内部审计在提供改进建议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可以通过对高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为高校提供解决方案。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专业的、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高校改进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从而提升高校整体运营和发展水平。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建议的实施,高校可以及时纠正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增强高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四、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制约因素

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对内部审计角色功能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责、作用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更多地将内部审计视为一种对高校工作的质量检查或限制,而忽略了其风险识别、控制评估和改进建议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导致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合作度不高,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些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对高校管理的积极影响,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不够重视,缺乏对其实施的主动性,限制了内部审计的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对其角色功能的灵活理解和传达不足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审计人员可能过于侧重于工作的执行和细节,缺乏与高校管理者进行积极沟通的意识,在解释审计结果和提出建议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过于专业化或缺乏可操作性的情况,从而难以被高校管理者有效理解和接受[5]。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与高校其他部门和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存在利益冲突或受到他人影响的可能性。例如,部分审计人员因为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而产生偏袒或妥协的情况,导致审计结果不够客观、中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关系的密切性,可能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归属于高校的某个管理部门,而该管理部门可能受到高校管理层的影响和控制,导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面临高校管理层的干预或压力,影响其独立性和公正性[6]。

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也可能影响其独立性,缺乏明确的规定和制度支持,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保持独立性。同时,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也可能导致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够规范和标准,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三)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高校的财务管理需要遵循很多特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一般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还要了解教育行业的业务特点,人才培养机制落后容易导致审计人员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审计工作需要。部分高校缺少系统性的人才梯队规划,导致审计团队缺乏年轻力量和资深专家。新入职的审计人员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原有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可能也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导致整体审计队伍的能力提升缓慢。同时,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压力,加之可能存在的职业发展限制,优秀的审计人才可能更愿意投身于其他有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的行业,导致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传承。如果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通道、工作评价体系等激励机制建设存在滞后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到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7]。

(四)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在决策层面,部分高校管理者不重视内部审计结果,审计被视为一种形式,其反馈不足以引起必要的重视,内部审计报告成为走过场的文件,不会真正用于促进管理改进和风险控制。在执行层面,如果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未被及时关注和纳入改进措施,就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死角的持续存在。此外,因缺乏足够的后续跟踪机制,高校管理者即便是采纳了内部审计建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执行力不足而效果有限。

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还可能导致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士气受挫,当内部审计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成果未被有效利用时,可能会降低工作热情,从而影响到未来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五、高校内部审计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建设,有效地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一)转变审计理念,优化审计团队

高校传统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和会计方面的核查和监督,但随着高校管理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审计理念亟需转变,应更加注重绩效评估、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内部审计团队应该通过定期评估高校的绩效目标和策略规划,评估与目标不符合的业务活动,帮助高校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运营改进[8]。

优化审计团队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内部审计团队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审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团队成员应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能够识别出高校内部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高校内部审计团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高校各部门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升级审计技术,提升审计质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高校内部审计应该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以提高审计效率。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内部审计团队可以对高校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精确和全面的审计结果,帮助高校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决策[9]。

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高校内部审计团队应该确保审计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审计程序和执行细则,确保审计工作的一致性。高校内部审计团队应该加强对重点业务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审计的专业性。同时,内部审计团队应加强与高校各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审计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三)拓宽审计范围,强化审计功能

随着高校管理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内部审计范围亟需拓宽。高校内部审计应在财务核查的基础上,涵盖教学管理、科研项目、人力资源、资产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内部审计团队应该通过对高校各部门和业务活动的全面审计,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强化审计功能则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内部审计团队应加强对高校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高校特点和运营模式,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专业的支持。此外,内部审计团队应加强与高校管理者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参与高校的决策过程,及时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内部审计团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促进知识更新,以应对高校管理发展的新变化和挑战[10]。

(四)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审计程序

高校内部审计应该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将传统的抽样和核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对高校大量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潜藏的风险和问题。同时,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高校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智能化审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精度和全面性。完善审计程序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团队应在审计计划和方法的制定阶段,充分了解高校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适应高校的审计程序。内部审计团队应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和目标,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审计程序要注重风险管理,根据高校风险的特点,加强风险评估和内控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预防性。

六、结语

本文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引入现代化审计技术和工具、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及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对策,可以有效克服相关制约因素,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引用

[1]庄慧超.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信息化,2023(07):95-97.

[2]宋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2(20):81-83.

[3]陈路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2):16-18.

[4]张丽.高校内部审计的制约“瓶颈”分析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2(32):130-132.

[5]牛一鸣.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23,40(02):40-42.

[6]刘罡.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22(10):57-59.

[7]刘金杰.治理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22(09):81-83.

[8]倪春来.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高校为例[J].财政监督,2023(15):100-104.

[9]李文菊.当前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市场,2022(17):146-148.

[10]王娟.风险防范机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08):47-49.

责任编辑:韩 柏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风险管理评估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